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玲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城廂鎮幼教中心梅園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400)
建構生活化游戲是依托于生活實際,并借助于生活中的常識,采用玩具或幼兒自制的模型來模擬生活場景,鋪設游戲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了解生活、開發智力的活動過程。幼兒的建構靈感來源于生活,生活化游戲對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力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小班教學中,生活化游戲能針對性地對幼兒喜愛思考,樂于動手的特點,并通過合理的構建生活化游戲,可以極大提高幼兒對空間、形狀、色彩、好壞等思維內容的認識,這樣可在豐富幼兒想象力的同時,又發展了幼兒的智力及生活能力。因此,本文從小班生活化游戲的構建入手,來談一談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支持策略。[1-3]
實習場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而生活是綜合活動,蘊含著許多機會和挑戰。生活化、情境性、行動化、貼近現實是實習場這一學習環境的主要特點。結合小班幼兒建構游戲“火車來嘍”這一案例,活動初幼兒能夠自發地提出意愿“我想搭一個火車站,太倉新建了火車站,媽媽昨天帶我和姐姐一起去看的。”幼教先驅陳鶴琴就主張大自然、大社會是幼兒學習最好的內容與來源。火車和現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另外,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玩具模型都是孩子們喜愛非常的東西。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為幼兒構建學習與探索的支架。在這次偶然的建構游戲中,我抓住了“火車”這個點,詢問幼兒:“我們要不要一起來搭建一個火車站呀?”然然舉起手里的小火車說:“好!我們一起搭一個火車站!”孩子們給予的表現都非常興奮且積極,你一句我一句……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自己確定游戲的主題是有些困難的,而教師的作用則是抓住幼兒自發性的“靈感”,在滿足幼兒意愿的情況下,和幼兒一起確定一個較合適的主題,讓游戲繼續延續下去,從而較大程度地鼓勵幼兒,讓他們能夠堅持并有價值地進行探索游戲,教師則始終將幼兒放在游戲的中央,退回。
確定主題后,為了給幼兒的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幼兒逐步進入“火車站”的主題探索活動中。主要形式包括小組協作、自我體驗、親子活動、集體交流,主要的主題脈絡包括:親子參觀——乘坐火車——集體交流、討論——籌備、建造小四班火車——建造火車周邊的建筑——火車站展示。為了拓展幼兒的經驗,周末我請家長帶幼兒一起去乘坐太倉新建的火車站——太倉南站,體驗坐火車的流程和真實感受,為后續的建構游戲做好前期準備。
雖然建構生活化游戲具有高度開放的特點,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駕馭組合材料的技巧直接影響其興趣的持久性,他們探索事物的持續性較差,因此在引導孩子首次接觸某種建構材料時,教師應該找出這種材料組合關鍵點和難點在哪里,思考如何激發孩子興趣。具體的示范可以讓搭建技巧較薄弱的幼兒學會關鍵的技巧,夸張的造型可以讓已有一定建構經驗的孩子打開空間思路,改變以往只在桌面玩的空間局限,實現大型建構目標。活動中教師演示關鍵技巧符合孩子的當前需要,如在搭建“火車站”周圍的建筑:停車場、燈塔、電梯時,怎樣讓塔搭建得更穩一些?怎樣讓紙板更穩一些?怎么放能讓養樂多瓶不倒?電梯怎么搭建?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可以用語言提示或親身示范,為幼兒展示搭建的技巧。這些問題落在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內,起到了有效支架的作用,實現“授之以漁”的教育價值。當孩子學到了駕馭材料的方法,老師再退到幕后,留下足夠的創作空間給孩子,最后,孩子們的建構作品總是千姿百態、想法也千差萬別。
巧用輔助材料不僅能提高了幼兒的搭建水平,而且最大程度地培養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發展。《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這直接體現了游戲材料在幼兒游戲中關鍵物質基礎的地位,游戲材料不僅使幼兒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得以展開,還激發出幼兒的游戲興趣與游戲構思,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聯想和自我行動。因此,幼兒在建構生活化游戲時,巧用一些生活中可操作的輔助材料,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和孩子們建構“火車站”時是這樣做的:先和孩子溝通,讓其自我發現生活中的材料,并請家長給予協助,共同搜集建構生活化游戲所需的原材料,因有了孩子們和家長的積極參與,我們的建構材料變得十分豐富。孩子們把家里廢舊的東西都帶到幼兒園來,有養樂多瓶、易拉罐、紙盒、紙筒、玩具汽車、火車等,都深受孩子的歡迎。我還添加了幼兒自己手指點畫的小樹用于幼兒布景,合理利用幼兒自己的作品。幼兒在“火車站”旁自主建構“停車場”時,我們對停車場的標記做出了討論,這個標記最終由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完成,最后幼兒將完成的作品再帶回幼兒園,將作品放到孩子們建構的“停車場”里。從幼兒的游戲選材和建構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材料比較感興趣,包括一些自然材料,在幼兒已有經驗比較豐富的情況下,教師則創造機會讓幼兒用行動或語言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老師最大可能地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逐步適度投放輔助材料,使幼兒搭建水平逐步提高。
每次活動結束時的展示成果和講評激勵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每次活動結束前,我們可以讓孩子們互相參觀一下作品,培養幼兒學習欣賞同伴作品的能力,引導幼兒講述一下自己拼搭的造型是什么,說一說自己所運用的材料都是來源于什么,結合幼兒的作品從細節提問,善于發現幼兒作品的獨特之處。小班的滿滿在火車站旁自發地搭建了一個“S 形彎道”,她拿拱形的積木,將一個積木拱形朝下,又接著后面拱形朝上,后面繼續接著拱形朝上,就這樣一塊一塊反向拼接著……她用了8 塊拱形積木拼出了“S 形”,又在“S 形軌道”的最后反向接了一塊拱形積木,連接著倒數第二塊積木,從而在最后圍繞成了一個“圓形”,滿滿將小汽車放在了這個“S 形彎道”開著,我問:“這個圓形彎道為什么這樣拼呢?”滿滿說:“這樣小車就可以轉彎啦!”“你的軌道搭建的真合適!小車在上面能很穩地開著還能轉彎呢!真厲害!”老師對孩子們的表現要給予肯定和積極的回應,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動手的喜悅和獲得感,增強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繼續游戲的欲望。而當孩子們向老師炫耀自己的作品時老師更要表現出高度的欣賞熱情,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自信心和成就感。
幼兒的堅持性是最困難的點,只有在各種不同的游戲活動中,反復多次的磨礪,并讓幼兒看到堅守會得到回報,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和培養起來幼兒的堅持性。在生活化游戲中教給孩子一定的簡單技能技巧,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適時創設符合幼兒興趣的游戲情境,充分發揮教師的言語表揚激勵作用,培養幼兒的堅持性。有助于他們在長大以后,形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寶貴品格,為他們以后的人生奮斗之路培養良好的性格基礎。如:在小班幼兒搭建“火車站”后,會遇到不會搭或者搭的不符合實際,教師這時就需要不斷激勵小朋友并予以部分指導,讓幼兒堅持完成游戲過程,并在其完成后予以肯定并向其他幼兒展示,小班的滿滿為了搭建火車站旁的“電梯”,用了20 分鐘的時間,中途出現拼錯、重建、選材、平鋪、拆卸、壘高等環節,教師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在幼兒興趣度降低下來時,教師可以陪在幼兒身邊用語言提示、詢問幼兒,無形之中引導幼兒堅持建構,在較長時間和分階段的建構游戲中,幼兒成功搭建出“電梯”后,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堅持行為進行表揚,對幼兒的作品進行真誠的贊美,讓幼兒知道堅持以后會獲得集體與老師的表揚,這樣會極大促進幼兒的堅持動力。
建構生活化游戲是通過操作各種生活化建構材料,運用幼兒對生活的認知,讓幼兒主動思考、想象和動手操作,最終將游戲中的生活性,真實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達到在游戲中使幼兒的生活常識、智力、學習等能力不斷增強的作用。建構生活化游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自我生活能力和思考能力,并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使幼兒在協作、交流、思考、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幼兒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