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青燈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幼兒園美工區活動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欣賞和創作的重要場所,是一個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小天地,它為幼兒的游戲、學習與創作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條件,營造寬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圍。在這個區域內,幼兒可以操作各種材料,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與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繪畫或手工這些外在的符號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施展自己的才能,任意享受創造活動的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幼兒園美工區活動是幼兒園美工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
美工區是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班級空間中所占的比例較大,一般幼兒有足夠的空間活動,較大的空間能夠促進幼兒想象與創作。美工區的活動內容很多,每個幼兒都有自己想做的內容,有的想畫顏料,有的想畫蠟筆畫,有的想畫刮畫,而有的則想剪紙,一般會占用到較大的空間,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們需要取放工具、材料等,也有足夠的空間滿足幼兒來回通行。
之前把美工區的工具類和材料類都混合在一起擺放,發現幼兒有時候拿取不是很方便,即使已經開展區域過冬有一段時間了,但他們對工具和材料的擺放還是不怎么熟悉,于是我們重新整理了一下,把工具和材料分類,以材料為主來進行擺放,盡量為材料提供更寬闊的擺放空間,這樣不僅有利于幼兒對工具類和材料類進行分類,而且方便幼兒進行整理與歸還。
現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材料較之前要豐富得多,尤其是以低結構材料為主,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想象與創造空間,但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幼兒并不會使用低結構材料,他們甚至連部分低結構材料的名稱、用途都不知道,這就需要教師平時主動引導幼兒去了解,可以利用談話、集體教學等時間,給幼兒介紹部分低結構材料,方便他們日后的使用,也可以直接在幼兒美工區活動的時候,教師作為參與者,與幼兒共同討論可以使用哪種材料,可以怎么使用,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他們的印象。
美工區的環境布置基本分為三種:張貼類、陳列類、懸掛類。區域的布置內容都是幼兒完成的作品,教師會根據幼兒的作品進行搭配、裝飾,并進行展示;也會根據主題和季節的變化進行更替。一般教師在進行布置時都會用到以上三種方式:張貼、陳列、懸掛,利用三維空間在視覺上相對較豐富,但也導致靠近下方的空間顯得比較空曠。
在美工區的活動形式有繪畫、剪紙兩種,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活動,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有的幼兒從來沒有嘗試過新的活動形式,如喜歡繪畫的不會選擇剪紙,喜歡剪紙的從來不選擇繪畫,活動內容也比較單一,有的幼兒繪畫只畫房子,連裝飾的圖案也和之前一模一樣。
在劃分美工區區域空間時,可以分為繪畫區和手工區兩種,幼兒根據興趣到相應的區;美工區的工具與材料按照種類分開歸類,可以一個柜子放工具,一個柜子放材料,方便幼兒自行取放和整理,培養幼兒有序歸類的意識。同時,根據繪畫區和手工區,把相應的材料就近歸類到柜子里,可避免幼兒取工具或材料時產生不便。
如果在美工區只提供蠟筆,顯然幼兒的作品就會比較單一,幼兒繪畫技能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在美工區可以提供各種材料,如各類紙張、畫筆、工具,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自然材料等,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自由創作。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在美工區應用是比較廣泛的。比如,大的紙盒可以制作成小房子、自動售貨機器等;小的可以制作汽車、飛盤、機器人等各種玩具。如此一來,既經濟環保,又美觀實用。此外,紙盒不僅可以用來制作造型,還可以在上面展示作品,效果比墻面平貼更立體、美觀[1]。
還有紙類材料,可以制作紙漿畫,可以用來剪貼進行簡單加工,如卷成紙筒裝飾教室、手工制作作品等。像毛線、絲帶之類的材料, 易于剪裁和編織,幼兒可以進行拼貼畫,塑造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也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辮子的編織,鍛煉幼兒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還有就是鵝卵石,可以在上面畫畫,或堆疊造型,我們班的自然角就是利用鵝卵石來美化環境的,幼兒畫好之后可以自己放到自然角進行布置;還有種子、果實、殼類等,可以進行粘貼畫、拼貼畫等活動[1]。
每個幼兒都是世上第一無二的個體,因此每個幼兒的能力也是有所差異的,不管是在想象力、創造力,還是在操作能力方面,拒絕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教師應根據各個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對不同的幼兒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對于一些想象力較差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多看繪本,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需要提高操作能力的幼兒,可以先引導他們進行簡單的動作操作,繪畫方面如直線、曲線等,手工方面如沿直線剪,基本與直線吻合,不可操之過急,從最基本的開始練習,打好基礎。相反,一些能力水平較高的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往更高水平方向引導。
環境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經常變化,從而實現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美工區的環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幼兒的需要、興趣發生變化,當主題內容發生變化時,環境也要相應地變化,從而使環境記載幼兒的活動軌跡,反映幼兒當前的活動狀態[2]。班級每進行一個主題,幼兒可以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作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創作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幼兒作品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合適的地方,引導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不必每次都是教師來排版布局,讓幼兒感覺到自己就是環境的“主人”。
美工區可以與其他區角活動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幼兒的作品,也可以起到展示作用[1]。例如,上學期我們班準備開設理發店,恰逢正在進行主題《我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內容就有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他們認識了超市、理發店等,根據所獲取的經驗,孩子們制作了屬于自己的發型,并用它們來裝飾理發店,每次他們來理發店時,總能很驕傲地跟小伙伴說這個是我做的;在生成主題“香香的蔬菜”中,孩子們認識了許多有趣的蔬菜,也很有興趣地自己制作蔬菜,他們用輕泥捏了豌豆,還提議可以放到安心小吃店中,當作面條的澆頭,因此,我們的小吃店又多了新品種面條——豌豆面。在這過程中,區與區之間相互聯系,實現了區角間的有效融合。
總之,幼兒園的美工區是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多樣、自由、靈活的空間,幼兒在這樣的空間中能夠自由發揮想象,大膽展示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的思維能在這里盡情發散和延伸,有利于發展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