劉繼娣
(廣東省英德市第七小學 廣東清遠 513000)
教育的發展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之久,孔子學院已經走向國際,我國的教育也進一步完善,但是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們要找出這些問題,才能及時改正。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往往更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德育教育。這是由于班主任沒有對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思想觀念陳舊,認為學生學習好了其他一切都會好,也因此耽誤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進展。
德育教育內容包含多個方面:道德認知教育、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意志的磨煉和道德行為的實踐。但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根本無法全面地讓學生學習到這些,教師也無法將這些內容系統地整理起來交給學生,雖然學校有品德教育課,但大多時候只是一個擺設,即使教師偶爾會上課,教學內容也是按照教材進行。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應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對著教材生搬硬套,那樣只會讓學生反感[1]。
教書育人首先得以身作則,如果一個教師的品行、性情、言行皆不夠標準,又怎么能夠以德服人、以理教服他人。而一些老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完全不在乎學生內心的想法,對成績好的學生偏愛,對成績差的學生貶低,這種錯誤行為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種不公平的對待還特別容易引發校園暴力。
班主任管理班級要找對方法,明確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將學生往好的方向培養。班主任應轉變傳統的班級管理方法,將班級管理與時代需求相結合,培養全面發展、品德優秀的學生,注重學生的內心想法,意識到德育教育工作在班級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級要充分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將現代教育理念與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研究出一套適合自己班級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三觀;也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尋求家長的配合,告誡家長不能一味地盯著孩子們的成績,要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孩子,如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師、善待同學、不要攀比等。班主任要結合當代教育理念,從課上、課下兩方面入手,全面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2]。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將成績、衛生、紀律作為評比的主要準則。這些評比因素相對死板,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情況。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班級管理目標要從過去的量化考核向綜合考核轉變。除了成績、衛生、紀律,學生的道德培養也應納入班級管理。班級管理除了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成績,改變班級里的紀律,還要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讓他們形成判斷能力和自我反省意識。長此以往,會顯著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
德育教育的是一個滲透式的教學內容。教師雖然在課堂上進行教學,但有的內容實在枯燥乏味,所以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從不同方面讓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教師可以組織班集體進行德育教育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教育。例如,在清明節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讓學生掃墓、觀看愛國影片,了解抗戰時期戰士們的付出,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在實際活動中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更要珍惜當下[3]。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不會絕對地與學歷掛鉤,好的學歷不一定有好的修養,所以,學校要定期對班主任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培訓,提升班主任的道德素養,使班主任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自身的行為、言行影響學生。讓教師意識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一個管理者,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想法,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積極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貶低學習差的學生。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德育教育、轉變班級管理理念、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在校期間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不斷的努力,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素養,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