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富 王銘德
(1.河南大學研究員 河南開封 450000;2.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學習成績會影響情緒,久而久之將形成學生以樂觀或悲觀的成績對待方式。中學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所養成的習慣對高中學習的影響自然不可忽視。在初高中銜接中,有些以高分被學校錄取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初中成績好,上了高中成績在班上一定是佼佼者;也有被學校低分錄取的學生,他們有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低分考進來的,將來在班上肯定跟不上[1]。其實,初中成績好壞的確對高中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只能說是學習的起點不同,三年后的高考成績如何很難確定。因為高一新生入學后要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群體,新的挑戰等,所以必須調整好心態,在新的環境中,依據新的對策,進行新的適應。
初高中銜接的學生,是一群剛結束了為期三年的中考戰役,正準備進行第二場為期三年的高考戰役的戰士。在這場戰役的前半場,不論是身體素質強、戰術強、設備好、資源廣、頭腦聰明等,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隨著戰役的往下推進,對于獲勝的要求就愈來愈嚴苛。初高中銜接生,常常只能看見短期的學校常態考試,最多是看見高考,極少有人能關注到高考之后的發展。在整體短視的視野下,學生學習跟買賣股票的投機心理相似,成天殺進殺出,情緒受短期的學校常態考試影響巨大,進而忽略了中期的高考考驗方向,無法做好充分、準確的準備,更不用說看見高考之后的世界。
學習的環境分為主動及被動環境,受不同環境的影響,學習思維、行動、態度與方式也截然不同。在學習觀念上,順應應試教育的我國,補習教育早已盛行多年,而填鴨教育的模式更是沿襲已久。在學習思維上,不重視學生深入思考程度的學習要求,一直被題海練習的方式所淹沒;在學習行動上,隨意且不能持續的學習行動充斥在多數學生身上;在學習方式上,以聽、說、直覺為主的學習方式替代了科學、有依據的學習方式。加上多數學校對學生采用緊盯式管理,例如,河北某重點中學,將學生視為統一的個體,在三年內限制許多自由以換得北大、清華錄取通知的這種做法。在”沖刺””先修”的學習環境中,間接的抹殺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初高中銜接學生,在剛結束了初三整年的沖刺后,可能會對高中學習擁有一定程度的輕松幻想,心理上還未準備好面對深、廣、跨學科的調整空間。而在此前提下,驟然接受沖擊,將給自己帶來極大的不適應,進而導致心理平衡失調。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學生進入到高中以后,學習的科目逐漸增多,學習的課程難度逐漸增大,加上學生所真正擁有的每日自主學習時間,不足3個半小時,所以對高中生的自學能力會有比初中生更大的要求。學生若在學習之余不調整好學習方法,很容易發展成為不好的學習習慣,產生惡性循環讓學生感覺學習力不從心,這是學生產生學習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圍繞著多方面相關人群,成績均開始呈現“加倍“關心的態勢。排名一靠前就放鞭炮;一靠后就吃棍子。在現實壓力的刺激下,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這樣的壓力,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狀況。
學科素養是核心素養的落實路徑,而核心素養是學科素養的具體目標。核心素養對應著全球各國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框架,而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就代表著我國人才在全球范圍的競爭力。自201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北師大公布以來,如火如荼的開展數年間,全國陸續的開展了多項關于核心素養的落實路徑研究。直到2018年,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版)》。雖然見到我國對于課程改革的急切,并已迅速的在三年內從理念到框架全部設置完畢,但是我國多數的高中教師,在剛剛了解核心素養不久,緊接著就要深入到學科素養的授課,適應時間不足導致無法備課、不知道什么是高中的一堂好課、不知道如何教才是符合學科素養的標準,綜合問題疊加影響下,高中的授課質量得不到保證。無異讓一群剛搞懂3G手機的人,直接使用5G高級智能手機,并以此新設備的使用為考核標準。在消化不良的前提下,高中教師授課五花八門,有使用舊方法(核心素養或傳統授課),也有使用新方法(學科素養教學及備課)。我國呈現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的嚴重信息衰減現象,北京市的小學教師就能熟練運用學科素養教學,而三線城市的高中教師卻經常沒聽過何為學科素養。這樣的政策普及現況,使許多高中教師尚未明確核心素養及學科素養的育人目標之前,就被迫要按照學科素養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形式課堂充斥,而教師進行任何教學都難達到匹配我國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自然學生更是無所適從,何況是初高中銜接。
“高考指揮棒”指的是高考成為所有教育教學活動的軸心。目前,我國普通高中只有單一的升學任務。而優質高等的教育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大量的學生無法升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這一矛盾迫使中、小學校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為達到升學目的不斷趨近高考標準,造成了高中招生出現了“過度選拔”[2]的情況。高考的科目、內容、形式也因此直接而全面影響著中小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很明顯,高考考卷不僅是一份考卷,還是一根指揮棒。在教育實踐中,高考對中學教育的影響不僅深、難、廣,并且還延伸到初中乃至小學階段,高考方向從深度走向跨學科素養,直接影響了初高中銜接過程必須滲透進跨學科要求。
高考錄取率高的學校,由于生源素質較高,在初中生進入高中前,多半有了多年的長期準備,有些是已學完高中英語、有些是已學完高中數學,并且對應著強大的自學能力,在中考結束后,完全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自學預習,而高考錄取率低的學校,由于生源素質相對較低,加上學校教師綜合水平較低,在進行初高中銜接過程中的準確率不足,以及學生多半沒有自學能力,進而造就出:“好學校不需銜接、一般學校銜接不好、邊緣學校根本沒有考慮銜接”等現況。
對于多數父母而言,高考是子女人生中的最后一站,考上好的大學幾乎是唯一目標。在此前提下,高中生正經歷青春期的第二階段,但是父母卻比中學階段更加的忽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溝通方式也來不及調整,對于學習成績的關注,比起初中階段嚴厲許多。這直接造成了學生的情緒壓力無可發泄,加上高考壓力,自然難有余力進行初高中銜接準備。另外,從高中生的組成來看,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讓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在成長階段難免有錯誤,但是家長的急功近利心態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求孩子完美,導致孩子對家庭教育非常反感。尤其是很多孩子在學習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家長焦慮的心態也會影響孩子,孩子不能輕松地享受學習,反而要背負沉重的包袱去學習,壓抑的心態讓孩子越學越糟,并且形成惡性循環,孩子的精神上的枷鎖可謂是越來越重。
由于高中生的學習時間相較初中生而言,少了許多,加上多數學校的管理嚴格,多數高中生并沒有固定的假日,更沒有過多自由的時間。在此前提下,初中的各學科找名師的培訓班形式難以形成,高中的師資更難以尋覓,再加上高中學生補習人數比起初中大量減少,高中培訓行業運營困難。同時,初高中銜接及高考沖刺幾乎是唯一的選項,自然缺乏系統的培訓規劃。這正對應著有助于高中生學習的相關資源更少、更難取得,高中學的一般補課也只能透過口耳相傳,即便找到較好的老師,也多是名校的大學在校生,培訓方式難有系統,更不可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培訓行業生態,無法給予高中生準確的幫助。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下,初高中銜接自然成了一個被忽視的區域。
“小學靠打、中學靠罵、高中放飛”是多數家長的管教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對于需要嚴格自律要求的高中,幾乎等于沒有準備。有問題就找名師,名師不行換大名師,小城市不夠專業就到大城市,有錢就能解決問題。這樣的想法,更是普遍存在于許多城市家庭中。家長、及學生應該要充分的先認識到我國國家的政策設置,理解政策,按照國家政策的方向走。例如,核心素養在培養四個會,包含會做人、會做事、會生存、會學習,從小培養孩子會面對各種問題、各種不同樣的人。在任何嚴苛的環境中,都能夠生存,遇到任何問題,都能主動、有效、迅速的在沒有任何支持下,自主學習,突破困境。如此,自然就是為初高中銜接過程中做了最好的長線準備。
1.以核心知識替代題海戰術
核心知識指支撐起整個知識框架的基礎知識,核心知識的掌握,不僅代表著舉一反三,更是擁有舉一反十的貫通理解能力。在初高中銜接階段,掌握辨別核心知識,聚焦核心問題,可以達到時間的最大利用,迅速將新知識構成自己的知識框架,以適應各種問題的變化。
2.以全局復習架構知識框架
全局復習架構知識框架指從整個高中生活、高中學科、高考方向來看待任何一門學科、一個單元,并構成自身認知框架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此方法下,應符合幾項基本要求:首先,是符合高中生活要求,高中生活的作息時間與初中有很大不同,每日的自主學習時間少之又少外,作業的難、多、廣也是直接迎面而來。其次,高中的學習不是比誰聰明,而是比誰將時間做了更有效的運用。以河北省某重點高中為例,每日僅有200分鐘的自主學習時間,每天卻有5到6個高考學科進行授課。最后是在時間資源極其不足的前提下,既要預習,還要寫作業,更要做好自己的復習,用初中補課或學習方法無異于自掘墳墓,到了高中,必須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及流程。
3.以規范自學筑基深度學習
高中學科當中,公認最為頭痛的學科為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學科。在此,以五三教輔、圖解高中數理化生為例,將規范自學流程說明如下:
規范自學準備:
(1)使用四色筆進行標注,黑色記內容、藍色記重點、綠色記自己想法、紅色記難點。
(2)準備五三教輔、圖解高中數理化生及格子本。
(3)讓自己的大腦轉變為高考腦,高考不考的就不去深度研究、練習,上課聽懂即可。
數學:高中數學由于層次較多,邏輯性強,難度較大,所以采取下列4步。
(1)觀察高考的題及全國名校考題落點,看看是大題多或是在選擇及填空多,以及難度系數是二顆星或三顆星。
(2)如果是大題多,通常難度系數也是三顆星,代表此節是高考重點內容;反之則是高考輔助內容。
(3)從解析中分析這些大題的組成部分,確定是否本節知識的所占比重較高。
(4)如果是本節的知識占比高,代表確認是高考重點內容,本節需精讀(包含知識點可視化分析、改變視角視距以提升大腦理解能力、看懂題、做對題),反之代表是高考輔助內容,就找出輔助內容的知識點,在最短時間瀏覽復習過后,再開始進行本單元的學習。
化學:高中化學由于跨單元、學科情況多,內容繁雜,所以采取下列方法。
(1)以三大原則進行信息篩選,首先是圖解小本中的必考及常考標示部分,以藍色標記,其次是高考以前考過的部分以綠色標記,最后是高考以前考過的,看懂解析,但是做錯的部分以紅色標記。
(2)統計該單元的所有高考題的知識落點,了解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及對應策略并撰寫高考復習要點。
(3)將知識以核心問題提煉成自身理解關鍵。
(4)看懂解析后做高考題,如遇到錯誤部分以紅色補在書上。
物理、生物:這兩個學科的聯接性強,采用預習結構圖方式預習。
(1)找出單元中共同的關鍵詞,寫于本上的中心處。
(2)找出此關鍵詞與其他詞的關系,其他詞先于此關鍵詞,即從其他詞上用箭頭指向該關鍵詞。反之,則由此關鍵詞指向其他詞。
(3)將圖解速記中的常考、必考等內容填于結構圖中,如果在填入后發現已填內容仍有可展開部分,即先以藍底線標注后再進行說明于下。
(4)在所有內容中,關于定義部分,盡可能的使用可視化方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