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遙
(貴陽樂灣國際實驗學校 貴州貴陽 550024)
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國家要求學校延期開學、居民盡量減少出門。這對學生的體育鍛煉以及教師的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時而異,“停課不停學”的理念也被提出,最大限度的借助當今網絡環境的便利性來開展線上課程學習。這對體育這門課程的開展以及教師的教學計劃同樣提出了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線上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的這種情況,教師缺少經驗,不知道如何是好。為保證體育課程可以全方位、多方位的開展,對居家體育鍛煉模式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構建居家體育鍛煉模式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構建這樣的模式?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想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疫情肆虐下保證身心健康的必要。對每個人來說,身體健康都是第一位的,而學生承受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其健康更是至關重要,但在疫情期間學生居家無法外出的情況下,體育鍛煉的需要,也許就被很多人忽略了,有些學生減少了出門,在家里也不做鍛煉,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熬夜、暴飲暴食也切實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居家體育段鍛煉模式的構建,是疫情期間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證。
第二,是體育中考的客觀要求,體育中考的重點:長跑和球類運動,都是一天不跑成績就下降、一天不練手感就生疏的運動。在線上教學、居家鍛煉的模式已經成為定局的情況下,教師要做到的就是貫徹“停課不停學”的理念,把課堂效果提升,達到甚至超越在學校練習的效果,居家鍛煉的強度也不能落下。只有這樣,學生的體育成績才不至于下降,教師和學生才能更加從容不迫的迎接體育中考。
第三,是應對體育課程全方面、多方位開展的需要。在體育課居家開展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沒辦法按原計劃開展,但又不了解居家體育鍛煉有什么方面需要注意、對網絡平臺使用不熟練、教學計劃設置不合理、課后作業布置的過難或者過于容易,進而導致居家體育鍛煉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有些學生本來就不喜歡體育課,他們在學校寧愿躲在教室寫作業也不愿意出去上體育課,甚至通過各種借口來逃避體育課,更何況是在現在在家中這樣一個缺乏有效約束的環境,他們更是不愿意進行體育運動,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產生畏懼甚至是抵觸的情緒,而遠在屏幕另外一端的教師也缺乏管理的手段,沒有辦法合理有效的督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因此,為應對不同場合不同環境體育鍛煉的需要,構建一個成熟有效的居家體育鍛煉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居家體育鍛煉模式的開展原則首先就是安全性原則,其實對于體育鍛煉來說,不管是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場合下,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居家體育鍛煉,不是在體育館,也不是在大操場進行鍛煉,而是在每個學生家中不同的環境來進行鍛煉的,面對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有的學生家中面積較大,對體育活動的要求沒有那么嚴格;但是有些學生家中物品較多、可供活動的面積較小,對體育活動的要求就比較嚴苛,如果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問題,并且中考當前,教師要注意避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出現肌肉拉傷、軟組織扭傷等身體上的傷害,以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生的中考成績。
其次,居家體育鍛煉模式必須要注重的就是有效性。教師和學生面對的是體育中考,是切切實實關系到每一個人的考試。所以,如果教師的教學計劃和任務是低效且無用的話,沒有辦法切實的提升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的話,那么一切都將是空談。這就要求教師因地制宜,系統結合體育中考的要求,為學生制訂合理有效的居家鍛煉計劃,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僅僅只有教師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居家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來,但上文也提到,在一個缺乏有效約束的環境下,要靠學生自覺去完成體育鍛煉任務,是十分之困難的,這就引出我們居家鍛煉模式的下一個原則——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是我們保障居家鍛煉效果的一個根本性原則,可追溯包括2 個途徑:跟蹤(Tracking)和追溯(Tracing)。跟蹤,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生執行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跟蹤,實時跟進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查看學生的動作標不標準、任務有沒有完成。追溯,就是在課后,教師能掌握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對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以便進行量化管理,督促學生保質保量的進行體育鍛煉。把跟蹤和追溯兩者相互結合,就能使教師對學生居家鍛煉效果的監督成為現實,持續地發揮居家鍛煉模式的有效性。
還有一點在我看來是十分重要的原則——適度性,實際上不管是在學校上體育課,還是在家開展鍛煉,教師的教學課程任務都要注重這適度性的原則。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以保持學生健康的身體狀態、提升身體水平,過度的體育鍛煉不僅會起到反效果,甚至可能還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適度性也是安全性的一個重要前提之一。
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把班上所有的學生分成4~5 人的小組,以教師開展直播、小組長監督組員這樣的形式開始教學。因為體育課在網絡環境下,只由教師一個人來進行管理和監督的話,很容易拖慢教學進度、破壞課堂的整體度。其次教師也要做好備課,制訂合理有效的體育鍛煉計劃,譬如安排更加適合在家中完成的鍛煉項目:高抬腿、俯臥撐、仰臥起坐等,而那些需要場地和器材的體育項目則由教師視情況來安排,每天的鍛煉項目也要盡量做到差異化,避免連續幾天都是相同鍛煉內容這種情況的出現,以免造成運動過度學生厭惡情緒的出現。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也可以和家長溝通,請家長也參與到課程中來,實時監督學生的鍛煉完成情況,形成家校聯動的監督模式,保證學生的體育鍛煉質量。
上課時教師讓學生充分準備熱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活動可以快速地動員身體機能,降低肌肉的黏滯性,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準備活動要做得充分到位,讓身體微微出汗,熱起來最佳[1]。課程的鍛煉項目也要盡量與中考標準結合,應針對中考科目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針對中考的長跑教師就可以安排高抬腿、前后跨步、跳繩等多種強化下肢力量的鍛煉項目,針對中考中的球類項目教師也可以設立轉球、胯下繞球等鍛煉籃球球感的體育任務;對一些家庭不具備條件進行相關體育鍛煉的同學,比如就說家里沒有籃球的情況,教師要避免一刀切,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需求,通過個性化的鍛煉方式來幫助每一個同學都能得到充分的運動。
課后教師要提醒同學進行拉伸運動,防止疲勞和肌肉酸痛,讓家長幫助學生恢復身體機能,不喝冰飲料、在還在出汗的時候不洗冷水澡,充分做好運動后對身體的保護動作。隨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發布體育課的課后作業,在網絡平臺上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還可以信息來提醒學生按時完成,與此同時開展教學評價機制,在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來完成對學生體育鍛煉效果的評價:一方面是把學生上傳的鍛煉視頻在線上給到教師和學生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對視頻展開評價打分,對完成質量不高、敷衍了事的要批評,對效果比較好的學生也要不吝鼓勵,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線下的家長展開評價,家長相對于線上的人員更加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學生動作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家長和老師形成有效的配合,以這樣科學有效的方式督促居家體育鍛煉的高效進行,我相信居家體育鍛煉也能達到在學校鍛煉的程度。
疫情來臨對于體育課程的影響十分明顯,對學生教師開展對于體育中考的備考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但得益于如今網絡時代的發達,使體育課的在線教學成為可能,合理地開展居家體育鍛煉有助于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但想要居家教育發揮出最大的可能性,還是需要每位教師的不懈努力和家長學生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