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環
(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聯星小學 廣東廣州 5109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提起作文課,學生基本上都懼怕。習作時,學生通常轉動筆頭、苦瞪題目,焦頭爛額,不知道如何落筆。哪怕有些學生迫于無奈,勉強寫出內容,也總是一些客套話,用別人的例子,找不到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地方,就如同別人的翻版作文。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說話與作文的目的相同,只是選用的方法不同,可以從說話的經驗里得到習作的啟迪。”可見口語交際多么重要,口語交際與作文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低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的特點,創設情景,聯系生活,讓學生先說再寫。說話是寫話的鋪墊,只要有機整合口語交際與寫話訓練,才能使學生思路水到渠成,說話時出口成章,習作時得心應手。
新課改下,教材的編寫結合生活實際,生動形象、具有時代氣息,尤其是課本的主題示意圖,異彩紛呈,扣人心弦,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教材不但是學生習作的工具,還是學生開展說話寫話訓練的保障。因此,根據插圖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對于調動學生寫話的興趣,提升學生觀察和口語能力,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具有重大影響。
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我用課件播放四季風景畫面及配好的音樂,隨機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圖,然后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你找了什么季節?從哪里找到的?找到了什么?同學們興趣盎然,紛紛舉起了小手。“我找到了春天,因為我看見小草發芽了”“我找到了冬天,小朋友堆起了雪人”“我找到了秋天,稻谷都變黃了”……接著,我又出示四季景色課件,引導學生:看到這些圖片,現在老師變成了一位小詩人啦,請你來讀讀老師寫的詩:楊柳(彎彎),他對(燕子)說:“我是(春天)。”最后讓學生動筆寫出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小詩。我的要求沒有過高,讓學生根據課件看圖編詩,并把自己的詩讀出來,同學們寫得可真好,有的寫“蘋果紅紅,他對農民伯伯說:‘我是秋天’”;有的寫“梅花香香,他笑著說:‘我是冬天’”;有的寫“荷花雪白,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
由于畫面新奇,深深吸引了學生,加上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看圖說話,激勵學生說出心里話,學生愛說、樂說、爭說,營造了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沉浸在興味盎然的場景中,全身心投入到看圖寫話中,說心里想說,寫自己所想,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寫話,為今后簡單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真實寫作要從觀察實物開始。在寫話之前,老師必須清楚學生對事物的感知程度,只有在熟悉的基礎上才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然后再勾勒想象。如果學生對事物感知很淺,印象模糊,寫作時就會無從下筆。因此,寫作時要圍繞小學生感興趣、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素材,這樣他們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習作。
如我在教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最喜愛的玩具》的寫話時,上課前一天晚上,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準備好并帶回學校,上課時把自己喜愛的玩具介紹給同學。學生興趣盎然,觀察心切,說話積極性很高。我先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我這個玩具是什么?它是怎么來的?這個玩具有哪些特點?我和它有哪些趣事?你喜歡它嗎?隨后再由每一小組推選的代表向全班分享,評選出全班同學都喜愛的玩具。由于學生知道了怎樣去介紹自己喜愛的玩具,提前感知了物體,寫話的時候就得心應手。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習作時如果學生只是知道圖畫內容,沒有展開聯想,習作的生動性明顯不夠,對此,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結合生活實際大膽想象,才會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在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時,從多幅圖中抽去一幅或呈現不完整的畫面,然后讓學生推前測后,看圖添畫,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大膽想象。
如教學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之父與子》時,故事講的是準備吃飯了,但是媽媽發現兒子還沒來吃飯,于是讓爸爸去叫兒子吃飯,爸爸進入書房見到兒子趴在地上看書,爸爸很好奇,兒子在看什么書這么入迷呢?于是他往地上的書望了一眼……兒子出來吃飯了,可是爸爸又沒有出來,媽媽和兒子都在著急等待爸爸的出現……最后一張圖片抽空了,需要學生進行想象。
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后把這些圖片連起來看看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最后發揮想象力,看看可能發生什么事情。讓學生當畫家把結局說一說,學生們對這類圖片太感興趣了,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說:“爸爸看了一眼書后,發現這本書太好看了,于是他也趴在地上看起書了。”有的說:“媽媽又叫兒子進去叫爸爸吃飯,兒子看見爸爸像他那樣在看書,于是他又趴下和爸爸一起看起書來了。”有的說:“兒子進去叫爸爸吃飯,爸爸出去了,兒子又趴在地上看書了。”
學生說什么樣的結局就畫什么畫,顯得非常興奮。最后老師再次激勵學生,你可以把你畫的畫面寫下來跟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很多同學從心底發出聲音:“愿意。”寫話就這樣高效地完成了。
每個孩子對童話故事都是情有獨鐘的,他們愛聽,容易把自己陶醉在童話的世界里,一旦故事結束了,孩子們的失落感就油然而生,進而情不自禁地幻想起童話的結局。對此,教學時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再次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對童話故事進行“續編”,從而激發寫話興趣。
如教學《蜘蛛開店》時,這個故事是蜘蛛想開店,先后開了口罩、圍巾的店,當開襪子店時,碰到了蜈蚣,最后放棄了。學生在閱讀時覺得很有趣,不時發出笑聲。這時,教師順勢利導:想不想看看蜘蛛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蜘蛛堅持把編織店開下去,接下來又會遇到哪些顧客呢?請你續編故事。同學們躍躍欲試,都在興奮地想象心中的“童話”。有同學說到:“蜘蛛回到網上,他還是要堅持開編織店。第二天,來了一頭大象,大象說:‘冬天來了,你可以幫我織一件毛衣嗎?’蜘蛛一看,大象就像一座小山,何時才能織完一件毛衣呢?于是,他嚇得逃回家里,再也不想開店了。”……出人意料的想象,一個個“童話大王”就這樣誕生。因為生活給了他們無窮的寫作素材,進而產生許多奇思妙想,教師要充分利用童話學編的契機,以編促寫,進而妙筆生花。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說話、寫話能力的培養契機無處不在,生活中蘊含著許多說話、寫話的好素材。教師要想方設法,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從小訓練,說寫交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為學生今后習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