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士
(甘肅省靜寧縣治平鎮楊店小學 甘肅平涼 743408)
近些年, 我國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國民素質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促使現代化教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適應經濟建設發展的客觀要求,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創新,形成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也要適應信息化的教學要求,認真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能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各種作用,并針對計算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進行信息化的改革,研究出更多的數學計算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小學學生對計算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運用,掌握相關的計算原理,探索生活中的各種計算應用,形成一套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育中,計算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內容,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計算過程比較抽象,[1]需要學生進行充分的思維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思考,這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對計算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理解,而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實施信息化的教育改革,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新技術形成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數學學習,參與到各種數學計算訓練中。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計算教學中,學生要掌握相關的計算知識,就必須理解相關的原理,對有關的計算理論形成一個簡單而清楚的認識,從而開展計算練習,完成相關的計算任務,創新信息化的計算教學方式,就可以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計算原理,明白計算原理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信息技術在數學計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簡單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教育資源,[2]結合各種信息工具進行有效的教案改革,形成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掌握相關計算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形成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也在積極展開信息技術的改革,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實施信息化的計算教學方法,就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熱情,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質量。但是在實際教育中,有些教師對信息技術就不是非常重視,認為信息技術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方式,并沒有多大的教學作用,不愿意將過去的教學方式進行信息化的轉變,或者只是簡單地進行改革,使得信息化的數學計算教學模式無法真正展開,影響學生的計算學習效果。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實施計算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根據數學計算教材的內容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實施相對應的教育創新,從而形成高效的數學計算教學模式,不過在具體的信息化教育改革中,還是有很多教師實施的方式比較單一和枯燥,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師只是將原本黑板上的內容轉換到視頻屏幕上,沒有根據信息技術使得信息技術工具發揮作用,使得信息技術工具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對計算知識的學習。
數學計算本身就考驗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生來說有著極高的學習難度,再加上計算過程的枯燥乏味,在計算練習中很容易出現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影響學生的計算效率,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鍛煉。有些教師即使進行信息技術的改革,也沒有對學生興趣進行深入的引導,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沒有積極性,不愿意參與進來,在計算過程中散漫走神,沒有集中精神,思維沒有得到有效鍛煉,影響計算教學的效果。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小學數學計算課程也在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實施信息化技術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計算訓練活動,深入理解各種數學計算原理,掌握相關的應用計算知識,從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中教師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更新傳統教育理念,[3]創設信息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掌握各種計算技巧,根據計算理論進行計算練習,形成活躍的計算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運用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直觀化、形象化,可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演示和操作,讓學生快速理解相關的知識和理由,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因此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輔助教學工具,創設各種形象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直觀地了解相關的計算原理,并能夠根據相關的原理進行數學運算,解決各種教學問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中關于“四則運算”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課件進行描述,展現我國鐵路建設的發展,然后突出西寧至格爾木,再由格爾木至拉薩的鐵路線(即青藏鐵路),[4]通過談話引入新課:我們學習了加、減、乘、除計算,還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什么叫加法?什么叫減法?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從今天起,我們再進一步地研究這四種運算,學習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關系。將教科書主題圖進行視頻化,屏幕右上呈現西寧—格爾木—拉薩鐵路路線圖,動態呈現火車飛馳在青藏高原上的情景,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 142 km,請同學們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要用加法、減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對四則運算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后,交流解決方法與結果,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計算指導,就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的知識內容進行轉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計算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展開信息技術的運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行數學計算知識的主動學習。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課程中關于“運算定律”的內容時,[5]教師可以先通過談話引入問題: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不,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問學生: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組織學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匯報。隨著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從左往右展示線段圖,出現相關大括號與問題,促使學生通過列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簡便計算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展開課下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通過觀察算式并歸納抽象運算定律,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傳統觀念,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根據教材教學需要實施有效的信息化創新,形成信息化的計算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計算原理,組織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計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