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穎
(西安科大高新學院 陜西西安 710000)
本課題以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大學英語課程為例,構建混合式網絡平臺應用研究為切入點,探究混合式英語教與學在高等院校本科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從而為構建高等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與學的混合網絡教學平臺拋磚引玉。
有目共睹,中國的獨立院校教育盡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著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多數的獨立院校教學模式仍以傳統的線下面授模式為主,尤其是網絡信息化這一新鮮元素加入后,讓這些獨立院校的教學模式有些迷茫,以應用型為導向的獨立院校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已經勢在必行。
當下教育家研究的共同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充分、人格影響、學習和研究方法的滲透的優勢以發揮教師或專家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在線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同時是混合式教與學模式研究的關鍵性問題,高等教育課題教學的變革中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學習或混合式教學)的概念應運而生。顧名思義Blen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 (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換言之,既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又要充分體現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Blen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混合式教與學模式是教與學理念的一種提升,這種提升不僅會使得學生的認知方式發生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角色也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只是建立在分析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學內容的設計、實際教學環境的改變基礎上,有效的利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來逐漸提升學生的認知效果。Blen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強調的是在適當的時間、空間和環境下應用恰當的學習手段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國內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實施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優勢互補的混合式教與學模式,使其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既可以通過基于網絡的課堂進行教,又可以在課堂面授中發揮知識難點歸納與強化作用,實現在線答疑、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答疑等教學活動。
同時使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課后可以自主在線學習、在線做作業、在線提問與討論。我院自2016級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采用線上、線下與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結合APP在線學習模塊以及綜合英語的MOOC線下學習這種教與學模式,有效的發揮教師在線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結合我院嘗試的大學英語教與學改革模式,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學的支撐理念與環境的構成,以及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并探討了它對高等學校教學的影響。建構性學習環境設計、課堂教學、在線教學和發展性教學評價是研究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的教與學的四個主要環節。教學改革的深化要關注師資教學技能的提升、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active learning).此課題研究其目的是為深化高新學院教學改革,推進各分院教學模式改革。
依據建構主義理念,構建真實的學習環境、真實學習情景、教與學在合作學習方式下進行。其目的達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建構主義學習的實現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是,計算機以及相關技術且所有的使學習環境易于操作。網絡環境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模式網絡環境(尤其是網絡教學平臺和教育教學資源庫)為混合式教與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將教師的教學行為由課堂上擴展到了課堂外,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圖書館等能上網的地方均可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混合式教與學模式中既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那么就要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及優秀教育教學資源庫。
①建立網絡環境(尤其是網絡教學平臺和教育教學資源庫)
②實施網絡環境下混合教學模式
③構建高等院校混合式教與學網絡平臺
④實施教學全面改革---向應用型轉型
4就學校而言,能夠輔助開發相關手機應用程序,我校研發了智能手機App英語流利說。網絡飛速發展的同時,手機等移動設備的發展速度也讓人驚嘆,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使用已經越來越普遍。事實上,計算機的使用有時受到時空的限制(比如在戶外,在互聯網使用受限的地方),而手機的使用幾乎不受這種限制,且在學生群體中手機的普及率幾乎是100%。因此,對于彌補計算機的這種使用缺陷,學校開發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相關手機應用程序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對于提高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率及使用效果都有促進作用,還能對外推廣軟件,例如:課程展示、在線直播教學、高清錄播課程、考試題庫、智能排課等,支持PC、pad、App、微信網校,產品按需付費,成本可控,從而達到為學校產學研的目的,以此推動高新各學科網絡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批判性思維。與傳統線下課堂學習相比,不僅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提升,學生獨立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在自主學習中實現了學習目標的。變學習習慣的被動為主動。在知識構建上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使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環境更加靈活。對知識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和課堂,學習的深度和寬度都不再受到限制。而網絡教學平臺的特性則恰好將教與學有效地互補,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實現。
混合式教與學模式的構建,首先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率。網絡教學平臺上各種教學資源日積月累,越來越豐富,各種教學模式越來越齊全。網絡教學平臺上整合了各類教學資源,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基本上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都可以收集到。
網絡平臺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互動平臺。在傳統的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通常在課堂上進行,課后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機會甚少。而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則不僅使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還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切磋。學生與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郵箱對各類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也都可以在答疑討論部分發起相關問題的探討。
本課題的研究與實施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借鑒國內混合式教與學模式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遵循教學中實施混合式模式的階段性,以信息網絡為環境基礎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筆者根據獨立學院的實際情況,嘗試性地構建混合式教與學模式,利用因特網和學校局域網創建資源平臺,以大學英語的教學為例,切實地實現信息化條件下將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有機地結合,優化教與學效果。本課題擬在以下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①利用學校局域網創教學建資源平臺;②實施了本科獨立院校混合式教與學模式;③構建網絡環境(尤其是網絡教學平臺和教育教學資源庫);④ 完成英語App智能手機自主聽說訓練,以及在線考試;⑤ 完成綜合英語MOOC在線錄制;⑥一本教材在手, 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碼上學”;⑦ 實施了全校大學英語無紙化考試;
混合式教與學模式是一種依托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于一體的教學整合模式,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大學英語課程融合了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整合了我院教學資源配置,優化教師教學過程,拓寬我院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極大促進了我院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英語學習的效果。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人員有教學督導、學科帶頭人以及一線教學中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其組成結構能保證課題調研的效率和教學實踐自上而下開展。課題組成員研究專長廣泛,涉及課程論、教學法、二語習得、有鉆研課程設計的專家,也有擅長問卷設計和調查以及從事專業數據分析的教師,能確保本課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