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慧
(慶陽第六中學 甘肅慶陽 745000)
高中語文是培養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中也應該對經典誦讀的開展提起高度重視。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語文課堂應該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發展與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傳承歷史文化,了解中華民族知識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的內涵,從而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理念下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語文教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歷史的傳承與發揚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教學方向。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人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中蘊含著民族的智慧與內在的精神,其中有很多偉大的值得參考借鑒的價值理念和道德品質。在高中閱讀中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的國學作品和學生從朗誦中加入自身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到這些經典作品中的值得現代人學習的正確的價值觀念。經典誦讀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肯定會引導學生閱讀像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經典名著,每一種作品也代表著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流派,學生在學習和朗誦過程中能夠深刻感悟到國學經典的精髓,從中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立君子品,做智慧人,從而來不斷提升高中生的個人修養,為培養現代人才的核心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我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從多個方面,通過很多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行為習慣。其實在經典朗誦活動中,也能夠從很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朗讀經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累更多課本之外相關的知識,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應用能力,通過長時間的朗誦,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朗誦習慣都能夠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樣在不用開展朗誦活動的情況下,學生也會有這方面的意識,也會自己搜集相關的知識和閱讀素材進行學習和朗誦,或者是根據朗誦的內容深入挖掘與其相關的知識,這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實際教學中學生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是良莠不齊的。通過經典文學的朗讀,學生透過經典學習然后自己感悟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運用這些知識和自身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才能在各個方面突破自己,從中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而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最幸運的就是有自己的根本文化,這也是民族發展的根源,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時代,傳承和發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文化的發展成了各個國家競爭和發展的軟實力。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有著自身獨有的魅力,有著前年的歷史沉淀,作為一名高中生更要去敬畏民族文化和傳承文化。在學校開展朗誦活動,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代高中生是面向未來發展的年輕人,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新鮮血液,只有他們的學習繼承與弘揚,才能將中國文化保留得更加完整,才能給未來的人留下更多的財富。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多數高中生的學習工作是非常繁雜的,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非常大,但面臨與學生考試無關的內容時,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忽略其中的重要價值,這顯然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產生了沖突。在學校中,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讓教師能夠提起對經典誦讀的重視,自己主觀上也要意識到自傳統文化和國學經典作品對學生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其次是學校語文教研組成員也應該通過研究構建高中語文經典誦讀課程體系,將其作為語文教學的分支,通過課程的開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典作品中所表達的含義和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提起對經典文學高度重視,而課程的開展對教師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那么教師通過學校的培養和自身的學習,也能從中提高教學能力和文學修養。從而來發揮語文教學的重要價值,為學生的文學修養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們提倡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活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教師簡單說幾句這么簡單。在最開始的朗誦活動中,肯定有一部分學生因為不了解其中的價值,不明白其中的含義等而對經典文學有一些偏見,導致在課堂上始終無法提起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基于這些現象,教師就需要創新的教學手法或者將這些內容與高中生感興趣的事物相結合,與時俱進地跟隨學生的需求與發展的步伐創新教學。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起到更大的幫助。比如在學習《老子》《大學之道》《論語》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學作品時,其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有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影視作品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通過創設情景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誦深入情境,從中拉近自身與歷史文化知識的距離,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朗誦體驗感。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積極性也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在課外的時間學生自己也能夠通過學習來了解更多與經典文學相關的知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與歷史文學相關的內容,也有很多非常經典的作品,當然課本讓我們看到的只是經典文學的冰山一角,如果想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經典文學知識,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我們可以開展一些經典作品朗誦活動,比如我們在學習《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一篇宋詞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詞牌名或者詞句的寫作格式創作一篇屬于自己的作品,然后在課堂上為大家展示和朗誦。我們知道這篇作品是古代著名的詞人蘇軾所寫,我們還可以開展一次蘇軾作品朗誦比賽活動,這樣學生也能從中提高誦讀的積極性,并且學生之間的學習與比較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從中了解更多經典文學相關的知識。
在課堂上我們針對一篇閱讀內容可以有多重學習方法,教師也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深入滲透經典的價值。首先在課堂上我們要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為基礎,然后讓學生針對一篇文章首先是會朗讀,其次是會解讀,最后是能夠根據這些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我們在學習一些能夠規范學生道德行為和學習方法的文學內容時,我們不能只是讓學生朗誦這些文字,而是要去滲透這些文字背后的精神,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能養成與自己朗誦內容相統一的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或者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才能將文化融于學生的身體,從而將其進行更好的發展與傳承。
我們還可以根據朗讀活動搭建線上交流平臺,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在平臺上上傳自己的朗讀作品。師生之間可以做出互相評價,也能根據作品本身展開討論。平臺的約束較少,學生也能夠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網絡上所搜集的作品上傳到平臺上,供學生學習和參考,這樣也能夠提高朗誦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向。
總而言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千年歷史沉淀的產物,對我們而言也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其中蘊含著很有值得我們思考和傳承的思想精神,傳統文化既是時代印記也是記載著我們自己的文化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價值,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高中能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感受經典作品的魅力,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修養以及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