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霞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中心實驗小學 甘肅定西 748200)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道理,提高人文修養。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有效的加強對文字的積累[1]。
核心素養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應當具備并且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以及關鍵的能力。[2]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能夠加強學生的自身修養,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以及提高學生的文化程度。
基于核心素養教學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堅持科學性,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運用科學的理念和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時一定要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促使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科學嚴謹規范。[3]第二個原則是注重時代性,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與時俱進,了解現在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然后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促使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夠隨著社會的發展要求改變而創新。第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化民族性,這就著重強調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的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核心素養的研究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中,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加強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將語文教學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為主動的學習狀態,加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以及學識素養和文學素養。[3]讓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內心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文化熏陶,從而轉變學習的態度,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到更多思想道德品質。
目前很多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只注重學生掌握基礎的生字生詞以及對句子理解,不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抓不住重點。同時也沒有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以及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基于課本的閱讀內容進行教學,其中內容過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不能有效的拓寬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發展,從而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針對這些現狀,教師要加強思考,多去創新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閱讀時,教師要及時的給予幫助,有效地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文章中分析出更深層次的道理,從而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是讓學生先自主的閱讀一遍,然后教師在解析文章中講述的內容、所運用的手法、寫作方式等等。但是缺乏對課文內容有效的延伸,學生在進行機械的理論學習過程中,失去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聊,從而讓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夠有效地集中在課堂的學習上。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將閱讀內容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讓整個課堂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例如,在教學《花之詠》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篇自由的朗讀一遍,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查字典來解釋“詠”是什么意思,接著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在春天的時候看到花的形象,花兒都呈現什么樣的狀態,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中看到花的形態,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同時,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詞匯,學生會遇到很多的生詞,如“湛、幕、毯、撫”等字。另外,教師還可以分析其中的優美的語句,如:“我是一顆星星,從湛藍的天幕墜落到碧綠的地毯上。”教師可以采用問答的方式來詢問學生:“大家思考一下,這里的“我”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把花比喻成了什么?”這時學生就會加強自主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答案,即“我”指的是一顆星星,這里把花比喻成了從天上墜落下來的美麗的繁星。這樣還能夠引導學生加強想象,提高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很多文章都充分的表達了濃厚的情感,對各種人物關系的描寫也十分細致,但是學生在進行閱讀過程中,不能有效地產生情感共鳴,體會不到文章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帶領學生深入的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收集網絡上的相關視頻片段,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來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景,感受父親流露出來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加深入的體會父親復雜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父愛的偉大。教師還可以充分的抓住文章對人物細膩描寫的部分,采取模擬情景對話的方式,讓學生來分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然后進行情景對話。如其中的一段:消防隊長擋住父親:“這里很危險,隨時會發生大爆炸,你快離開吧。”這位父親問:“你不是來幫助我的。”……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我的兒子還在等我。”模擬完情景對話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父母給予的愛,以及父母對自己付出的一切,從而加強學生理解父母,培養學生的孝心,同時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教師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到的內容,加強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我愛讀書”的專題閱讀活動,讓學生收集平時喜愛閱讀書籍中的名人名言、寓言故事;讓學生摘抄其中的優美句子,或者是講述其中的優秀人物的故事;讓學生上臺來進行閱讀內容的分享,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能夠將閱讀的知識更好地轉化為自己的素材。同時還可以開展讀書筆記展覽活動,教師展示閱讀筆記做得較好的學生筆記,通過讓學生相互欣賞,促進學生能夠更熱愛閱讀,加強對閱讀到的精彩內容進行記錄。還可以開展故事會、朗誦會、手抄報大賽,讓學生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展現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加強對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通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競爭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閱讀的目標,從而讓學生能夠圍繞著這個目標而展開有效的閱讀。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師要制定相關的閱讀教學目標和計劃,還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地制定閱讀學習目標和計劃,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即讓學生學習其中的生字生詞,并且能夠有效地掌握。同時,讓學生能夠在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下,感受作者抒發的情感。教學計劃是,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其中的生字生詞,加強對該字的熟悉;然后讓學生自由地朗讀,通過在朗讀中加強對文章表達的情感進行理解;然后教師分析整篇文章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寫作手法;最后提取出其中好的句子進行分析和精講。讓學生在課堂上跟著教師制定的閱讀目標和計劃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閱讀教學,選取適合小學生的閱讀讀物,引導學生自己制定閱讀目標和閱讀計劃。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格列佛游記》,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出相對完善的閱讀計劃和目標。總的閱讀目標為:要通過閱讀完整本書,能夠簡單的講述書中的內容,從人物、事情、經過、結果等方面闡述。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可以讓學生制定每天、每周、每個月要完成的閱讀量。在閱讀時,要摘抄精美的句子以及標記出不懂的地方。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的制作閱讀目標和計劃,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自主控制能力,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在進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出完善的閱讀目標和計劃,創新出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充分的運用情景教學、閱讀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以及開展各種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從各方面得到發展,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