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茹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第一中學 寧夏青銅峽 751600)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不過,就目前的教育而言,數學學科教學是教師的頭痛點,如何提高學生成績,開展數學教育值得深思。基于此,對本論題展開研究意義重大。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拉進學生與數學學科距離意義非凡。聯系教學實際,探討生活化教學在數學學科的實際運用,為更好的促進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支持。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高考成為學生高中生涯最重要的挑戰。很多教師為了應對高考,將高中階段的教學目標聚焦于“提升成績”層面。因此,在數學領域教學中,逐漸出現教學脫離實際,忽視學生發展的情況。很多教師圍繞枯燥乏味的課本開展教學,反而忘記實際教學的初衷。可以說,當下數學教學服務于高考,只注重成績提升,反而對于人才綜合能力的培育起到阻礙作用。數學學習目標過于淺薄導致教學開展浮于表面,脫離實際。
同時,在當前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缺乏也是現狀之一。受很多教師教學方法影響,很多學生無法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下汲取知識,反而因為“填鴨式”教學的滲透,經常出現課堂困頓、厭學棄學的情況。而且由于課本內容的枯燥與學習難度的驟增,長時間的數學成績難題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出現學習跟不上的情況,淪為“數學學困生”。長此以往,不僅學生數學學習不積極,教師教學也難上加難。將生活化教學融入數學課堂意義重大,對于拉進學生與數學學習的距離,激發學生數學學習動力有些深遠影響[1]。
眾所周知,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想要實現生活化數學課堂的有效構建,從教師層面著手,培養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認知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起生活化教學思維,才能保證后續教學的深入推進。具體可進行以下舉措。
首先,要更正數學學習是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目標下,教師認為數學學習是服務于高考的,學習數學的主要原因是考大學。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容易造成數學學習脫節。為此,促進教師形成數學學習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要。教師在這一教學理念指引下,會更改以前的教學認知,避免“成績至上理論”的再次出現。在這一教學認知指導下,教師開始將生活實例融入教學中,圍繞拓展學生能力開展教學。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得到發展,讓學生明確數學與生活的重要關系。
其次,要樹立教師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學認知。這是保證教學課堂內容不斷推進的關鍵。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開始注重其自身教學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汲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教師以這一教學認知為主導,將實際生活與數學案例進行有效融合,有利于推動數學教學日常化,拉近學生和教學還有實際生活間的關系,提高學生數學探索積極性。
想要實現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課堂的有效構建,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注重生活實際的引用非常重要。可以從以下環節著手。
在上課初期,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利于將學生引入數學學習中。在高中階段,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是比較消極的,他們無法學會數學理論,也無法理解知識內容。這時創設一定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就非常重要,有助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等差數列”時,教師就以點名答到的活動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等差數列定理。例如,在上課之上,教師讓學生進行報數。中間間隔一人進行報數。學生根據自己的座位號,才13579的形式中簽到。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剛剛的報數活動中,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報數的新奇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也開始思考教師的提問。然后教師做最后總結,將等差數列的定義闡述出來。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逐漸發展等差數列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推動了學生的日常學習。
在授課中期,可以聯系日常生活進行概念講解,增加學生理解能力。就高中數學課本而言,不僅相關概念多,而且理解比較復雜。這時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概念理解非常重要,可以把復雜難理解的概念轉化為可區分的知識,便于學生數學學習。例如在講解隨機事件的概率一課時,很多學生單一理解“必然事件與不可能事件”是比較困難的。這時教師就可以以抓小球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將抽象概念具體化,解決學生困惑。例如在課堂之上,教師拿出五個紅球和兩個白球,然后隨機抽取,提出以下兩個問題“在以上七個球中,有放回的每次抽取一個球,三次抽中都是白球是否會發生”“在以上七個球中不放回的抽取三個球,每次抽球都是白球是否會發生”。然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概念講解下,學生逐漸明確“必然事件與不可能事件”的含義。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得以拓展,探索能力被有效拓展出來,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在習題練習中,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習題演算,有助于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在很多人心中,高中的知識過于復雜,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高考。這種理念是錯誤的,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數學學習中融入一些現實實例,搭建起數學學習與生活的橋梁。例如在學習完“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以后,教師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采取繪畫的形式讓學生將某一物體的視圖呈現出來。例如教師以教學樓為例,將教學樓的各個角度,通過PPT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以其為參考,在紙上畫出教學樓的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等。一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測試題,能夠考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有助于讓學生明確學習這個數學模塊的積極意義。生活實例的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的是基礎,也是關鍵。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高中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的有效融合,建立起一個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課堂,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探索數學出處,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