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飛燕
(浙江省瑞安市玉海第二小學 浙江溫州 325200)
小學生年齡還小,思想和行為都受到自身實踐經驗的局限,不能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和反省,且教師不能面面俱到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就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不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也容易在應用過程中出差錯。這樣以后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知識學習時會出現很多漏洞,后果不堪設想。然而,情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就能解決相關弊端,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將語文知識學以致用,充分發揮情境教學對語文實踐的優勢。
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很廣泛,學生不僅需要背誦還需要理解,加上考試的壓力,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無法領悟到語文學習的精髓和實踐運用的意義。加上教師對學生每個階段的要求,學生更對語文學習充滿畏難情緒,而且語文知識錯綜復雜,加之學生課外閱讀知識不足,導致語文學習效率十分低下,進而在語文各個方面的壓力和困難下,教學環境十分緊張。有的學生可能會不認真對待語文學習,成績也很容易一落千丈。然而,情境化的語文實踐教學能有效避免這一問題。情境化的語文教學倡導創設有趣、有內涵的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文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故事情境聯系語文知識、增強記憶,不用承受語文理解背誦目標的壓力,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共同學習探究,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可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然后靈活地將語文知識付諸實踐,這樣的情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營造輕松學習的氛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小學是學生心智和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尤為重要。要讓課堂不再只是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而是切切實實地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讓學生參與到情境化的語文教學中,通過參與明白語文知識學習有何用處,進而對所學語文知識進行創新運用。同時,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以后更長遠的學習生涯中養成自主學習的優秀習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在情境創設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明確的分工合作,學生在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同時,將自己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想法分享給同組同學,同時,在情境中學生能在相互討論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相互指出缺點不足,大家對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行“優勝劣汰”,拓展自身的思維方法,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也可以增強學生之間共同努力學習的“革命友誼”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小學生思考學習方面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尤其語文的思維方式不像數學那么有邏輯性,反而是各種發散性拓展性的思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讓部分學生喪失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興趣愛好、頭腦靈活程度等方面,不同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對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更重要的是,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采取不同類型的情境,以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同時避免學生在同一種情境中學習而產生厭倦感,時時刻刻烘托不同場景的有趣氛圍,進而在有趣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大大方便語文教師的教學,也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適應情境變化帶來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挑戰,能更好地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1]。
情境化的小學語文教學是基于情境的,因此情境的設計首先要和教材內容相一致,其次是要滿足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中《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文,本文有一個課后題:故事還沒有結束,你認為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本文的特殊性就在于情境創設具有靈活性,源自教材但是又可以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更要注意的是,情境創設一定離不開教材,需要通過教材才能激發學生對后續預測故事的想象。像教材中提到了長胡子的各種用處,如風箏線、晾小鳥尿布的繩子等,情境創設時要將教材中的具體場景展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表演預測的場景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設計了一個好的情境,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實施運用。情境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生能夠結合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這就意味著和生活方面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情境的實施要聯系生活。例如,三年級教材中的《守株待兔》,本文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宋國農民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子從草叢中竄出來撞到樹根上死了,他和妻子就吃了香噴噴的野兔肉,第二天、第三天,以至于到后來農夫在地里干活不專心了,專門等野兔子,可是都白等了,農田里的苗枯萎了,農夫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這則寓言說明了很深刻的道理。此時本文的情境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明白,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人應該努力,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然后讓學生在情境中分享自己生活中做過的類似的“守株待兔”事件,分小組將事件角色表演或表達出來,通過將情境分享聯系生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知識[2]。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要繼續進步,因此,教師要在情境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學,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例如,部編版三年級教材中《采蓮曲》一文,這是一首詩,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情境創設也只能是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對應的視頻場景,但無法精確到詩歌的每一個精髓之處,像“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這句話是闡述荷葉的樣子的,通過視頻學生是無法體會到這樣細節的。因此,總結經驗,在以后的文言文解讀中,情境創設要在逐字逐句解釋詩歌之后,先讓學生體會到詩歌每一個字妙在哪里,然后再通過情境展示詩歌的細節及獨到之處,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詩歌情境的認識和運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要在情境化的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有趣的情境化教學內容,更加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另外,在設計情境化語文課堂時,要結合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好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