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麗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一幼兒園 甘肅白銀 730400)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也曾說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句簡單的話就是教育的全部意義。”足以證明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行為習慣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小到穿衣吃飯、大到生活工作。可以這樣說,人的每一個動作和想法都與行為習慣有關聯。3~5歲的幼兒正處于人生思維發展的黃金階段,這時灌輸給幼兒的每一個想法和指令,都將對幼兒今后的一生造成深遠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要更加慎重。培養幼兒堅持學習、鍛煉和思考的習慣,提高幼兒的行為規范意識,樹立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讓幼兒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這些都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幼兒教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第一步,就是先創新幼兒園的教育方法,既要舍棄傳統的“小學化”教育方式,又要保證幼兒能夠學到一定的知識,開發幼兒的智力與體能,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而習慣的養成是離不開幼兒教師的親身示范和幼兒的反復練習的,所以幼兒教師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教育體系,要系統性地鍛煉幼兒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幫助幼兒提升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同時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例如: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幼兒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開始,幼兒教師從家長的手中接過幼兒,首先向幼兒問一聲“早上好”,然后讓幼兒向自己的父母道別,并向幼兒教師問好。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同樣規范了幼兒的各種行為,比如什么時間才能玩玩具、什么時候不能吃東西、坐在小凳子上不能隨意跑跳等。通過日復一日的嚴格要求,幼兒就能養成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要對幼兒進行智力啟蒙和教育,教育方式包括但不僅限于觀看教學視頻、教育繪本、聽故事等。如果今天學習了顏色的認識與名稱,那么幼兒教師就會引導幼兒找一找我們身邊都有哪些顏色?如果學習了圖形的認識,幼兒教師同樣會請幼兒找出我們生活中的圓形和方形。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獲取知識的能力,幫助幼兒養成持久學習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是幼兒經歷的第一個集體生活環境,在幼兒園中孩子們可以嬉笑打鬧、共同玩耍,但同時也要關心自己的伙伴,在伙伴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因此,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幼兒集體意識的培養,讓幼兒養成熱心助人的良好習慣與品質,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升幼兒的道德品質,陶冶幼兒的道德情操,讓幼兒在今后長久的社會生活中能夠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將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最大化。
例如:幼兒教師為了培養幼兒熱心助人的良好行為習慣,特意設計了很多有趣的小游戲。比如“兩人三足”“小青蛙接力跳”“搭橋過河”等,這些小游戲都需要幼兒互相幫助才能完成任務,在游戲的過程中對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觀念十分有效。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為每位幼兒都制作了“紅花榜”,只要幼兒幫助伙伴解決了問題,幼兒教師就會在他的名字后面畫上一朵小紅花,這既是一種激勵幼兒的方式,也是培養幼兒熱心助人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途徑。幫別人搭積木、系鞋帶、找東西,這些行為都確確實實幫助到了他人,被幫助的幼兒要向幫助自己的人說聲謝謝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幼兒施以援手獲得了別人的感謝和肯定,這是支持幼兒養成熱心助人良好行為習慣并保持下去的關鍵因素。
想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幼兒教師實施的針對性教育方式之外,幼兒園的環境建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幼兒園作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時間最久的場所之一,幼兒園的環境、物品陳設與幼兒教師待人接物的態度,這些都會影響到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幼兒園在環境創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活動需求,除了為幼兒創建充裕的活動區域之外,還要嚴格要求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只有幼兒教師自身有一個健康體魄和高尚的情操,幼兒園的整體環境才能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例如:幼兒園在不同的活動區域內都張貼了富有教育寓意的卡通貼畫,以此來教育幼兒玩耍過程中也要懂禮貌講衛生,拿過的東西和玩具最后一定要歸還到原位上,喝水時要用貼著自己名字的杯子,不要隨便翻動其他幼兒的書包和隨身物品,更不要蓄意破壞幼兒園里面的設施,像滑梯、玩具、板凳等。除此之外,幼兒園還要求教師給幼兒做好帶頭的模范作用,當幼兒之間發生爭執時,幼兒教師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去處理。有些幼兒在家中備受溺愛,來到幼兒園處處要求別人順從他,這時幼兒教師就不能偏向這些孩子,要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我們常說:“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想要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幼兒在幼兒園和教師的監督下可以自己穿衣吃飯,但一回到家中溺愛的父母和長輩圍過來,他就又變成了那個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幼兒教師的努力全都白費了。因此,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開展家園合作,要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途徑來與家長取得長久的有效聯系,將自己搜集到的關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文章分享出來,并且與家長交換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行為表現,幫助家長正確開展關于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家庭教育,同時也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構建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不僅如此,幼兒教師還要為家長布置“作業”,比如多久陪幼兒玩一次游戲,多久給幼兒念一本繪本,等等。關注幼兒與家長之間親子關系的構建,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為了能夠營造濃厚的幼兒教育氛圍,吸引更多的家長和社會人士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幼兒園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圍繞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正確的幼兒教育方法,邀請專業的幼兒教師和教授來開展講座,傳授給家長和幼兒教師更多的新穎的觀念和有效的方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幼兒未來的長久發展保駕護航。
例如:幼兒園組織了親子活動游園會,在活動現場家長可以與幼兒穿上造型特殊的服裝,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表演節目,還可以支起一個小小的攤位來售賣一些小物品,幼兒則運用自己的智慧與能力來幫助父母,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幼兒園還可以邀請幼兒教育專家來開講座,圍繞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向家長和教師們傳授經驗,提升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引起家長的教育重視,為幼兒創建和諧的成長環境,促進幼兒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當今幼兒園教育的首要目標之一,幼兒教師需要從幼兒的實際生活與興趣愛好入手,揣摩幼兒的心理活動,將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灌輸給幼兒,引導幼兒懂禮貌、講衛生、關心伙伴、親近親人,確保幼兒擁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行為規范意識,這樣才能為幼兒未來的長久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幼兒園環境的建設來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玩具、書包、衣服等物品都分門別類地歸置好,久而久之讓幼兒養成對物品進行歸類的好習慣。最后,幼兒園還要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引起幼兒家長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重視,為幼兒構建“園內+園外”的和諧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