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臻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 廣東汕頭 515000)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我國對涉外英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也開始呈現出了“復合創新型”的特點。這說明對于應用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就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高職學校實訓教學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而對現階段高職學校英語實訓教學進行改革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將在探討實訓教學意義的基礎上,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高職學校實訓的特點,之后總結本校的改革實踐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高職學校的應用英語專業的教學體系包括了英語語言基礎和各項實踐技能,其中實踐技能是通過實訓教學養成的,是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對英語語言基礎教學成功與否的檢驗。所以對于高職英語專業教學體系而言,實訓教學的地位是極為關鍵的。
經濟全球化對于涉外語言服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涉外經貿從業人員,他們需要更強的跨語言交際能力以及商務實務操作能力,因而需要我們對實訓教學給予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改革和完善。
高職學校實訓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所以對于學生的學業而言,實訓教學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教學能夠培育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縮短學生的工作適應期。
應用英語專業的教學體系是將英語語言作為載體,融合了涉外管理、商務及貿易、會展、旅游等領域的知識,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實現國際交流,并培養適應商貿活動的語言服務專業人才。首先,高職院校的應用英語專業以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商務操作能力,屬于多學科交叉的職業教育;其次,高職應用英語教學更加重視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及真實工作環境的營造,對實踐動手能力給予了更高的重視,從而對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進行培養。
結合國內的同類專業的實訓教學現狀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對校內的資源進行整合,并經由外貿教學軟件來設置仿真的實踐場景,完成實訓教學環節;第二,開展校企合作,和企業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從而讓學生開展分散性的實踐訓練;最后,“課證”融通理念的應用,將課程的教學和學歷、職業資格證書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職業證書的考試當中,現在部分高職學校已經開始實行“1+x證書”制度,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的英語專業實訓教學需要以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要作為基本方向,在內容上則以職業環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主,在此基礎上,對實訓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并完善評價模式。
本實踐主要解決高職應用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4個關鍵問題:
1.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學生就業面寬泛,就業定位不明確,崗位勝任能力和綜合素質尚不能與全球化經濟和產業升級發展相適應;
2.高職應用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理念、方法與手段落后,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3.工學結合實施難,校內實訓教學注重單項技能訓練,校外實習崗位分散、外語環境缺乏,很難接觸到涉外企業工作任務的完整業務流程,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形成;
4.專業教師知能結構較單一,行業經驗缺乏,國際化視野不足。
課程計劃第五學期進行,共計28學時。課程設置以崗位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英語交際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商務操作技能培養為重點。通過一系列的主題實踐活動,在仿真模擬的商務英語工作環境中,除培養學生在未來崗位上所需的良好商務溝通,商務技能操作等專業行業能力,強化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團結協作、宣傳策劃等綜合能力,以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為步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在教學目標上,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在知識目標方面,需要學生掌握商務英語基礎詞匯和基本商務知識。了解商務環境和規則,掌握準確得體的商務英語表達方式。
在能力目標方面則包括了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商務溝通能力、強化商務禮儀知識,和培養團隊協作、社會活動等綜合能力這兩點。
在素質目標方面,需要增強學生的英語技能、形成崗位認知,養成商務操作技能;發展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并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讓學生形成職業能力。
對本專業現階段的英語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從而讓實訓教學可以體現出更強的模塊化以及遞進式的特點,確保知識可以在實訓過程中轉化成技能,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個合理的技能實踐教學體系需要包括如下內容:提高學生的雙語交際能力,重視英語口語和文字表達、翻譯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側重涉外禮儀相關內容的訓練,結合實際需要來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培養職業溝通能力,可以承擔口頭業務操作和涉外談判工作;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結合現有條件來進行頂崗實習。
本校所推行的實訓模式改革相關內容涉及了五個方面:
涉外接待:正確表達接待外賓時賓主雙方人員的姓名、職務和職稱掌握日常問候、接聽電話、機場接機,預訂酒店等工作流程及相關詞匯句型;熟悉接待的用語、禮儀及相關文化知識。
涉外參觀:了解企業的組織結構、對企業的主營方向以及業務描述形成認識、熟悉公司產品并掌握表達方式、培養表達能力以向外界介紹企業的組織結構。
涉外洽談:掌握對企業會議組織、宴請安排等活動的相關禮儀知識,掌握會議組織情況、安排宴請和景點觀光的相關程序,對會議組織安排的相關流程進行熟悉并掌握宴會和旅游的相關介紹表達方式。
產品推介:了解推介會的議程擬定、市場分析報告、項目介紹等;熟悉公司主要產品的銷售對象、渠道、定價因素;掌握產品推銷的主要步驟和注意事項;能夠流利介紹產品(型號、種類、功能與用途,與其他同類產品的不同之處等),能較準確地回答客戶臨場提出的問題。
涉外談判:能夠擬訂商務談判計劃;了解詢盤、報盤、還盤流程;掌握商務談判中報價還價階段的策略。
在具體的實施步驟方面則分為設置模擬公司、分配商務角色、指導情境排練以及實訓現場匯演比賽以及自我評估總結這五個環節。學生在這些過程中,需要自由組成合作小組,并扮演團隊中的角色,對場景模擬活動進行策劃,之后基于既有知識來模擬、布設仿真的商務環境,從而完成情境演練。在上述內容中,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就業定位不明確、崗位勝任力和綜合素質不足的問題,在仿真模擬的環境下,學生不僅可以對實踐中應用的專業知識有所掌握,更可以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強。另外,上述環節均是在純英語環境中進行,所以也很好地解決了以往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外語環境缺乏、實習崗位分散所帶來的弊病,讓學生更完整地接觸到涉外企業工作的相關流程。
在現場匯演環節,則進行現場匯演演示,以供評委打分、評選。而教師在這些環節中,則主要對相關實訓活動進行指導和點評,并由評委組教師對小組的表現進行打分和評價。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教學的核心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所以評價體系的制定也需要和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緊密結合,形成多元化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需要以能力評價作為主體,在評價形式上分為三種,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教師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不同階段的知識和能力的積累予以關注,從而體現出學生的成長。在具體的匯演評分方面,將總分設為五個板塊,分別是語言素養、商務禮儀、場地布置、團隊協作以及創新創意,均占總分值的20%,體現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原則上指導教師不參與評定,而學生會參與到考評當中,進行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同時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也會參與到考評的過程中,對學生所提出的企劃書、方案以及在實訓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素質進行全方位的評價。由于這些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往往可以憑借他們的精彩點評而讓學生“心服口服”,比如評價學生準備的公司簡介和產品目錄是否能夠吸引消費者,表達出來的談判技巧是否能夠推動談判的成功等;與此同時,學生參與評價也能夠進一步實現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可以說這種師生結合的評定考核方式,讓過去實訓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考核評價方單一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未來,實訓考核模式也將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合理。與此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定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主動地了解行業發展的前沿動態,進而培養國際化視野。
方案在實施三年以來,實訓課程原有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補足,在這種創新的實踐形式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顯著提高,經由教師的指導和評價,學生對于職場當中所需要應用到的技能和知識也有了更大的把握。最近三年畢業生約有85%前往涉外中小企業供職,就業質量高,同時在畢業生的能力滿足度、就業率和母校滿意度方面都得到提升。本改革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但是其中一些細節問題,諸如場景的設計、教學材料的選擇等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調整,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實訓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實訓內容的設置方面,需要緊貼企業的用人需要,在形式上的創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本文首先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訓的意義和特點進行分析,之后對本校高職英語專業實訓模式改革實踐方案進行了簡要介紹。現在將改革實踐以及相關實施要點進行總結,希望可以給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訓教學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