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元
(重慶市城口縣實驗小學 重慶城口 405900)
課程的創新,知識的延伸,教材的深化,為整體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對于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來說,由于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依然存在于學科教學中,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缺乏主動性,繁瑣的語文課程,大量的題海戰術,致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歷程中,不能緊跟課程演變的速度,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樣的教學狀況下,通過科學化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民營學生挖掘學生的疲憊感,尤為必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擁有足夠的勇氣,積極的轉變與學生之間的地位,創造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真正把課堂的話語權交到學生的手中,激發學生探索語文課程的意識,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尋找一條正確的路徑,以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具體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科學技術本身在更新課堂教學形式方面,擁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深深的影響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內心的主動意識更為強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科學化的手段,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添加趣味性的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滿懷激情地進入到深層次的語文探索中,以充分調動學生內心強烈的激情,不斷的增強學生感受語文課程的能力和意識,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出色地實現課堂教學改革的任務。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在幫小學生掌握這篇課文中的生詞生字后,可以用信息技術在電子屏幕上展現出一片冰天雪地的場景,然后讓小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也做一回雪地里的小畫家,嘗試在電腦屏幕上畫出不同的小動物的腳印,看看畫出來一幅什么樣的畫。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深度理解了文章,還提高了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合作交流是課堂教學創新的重要模式,也是組織多元化課堂活動的重要路徑。只有通過行之有效的小組合作交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應的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會得到全面的發展[1]。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結果,適當的運用小組合作,組織學生進行深度的探究,挖掘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從中積累豐富的素材,以提高學生的合作素養和能力。另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該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分組應依據學生具體情況展開,其劃分標準可以是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也可以是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等,小組人數不宜過多,其中四五人一組比較合適。在小組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應該保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狀態,小組長的人選應該側重學習成績較好并且有帶動作用的成員擔當,同時小組長還應該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和較強的合作意識,能夠從總體上對小組成員起到有效的帶動作用。以《雨中》教學為例,在整體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初步把握文章內涵,對閱讀重點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認識,然后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積極探討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主旨進行分析和確定,最后再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文章整體知識的整合,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區別和差異,而對于學生的評價和總結,能夠適當地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發展,并展示自己在學習中的獨特優勢,鼓足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促使學生內心的參與意識更為強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化的完成任務,開心愉悅的接受更為豐富的內容,以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順利的達成教學目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綜合化的分析,科學化的進行布局,在完成課堂分層教學后,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動力、自信心方面的差異,教師需要進行分層評價的方法,來對他們予以學習自信心培養。其中,“激流勇進”層次學生的語文水平最佳,學習自信較強,所以教師要減少對他們進行表揚,避免他們出現自滿或驕傲心理。“中流砥柱”的學生,教師則要根據他們的課堂表現給他們最真實的教學反饋評價,優秀的學習行為鼓勵,錯誤的學習行為批評,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厚積薄發”層一般多為語文學困生,教師需要對他們多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受到教師認可,從而進一步培養起他們的學習自信,促使學生的內心煥發出勃勃的生機,為他們的學習進步打下基礎[2]。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借助豐富的教學經驗來完成,現代化的教學思想,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境界和層次得以持續的增強。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當前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的必要性,及時有效的調整教學進程,利用以上教學方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學的語文知識,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和交流,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始終處于發展之中,以真正把握教學的核心思想,從而順利地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