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平
(榆林市第十二中學 陜西榆林 719000)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不能只為了考試成績與升學率而對學生進行教學,語文教師要樹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路線,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發現與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掌握學生學習的興趣方向,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同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知識,突破學習中的疑問,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獲得知識時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改變教育方式,構建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學生的成長環境較為優渥,家庭對學生的培養也逐漸重視,所以,現在的中學生思維活躍,有較強的個性,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又有極強的探索欲望,所以,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點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充分尊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是重要環節,課堂提問是相互的,教師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有迷惑的地方向教師提問,可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所以,教師要科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中學語文課堂更具感染力。此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與監督職能,深刻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學習《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講解之前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唐雎為什么不辱使命?秦王是什么樣的性格?面對秦王,唐雎是怎樣的態度?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認真且深刻地閱讀文章,從中尋找答案,學生還可以各抒己見,相互討論,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可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高效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更深入地學習語文奠定基礎[1]。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被廣泛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師科學地將多媒體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聲形并茂的形式講解文章,不僅能為初中語文課堂注入新鮮活力,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能有效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不斷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還能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師科學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與內容,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深度挖掘學生的探索欲,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壺口瀑布》這篇文章時,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不能深刻體會壺口瀑布的宏偉壯觀的景象,不能很好地體會文章主旨。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搜集相關的壺口瀑布的視頻與圖片,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沖擊,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一下子被激發,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營造一種和諧、美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同時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也有一定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信息技術搜集與文章有關的視頻或圖片,學生進行搜集與整理,在課堂上相互討論與研究,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也有一定的積累。傳統語文的教學,教師采取廣泛式的教學方法,缺乏專項突破,學生學習的內容較多,但卻很難提升。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在廣泛教學完成后,逐步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清晰掌握語文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思維。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掌握的各部分語文知識進行突破,細化語文知識,有條理地對語文知識進行分解,使學生深刻掌握語文各部分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思路,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認為的難點逐一詳細地講解,使學生的學習從量變到質變[2]。例如,初中語文試卷內容一般包含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古詩詞的翻譯與背誦,最后是閱讀與寫作。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學生要認識到學習語文的方向,然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對于語文每一部分的學習,教師要有專項訓練,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扎實穩固。其次,對于學生學習比較薄弱的環節,教師要加強訓練,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有重大突破。此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耐心與幫助,教師可以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引導這組學生進行特殊的專項訓練,逐步縮短其與學習成績較好學生的差距,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與反思,這樣不僅能使教師積累更多、更優秀的教學經驗,還能開闊教師的視野,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在對課堂教學的反思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還要不斷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能夠直接反饋教師的教學問題,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3]。例如,講解《智取生辰綱》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楊志具有哪些性格特點?都體現在哪里?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感情?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問,教師能清楚地了解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掌握程度,這樣教師更能吸取成功的經驗,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方式,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轉變過去的傳統教學觀念,積極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創建與學生溝通的平臺,親近學生,加深與學生的和諧相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面對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突出課堂學習方式變革的作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培養學生多學、多問的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