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新疆阜康市第二中學 新疆阜康 831500)
在新時期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注重對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應用。在當下教育界中創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中,微課由于自身的短小精悍、主題突出、靈活性強以及針對性強等優勢,為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者,要善于靈活設計微課與應用微課,讓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和效果提升更加理想,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那么具體該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微課呢?下面筆者將針對此主題具體分析。
在利用微課實施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非常有必要對微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解,就目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來看,其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設計不夠合理,學生無法在學習中對重點核心內容進行掌握,會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第二,信息技術課時過少,在有限的課時內,老師非常重視對知識的講解,使學生無法感受到信息技術學習帶來的樂趣,學習的興趣不高。第三,重理論教學輕學生的實踐操作,使學生無法將學習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第四,深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未受到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多方面的重視。第五,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僅停留在課堂中,課前不會主動預習,課后也不會對其進行鞏固。
信息技術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對傳統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優化,更好保障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效果。第一,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微課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老師會為學生提供微課,學生在利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學習水平對微課的觀看時間和次數等進行靈活安排,既能夠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傳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而在利用微課實施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進行重難點的教學,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第三,實施差異化的教學。初中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由于相互之間的學習有差異,老師如果實施統一化的教學,便會有部分學生“吃不飽”,也會有部分學生“吃不了”,使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而在利用微課實施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層次性、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在逐漸深入的學習中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把握,讓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同時也提高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1]。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微課的優勢十分適用于導入環節,老師如果能夠對導入環節的微課精心設計,那么必然能夠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扎實基礎。所以,在課前備課階段,老師要善于圍繞新課教學的內容,利用微課制作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視頻、圖片集和音樂動畫等,讓學生以娛樂觀看的方式,對新課的內容進行感知,并非常自然進入對新課的學習中,既能夠拉近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的距離,又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課程,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這就需要老師在有限的課時內為學生留出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所以老師理論教學中一定要將教學重難點講透徹,而利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此目標就可以輕松達成。首先,老師根據新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先對教案進行編排,并將教學內容以文字總結的方式融入教案中。緊接著,將教案中總結的內容濃縮微課中,并根據內容的多少設計不同的微課展現形式。如對于需要老師以大量時間口頭表述的內容,設計較短的微課,反之如果需要學生以大量時間自主觀看,就設計時間長些或是內容較多的微課。如此就能夠讓老師的講課時間不斷縮短,而且能根據每節課的特點設計針對性的微課,讓學生更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另外,老師要為學生設計差異性的微課,上傳到班級微課平臺,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微課,在一對一的學習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除了要讓其在課前、課堂發揮積極作用外,還需要利用其對課后教學進行科學開展,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效果。除了讓學生對課堂中的微課視頻觀看,及時復習知識外,老師還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鞏固與練習類微課,讓學生將知識鞏固與習題練習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知識鞏固效果,促使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質量和水平的提高[2]。
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思路,對微課教學模式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微課,將之用于不同的教學環節,如此就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促使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