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增培
(廣東省珠海市平沙鎮第二中學 廣東珠海 519055)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是對中小學教育工作最為貼切的形容了。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基本的工作內容和職責范疇。但是,很多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開展教育工作的時候,只是做到了“教書”部分的工作而忽略了“育人”的責任,造成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教育的缺失,難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新《課標》目標是要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2]基于以上問題,本文對尊重學生差異教育的意義、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初中時期,是開展學生思想教育的關鍵時期,是扼殺一切邪惡根源的最好時期,也是探尋學生天賦,加強培養的最好階段。為了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首先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學生之間差異性存在的客觀事實。其次才是究因,針對學生的不同行為、原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3]
因為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內心世界,有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且他們的優點和特長也各不相同,這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鞏固他們的自信,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和意識,讓學生變得主動,更加聰明和自信。所以,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差異,針對學生的差異,采用相應的教育措施,讓每個學生智力和身心都能得到發展,為學生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應試教育”,是傳統教育中主流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中,在談論學生學習狀況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必然是一個主要話題。而且,在評價學生好壞的時候,學生的成績也似乎成為了唯一的標準。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被稱為“優生”,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貼上“差生”的標簽。另外,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的時候,重心往往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方面,對于學生的天賦、特長并不重視,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和課后布置作業時,通常采用“統一”的方式,而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甚至是個人的自信心。
“師者,德者為先”“師者,授業解惑也”。教育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和奉獻,德才兼備的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才能在培養學生才能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導致學校的教師團隊存在一定差異性。在面對學生差異性的時候,很多教師無法做到合理應對。因為,很多教師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難以形成有效的溝通,既無法了解到產生差異的原因,也無法正視學生的特長,繼而導致工作難以展開。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在教授初中知識和內容的時候,需要深入理解新課標的內容,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創造性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間的差異,進行不同形式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樣,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而且學生的個人特長并不統一,需要教師合理制定教育培養計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堂和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作業布置的方式,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可讓他們做難度稍大的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力;而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讓他們做較為基礎性的作業,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如果采用“千人一律”的教學方法,不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容易形成一堵無法跨越的墻,嚴重影響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到了四五歲就開始考慮別人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并且盡可能的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形象和聲譽。尤其是上了初中的孩子,他們更加重視別人尤其是老師和父母對他們的看法。可由于學校單一的評價方法,往往成績好的學生都會受到老師的青睞和“照顧”;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往往會因為怒其不爭而在班上對他們進行斥責,老師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成績差的學生已經不具備羞恥之心,所以要用當眾斥責的方式來喚醒他們。但老師并不知道毀掉一個學生可能有很多種方式,而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顧忌的辱罵、貶低和譏諷學生,無疑是其中足以誅心的殺手锏。筆者相信沒有一個老師會真想毀掉自己的學生,可卻因為不明白尊重與理解的意義,才會好心辦壞事。
筆者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遇到這樣一位學生,他連續好幾天都沒有交作業。經過了解,筆者從班主任的口中得知,這位學生,從來沒有交過一次作業,老師們都已對他失去了信心。因此,筆者通過與班主任溝通,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根據他們之間的差異,對他們進行分層作業布置,并強調必須要按時上交。但一個星期過去了,這位學生還是一次作業也沒有上交。當然,筆者并沒有在班上斥責他,而是私底下經常找他聊天,了解他不交作業的原因,并鼓勵他按時上交作業。但每次交流,這個學生都沉默寡言。又一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是沒有上交作業,但筆者還是堅持主動找他聊天,了解情況并給予鼓勵。直到有一天,這個學生寫了一張紙條給筆者,里面寫道:×老師,您好。您是唯一一個沒有當眾批評過我的老師,謝謝您給我留了面子。其實,我也嘗試做了您布置的作業,但有個別的題目我真的不會做,我怕交上去被您責罵,所以我不敢上交??吹竭@紙條后,筆者也給他回了一張紙條,里面寫道:經過你的認真思考后,確實不會做的作業可以不做,老師不會責怪你,你明天可以按時上交作業嗎?第二天,這學生果真上交了作業,而且做得非常不錯,筆者在他的作業上寫了“非常棒”三個字,還在班上表揚了他,并建議全班同學給他掌聲。筆者留意到,當他聽到全班同學給他的掌聲時,他的眼睛里閃著激動的淚花。
因此,別讓我們的愛意變成傷害學生的利刃,給他們留面子,其實就是保護他們自尊和自愛的能力,才能為他們將來健康的人際關系打好基礎。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闭缡澜缟蠜]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特長都不一樣。有的學生沉穩睿智,善于學習;有的學生富有激情,運動能力出眾;有的學生,則擁有較好的舞蹈和歌唱天賦;而有部分同學,則存在很強的集體活動組織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差異性的表現。為了讓學生每個鮮亮的個性得到張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培養他們的才能天賦,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4]針對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歌唱比賽、朗誦比賽、短跑比賽等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自信,增強他們的存在感和責任感,讓他們體驗在學校學習的快樂。
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思想方面的建設尤為重要,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個性張揚的時期,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善于發現學生的差異性,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因“個性”施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將來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