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東
(重慶市豐都中學校 重慶 408200)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以其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為教材內容的校本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課程知識越來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校本化進程。高中物理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為教育背景,細致分析教材內容,科學挑選校本化的知識,建立起科學的教學脈絡,幫助學生整理物理學習思路,使學生身心愉悅地接受物理課程,親身驗證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形成過程,逐漸形成獨特的學習思維,從而增強高中物理課堂教材的使用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校本化有何必要性?應采用哪些具體有效的策略呢?
對于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來說,全新的教學局面是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的重要條件,而教材的校本化,能為學生提供更為高效的空間,幫助學生深刻領悟課程內容,逐漸形成科學化的教學體系,從而全面推動課堂教學的持續運行。對于高中物理學科來說,教材內容校本化是必然趨勢,是新課程改革得以全面踐行的重要條件。高中物理教師要通過具體有效的教學策略,全面研究教材的校本化,針對學生學習物理遇到的困惑,全面優化課程內容,成為引領學生不斷前進的原動力。其必要性表現在如下方面。
單純依靠教材內容,對學生來說不會形成強大的力量,反之,沒有為課程注入新的信息,甚至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無法得到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師要全面研究和解讀教材內容,適當添加校本化知識,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輕松自如地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加深學生對原理的運用,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不斷成長和進步的源泉,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高中物理課堂來說,借助新課程標準,延伸和拓展教學空間,明確課堂教學創新的主旨,推動教材走向校本化,是整體課堂教學結構和內容不斷優化升級的重要體現,能夠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領域不斷擴大,以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效果。
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發展趨勢,學科教學在全面更新之中,更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添加具有實踐特色的校本化內容,如此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的生機。高中物理教師要對新課程改革進行綜合分析,并以此為契機,適當組織和開展教材的改革和創新,注入校本化知識,加強與實踐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方式把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密切關注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變化,高效地指導學生探索未知的物理世界,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協調發展[2]。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需要進行有目的性的改造,要建立科學化的教學維度,以全面推進教材的校本化。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體現課程的綜合性特征,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明確的校本化目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的物理思維得以全面的鍛煉和發展,引起學生對課程的深度探究,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使學生親自參與到物理實驗的形成中,總結出物理學習的規律和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學習,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比如,在進行“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校本課程中,教師讓學生自主地在課外研究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電器,在工作過程中究竟運用了哪些物理知識及其工作原理,如電飯鍋,觸摸屏,電水壺等。這樣,不僅能有效地讓學生學習與傳感器原理有關的知識,還能將高中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引導學生不斷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教材內容的開發過程往往面臨很多問題,解決學生在作業完成中遇到的困難,是目前新課程改革得以升華的重要任務。高中物理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合理化的研究之后,需要布置以學生為中心的校本化作業,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著手作業布置的規律,引領學生自主構建物理知識的主體框架,幫助學生實事求是地探索作業內容,彰顯學科教學的特色,突出校本化課程的優勢,從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物理課程,最終順利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校本作業引導下,學生可以自主借助教材內容,對力的概念產生感性認知,同時,知道力的三要素、分類等內容,為在課堂教學中扎實地掌握新知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3]。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師要真正意識到教材校本化的必然性,綜合考察課程資源,結合以上教學策略,對教材的方方面面進行細致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從中提取對學生有價值的校本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內容得以創新,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激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興趣,從而全面開發學生的物理思維,以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