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曉云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中心小學 江蘇蘇州 215164)
高效課堂的構建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意義,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通常指的是學生在有限的教學中理解書本知識,可以在最終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效課堂的構建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綜合素養得到提高,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積極吸收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從多個教育方向入手,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而且,在此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推行很長時間了,但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仍然不夠重視,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是會習慣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在學習中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也容易產生依賴思想。而且,受到教學任務及考察指標的影響,很多數學教師都有“分數最大”的心理,過于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素質能力鍛煉,從而影響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
由于年紀比較小,學生很容易受到環境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習主動性不高,進而阻礙了核心素養的發展。此外,數學中的一些知識點比較抽象和復雜,學生不愿意開動腦筋想,一遇難題就退縮,加上部分教師不能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學生無法準確理解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及主動性,甚至還可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學習數學的心理,影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選擇用各種例題對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在課外還會布置大量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吸收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例如,講解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正方形和長方形”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將兩個圖形用更加直觀的動畫形式展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擴展,為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四邊形,讓學生可以在視覺體驗中更直觀地感受到各類圖形的概念,為之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心態和心情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要想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在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探究式的情境,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解決問題,獲得相應的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及學習熱情。例如,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章節內容時,教師借助班級里的各種物品,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的情境:小張和小李去有游樂場玩,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他們背包里一共有4根火腿腸、2袋牛奶和一塊面包,他們該怎樣分配食物才能保證平均呢?教師創設出簡單的情境以后,學生展開了積極的思考與討論,有的同學舉手表示:將面包分成兩塊就可以看了!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然后又追問學生:一半面包用數字該怎么表示?學生又對此進行了集體討論。這樣的創設情境及循序漸進設疑的教學方法,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學生都有較強的“好勝心”,希望自己可以先想出答案,所以會更加認真地思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同時,教師要注重課堂語言,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2]。
面對眾多抽象且復雜的數學知識,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學習經驗不足,很容易會產生厭煩學習的心理。要想避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完成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書本知識相結合,以此完成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講解相關知識,然后再為學生列舉幾個例子,但并不是列舉教材中數據性較強的例子,因為這些例子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無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教師可以拿教室內的物品舉例:“同學們,你們知道做一扇門需要多大的木板嗎?”這時學生會想到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這個聯系日常生活的例子,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促進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在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為學生提供個性展現的機會與空間,教師還要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敢于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厘米和米”的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不應馬上講解相關知識,可與學生進行一個小游戲:老師隨便指一個班級里的物品,讓學生猜一猜這個物體的長度。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游戲,能夠營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長度量詞學習的興趣,也能讓教師簡單了解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經過一系列的講解,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中有兩名成員,一名成員進行測量,另外一名進行記錄,測量的物品可以是班級里的任意物品。此舉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3]。
總之,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主動肩負起構建高效課堂的責任,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方法、采用情景教學、聯系日常生活、突出學生地位等方式,實現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