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華
(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東太湖實驗小學 江蘇吳江 215200)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改進,不斷進步。糾錯能力對一個人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這種能力培養(yǎng)得越早,學生的學習就會越樂觀。能夠自我糾錯的孩子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上的漏洞,在老師和家長發(fā)現(xiàn)之前做出改變,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孩子學習總是面面俱到,恨不得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然而這卻造成了一些孩子在學習上過度依賴家長的后果,每次作業(yè)都要家長去檢查,多數(shù)小孩都是聽家長說哪里錯了,就機械地改正,不知道怎么去發(fā)現(xiàn)錯題,也沒意識到為什么做錯了題。家長對于孩子的糾錯能力重視不夠,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并不是給孩子減輕了負擔,而是影響了他們自我糾錯的能力發(fā)展。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較弱,思想較為幼稚,許多事情還需要引導,他們對于糾錯能力的認識比較淺層,甚至不具備糾錯意識的,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在學生自身和家長環(huán)境兩方面共同影響下,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其重要。一個能自我糾錯的學生,他做題的準確率和速度都比較高。學生做題時最重要的不是錯在哪里了,而是先去發(fā)現(xiàn)哪里錯了,為什么錯了,這樣才能避免相同的錯誤,老師的職責不僅是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是要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后面的學習才能輕松高效。重視學生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對他們以后的學習都會有很大幫助。將糾錯意識植入孩子們的思想中,通過一定方法來培養(yǎng)他們的糾錯意識,有了意識,之后的糾錯能力培養(yǎng)就會比較順利。
小學正是各種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時候,認識到了糾錯能力的重要性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就成為一個重點方向。
毫無疑問,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家長和學生三方面的努力,而由于小學生思維不太完善,所以糾錯能力的主力軍就成了老師和家長,最主要的還是老師運用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
學生在課上的學習進度都是相似的,在家主要是完成學校的作業(yè),而這一部分是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否做到鞏固加強的主要影響因素。家長對孩子不能事無巨細,每件事都去干涉孩子,該放手時就要放手,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對于他們糾錯水平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教育角色,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是個大工程,所以老師要學會利用多種途徑,全方位引導學生們形成糾錯的意識,層層遞進地提高糾錯的能力。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層面較淺,觀察能力弱,他們的思維比較簡單,所以要形成完全獨立的糾錯機制并不容易。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一種教育理論是“知行合一”,“知”是指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出現(xiàn)了錯誤,需要改正,“行”就是改正的過程,即糾錯。知行一體,不能分開,因此,只有糾錯意識是不夠的,重點在于孩子們?nèi)绾勿B(yǎng)成糾錯能力,這就需要一些策略來輔助完成。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準備糾錯本,讓他們把錯題抄下來經(jīng)常練習,把結果反饋給老師,老師統(tǒng)計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集中講解,并定期收學生的錯題本,了解學生這段時間學習遇到的問題。其實錯題也反映了學生對知識掌握不牢固,某方面學習的薄弱。糾錯本不僅可以糾錯,也可以讓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學習成果。
1.發(fā)揮集體的作用
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能很好地發(fā)揮集體的作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在班里成立互助小組,五六個學生一組,錯題本相互交換,將大家都犯過的錯誤寫在紙上,最后交給老師。在集中講解的時候,老師拿出一部分時間給學生,對于同一類型的題目,先發(fā)現(xiàn)自己錯在哪里并且改正的就能得到加分獎勵,作為學期末評獎評優(yōu)時的一個標準,調(diào)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這個方法可以推動了孩子們糾錯的熱情,他們對于自己的錯題不會像以前一樣草草放過,而是獨立思考,在課堂上踴躍舉手。整個班級都形成完成題目后立刻糾錯的氛圍,就會感染每一個學生,學生們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實現(xiàn)共贏。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集體的重要性,在集體中高效率學習。
2.形成同桌幫扶制度
同桌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同桌之間可以相互檢查做的題目,學生們在找別人錯誤的同時,就會思考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既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歸納總結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糾錯能力,一舉三得。
這一制度的目標是讓學生互幫互助,在互相尋找不足時獲得進步,提升發(fā)現(xiàn)錯誤的能力。
3.讓學生知道作業(yè)的重要性
作業(yè)是檢驗學生階段學習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老師平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資源。有句話說:“像考試一樣對待作業(yè),在考試的時候就能像對待作業(yè)一樣輕松。”部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從來不會犯錯誤,但一到考試就會漏洞百出,歸根結底是他們把做作業(yè)和考試分成了完全獨立的兩個部分,認為作業(yè)是輕松的,而考試就生出許多無端的緊張情緒,導致沒法專心做題。
作業(y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與考試相輔相成,對作業(yè)也要拿出考試的緊張感,完成之后再次檢查,對錯題進行記錄,查漏補缺,才能擁有更強大的自信心,面對所有的題目都保持從容。
所以認真對待作業(y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糾錯能力的重要舉措。這一做法的目標是讓孩子扎實掌握知識,逐漸形成糾錯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糾錯的積極性
老師和家長能做的只是外部干預,而糾錯能力的核心在于學生自己,能對糾錯這件事產(chǎn)生興趣并且形成習慣,才能將家校合作的效率最大化。
作為老師,應該讓他們明白學習并不是做完了老師布置的題目就算結束,老師們只是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做題中犯的錯誤就是他們所學知識的薄弱點,要把這些錯誤找出來,并且記住,保證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才是學習的目的。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讓他們知道,在學習中誰都會犯錯,要直面自己的錯誤,找到錯誤的原因加以改正,就能變得更加優(yōu)秀。所以糾錯能力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自主糾錯的熱情,做到積極主動,不再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
在這一階段,學生漸漸向正式化的學習生活靠攏,逐漸有了規(guī)則意識。但由于年齡較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片面,需要老師耐心引導,讓學生對現(xiàn)有科目進行歸納糾錯,比如語文可以將寫錯的句子多寫幾遍進行記憶強化;英語可以將記不住的單詞整理成小冊子早晚各看一遍;數(shù)學可以記錄錯題,過一段時間錯題重現(xiàn)。低年級的學生可能對于糾錯的重要性沒有太清晰的認識,經(jīng)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模仿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因此在低年級時老師可以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找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中的錯誤,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形成糾錯能力的雛形,在以后的學習中,隨著知識的積累更加完善。
中年級相當于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期,在這個時期,學生不像低年級一樣懵懂,自主思維更加完備,此時對于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就可以添加一些要求的因素。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這個時期相應增加的知識儲備量讓學生可以開始接受師長提出的一些要求。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準備糾錯本,除了記錄下錯題,還要標注錯因,課余時間可以再做幾道相似類型的題目鞏固知識。抓住每一個過渡期,就能讓學生對于未來的學習生活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不再是稚童,他們可能已經(jīng)有了對未來的規(guī)劃,計劃和總結能力也大大提升,對老師講的知識可以更快地理解,此時對于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再升一個階段。
一名好的教師要有隨著學生成長而改變教學方式的能力。對低年級是激發(fā)興趣、積極引導,而對高年級就要相對嚴格一些。學生能力增強,教師可以適當將一些課堂時間交給學生,由他們來給全班講易錯題目,能流暢講出來的,心里對這類題目的理解也一定是通透的。
糾錯能力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知而能改,先知后改,才能有所裨益。培養(yǎng)的過程與學習的過程一樣,都是漫長且漸進的,不能一蹴而就。師長要做到“授之以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家校合作,給學生帶來最正面的影響,如此,就能讓學生在糾錯的氛圍中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讓糾錯能力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