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運生
(安徽省蕪湖縣第一中學 安徽蕪湖 241100)
變式教學策略主要是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基本知識,通過多角度引導學生思維,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及應用能力。變式教學策略在高三數學復習中的應用,能夠靈活應對當前高考數學出題靈活、多樣的趨勢,對學生數學問題解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構建數學知識網絡,進而在高考中獲得優異的成績。變式教學策略在高三數學復習中的應用,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文章將根據高三數學復習的內容及學生特點分析,探究變式教學策略應用的方式,希望能夠對相關教研工作帶來參考作用。
變式教學策略在高三數學復習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基于數學教學的內容,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1]。變式教學策略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學最新發展區理論要求,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態。
教師需要在整體感知學生數學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習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能夠在變化中深入掌握數學知識,且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融入舉一反三的思維[2]。變式教學策略能夠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將變化的題型變化為數學常規解題的過程,靈活應用數學基礎知識與原理。
高三數學復習需要堅持科學性的原則,不能盲目復習。以變式教學策略開展數學復習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理解數學知識且學會應用的方式[3]。變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具體,讓學生清晰解題的思路,且能夠發揮總結、深化的作用。
變式教學策略在高三數學復習中的應用,能夠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應用變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思考,讓不同的學生選擇合理變式策略,提升問題解決的質量與效率,掌握靈活學習解題的方式。
過程式變式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逐步增加問題的難易程度[4]。教師可以適當構建問題情景,加深學生的數學知識系統化、深入化理解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中,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及應用能力。
過程式變式教學中通常會出現數學問題多個解答方式,數學問題多個解決思路的情況。一道數學問題可能具有多種呈現形式,多個數學問題可能屬于同一個解題思路等等。教師需要通過過程式的變式教學引導,幫助學生系統化認識數學知識,分析數學問題之間的關聯,進而找到簡單、便捷的數學問題解答方式。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在指導學生復習“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內容期間,若已知一條直線的傾斜角讀書,則可以根據tanα求出傾斜角的值,計算直線的傾斜率。其變式是:已知兩個點A(m1,n1)與B(m2,n2)是一條直線上的兩點,求A和B兩個點直線的傾斜率。將兩個點帶入直線方程組,以方程組的形式解答,則能夠獲得直線方程的傾斜率。在解答完成問題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解答的過程,提問學生是否具有其他解答方式等等,給與學生更多展示與交流的機會。
高三數學概念知識復習期間,時常可能會出現數學概念遺漏的情況,致使學生在問題解答期間,找不到突破口,難以有效解答數學問題,影響其數學問題解答的時間及質量。
以“等差數列”內容為例,出示問題“等差數列首項a1=4,a9=36,那么等差數列的sn是多少?”問題解答期間,可以根據求和公式an=12n(a1+an)計算求和。再如問題變式可以是“等差數列有9項,a1=4,公差是4,則等差數列sn是多少?”根據另外一個求和公式anl=12n(n-1)d實施計算。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思考,通過不同的變式解答問題,找到學生適合且熟練的方式解答。在加強鍛煉的方式下,能夠強化學生變式靈活應用能力,對學生思維及能力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變式教學策略在高三復習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深入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問題解答能力。在教學指導及鍛煉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掌握正確復習的方式,能夠應用多樣化的變式解答問題,且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數學思維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有益,建議在高三復習教學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