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
摘要:醫學影像技術是建立在核醫學及原子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對人類的活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促使臨床工作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傳統的放射醫學技術而言,檢查方法具有單一性及落后性等特點,醫學檢查圖像的結果密度相對較小,給醫生的診斷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不利于疾病治療工作的有效開展。而醫學影像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有助于提升臨床診斷效果。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前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世界人口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人們加大了對醫療行業的關注力度,提升醫療水平成為醫院的主要發展目標。醫學影像技術的出現,促進了醫院服務水平及臨床診斷效果的提升,該項技術集X線技術、γ射線、核磁共振成像MRI、數字化成像技術、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為一體,推動了臨床醫學的高速發展。
一、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一)X線成像
X射線自身具有較強的穿透力,能夠對人體各個器官進行有效的觀測,例如,人體骨骼的自然位置、正常狀態及異常情況進行觀察。X線成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被廣泛應用,人體的腦室、血管、膀胱等都會在影像中清晰的展示出來。該項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由照相設備和透視設備共同來構成,由一個多功能主機來對系統進行控制,配備攝影臺及診斷床等輔助配套設備。X線成像突破了傳統檢查的弊端,在常規檢查的基礎上,完成了一些較為特殊的造影任務。
(二)γ射線
γ射線又被稱為是γ相機,在一次成像顯示體的內部,存在γ同位素分布的一種影像設備,相機的照射范圍較大,為患者大臟器及全身的影像顯示提供了較大的便利,不會對臟器運動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對臟器器官進行觀測時,主要是通過連續性的施工采樣來實現,需要加大對短半衰期同位素進行檢查,確保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人體各種體位的快速檢查,該項檢測技術在嬰兒或重癥患者中被廣泛應用。在上個世界六十年代,相關的研究學家在對斷面平移攝像頭進行檢查時,獲取了射線處于不同位置時的投影圖像,運用計算機將這些投影影像進行集中的整理及全方位的掃描,實現了對投影頭像的集中矯正,獲取了大量的斷面影像功能成像設備。與射線成像相比,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自身展現出了較強的技術優勢,能夠實現對人體內部各項功能器官新陳代謝及臟器功能的監察。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所產生的正電子主要是通過人體內正電子同位素衰變及負電子產生湮滅效應所造成,應加大對符合探測方法的應用,向人體內注射帶有正電子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以此來達到探測湮滅效應γ光子的目的,獲取到更多的人體同位素分布信息。同時,還需要加大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發揮計算機的重建運算功能,獲取三維斷層圖像[1]。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項非常先進的醫學影像診斷技術,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較大程度的減輕對患者身體的危害,自身的精度較高,被劃分為分辨骨骼、軟組織、臟器等體內影像。
(四)數字化成像技術
數字化成像技術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相關的醫學學者對該項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將放射線成像技術如何轉化為影像板技術、電荷發生器CMOS及平行板相組合技術作為影像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用影像板代替傳統的對照片,通過二極管及半導體共同來構成平板形檢測器。
(五)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
目前,醫學成像設備及相關的成像技術無法滿足現階段信息化技術的醫學診斷要求,對通信系統及影像存檔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阻礙了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因此,為了提升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效果,需要加大對通信系統及影像存檔系統進行研究,做好影像資源傳輸、處理及保存工作。加大對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遠程醫療專家會診的應用力度,對獲取到的影像資料進行長時間保存,避免受光照及射線光片時間久,而導致圖像出現嚴重的模糊現象,給臨床診療工作造成較大影響[2]。
二、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通過對各個醫療機構中從事醫學影像技術方面的人才進行了解可知,整體呈現出飽和狀態,但是從事醫學影像技術診斷方面的人才卻較為缺乏,對醫學影像技術診斷工作的高效開展造成了嚴重的制約,影響著診斷工作效果。近年來,醫學影像技術發展迅速,為了能夠順應當前醫療行業的發展要求,需要加大對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構建完善的醫學影像診斷模式及發展技術,與各大醫療機構的人才需求相掛鉤,從而招聘出更多的影像診斷人才,以便能夠滿足現階段醫療行業的實際發展需求,解決醫學影像技術人才斷層現象。同時,還需要加大對影像設備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及影像診斷方面人才的培養,確保人才的培養能夠與現階段醫療行業的發展相同步,促進各項醫療業務創新[3]。
結論:醫學影像技術作為醫院臨床診斷中一項常用的診斷方式,以觀察和治療患者疾病為基礎,確保了疾病診斷的精確性。在臨床診斷中使用的技術主要包括X線技術、γ射線、核磁共振成像MRI、數字化成像技術、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為醫學診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系統的影像學資料,有助于提升臨床診斷有效率及診斷質量,減少了對患者的損傷,改善患者機體功能,為疾病治療奠定了基礎,應在疾病診斷臨床中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德義. 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3):8417.
[2]魏夢麗. 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05):63-65.
[3]鞏守科. 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3):454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