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嶺
(石家莊卓越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0000)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行為。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幫助學生制定未來發展道路的計劃。對于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來說,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變化明顯,同時與時代發展需求緊密對接。教師個人需要關注該教學板塊的核心內容,根據中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軌跡,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向及目標。
目前,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恰當引導,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知及理解比較淺顯。無法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忽略了課程開展目標的分析及研究。其次教師所開展的實踐性活動較少,無法讓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及理解;學生也難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個人的發展方向。最后,教師沒有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忽略了對學生正確職業觀和人生觀的塑造及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思維和思路上的出現了偏差。
綜合上文的論述不難發現,有的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知比較片面。這一問題的出現主要在于教師對教育背景和意義的了解非常淺顯,出現了認識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導致該學科的發展空間被極大的壓縮。教師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特點及優勢,以學生的認知層面為著眼點,加深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認知,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目的、作用和價值。在解決這一認知問題之后,學生會產生由內而外的學習興趣。
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設計完整的教學方案,關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背景和教育意義的分析,讓學生能夠對個人未來的發展道路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進而主動對自己負責、對家庭和教師負責。當學生能夠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背景及意義之后,教師則需要積極的拓寬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深入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告訴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字面意義,鼓勵學生主動梳理個人的發展道路,明確發展方向,進而樹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在進入初中之后,很多學生的能動性越來越明顯,同時能夠主動規劃自己的人生。教師只需要結合課前準備工作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未來成長方向,鼓勵學生全面審視自己,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當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有一個清晰客觀的認知之后,教師則需要讓學生明確該教育的目標及任務。課堂教學時間比較有限,難以凸顯目標任務的重要價值。對此,教師需要設計成熟的教學方案,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及任務融入其中,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自己完成學業,促進個人的全面成長。與其他階段學生相比,中學生的性格特征比較明顯,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行為特征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對刺激性較強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同時對個人的行為缺乏準確的認知。
為了避免各類問題行為的產生,保障學生能夠堅持正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教師需要適當組織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端正個人的態度,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開展班級內部的交流討論活動,以“我的未來”為主題,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小組內部討論和交流。在開展討論活動前,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性別設置分組,保障學生的思維能夠保持統一的水平,盡量避免教學偏差和流于形式。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體現教育教學的公平性,教師還需要確保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發表各自的看法,闡明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發展目標。
大部分學生非常積極,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盡量避免偏離思想核心和主題。在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時,教師需要主動說出自己曾經在學生時代的理想和目標,讓學生能夠產生更多的求知感和好奇心,進而在個人目標的引導下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當學生完成交流討論活動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碰撞情況,了解每一個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其他學生能夠發表自己對他人的看法。在思維交融和摩擦的過程中,學生個人的職業觀能夠得到有效的塑造。教師只需要抓住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積極組織實踐性互動,互相參考意見。讓學生能夠明確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開設的重要任務和目的,進而對個人的未來成長及發展有一個初步的打算。
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是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重點,思想引領工作的跨度較廣,同時時間較長。為了避免教學偏差及環節遺漏,教師需要注重全面性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及落實,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邏輯思維框架,加深學生對將來道路的認知及思考。其中職業精神的講解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能夠宏觀了解個人未來所需要從事的職業,并對職業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一個簡單的認知,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讓學生能夠有勇氣、有自信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鼓勵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發展,努力奮斗。
比如在舉行校園藝術節以及各種藝術聯歡晚會時,教師可以推薦在藝術上有天賦的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報考相關的藝術類院校。不斷發展學生的天性,釋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產生更多的學習自信心。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最為關鍵,中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對個人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方向不夠明確,極有可能對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對此,教師可以重新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向,先羅列出不同的職業,講解各種職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所需要承擔的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宏觀了解的基礎上明確個人的方向及目標,進而激發更多的學習自信心,主動培養個人的興趣及愛好。另外,不管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是其他學科教育,都離不開學生的進步和思考。為了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和職業觀,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能夠自由發揮、大膽創新。
在中學教育體系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板塊。該板塊教育的質量及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需要正視學生,加深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解,幫助學生制定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和成長提供更多的依據和保障,時刻關心學生的動向,及時與學生保持密切交流聯系,為學生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