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斌
(義烏市第二中學 浙江金華 322000)
數學在人類歷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數學教育能夠影響思想,它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擁有獨特的思想內涵。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育中,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滲透數學的文化層次。在不同年級不同科目之間,核心素養的內涵是有區別的,對于高中數學學科來講,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數學建模和運用以及對數據的分析能力,這些能力緊密聯系又互相獨立,從而組成一個完整的數學體系。
數學的學習過程是理性化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促使人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這種學習后產生的感受,能讓人們盡力探索自然和理解自然,努力尋求和確認已經掌握知識的最深刻的內涵。數學素養是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在不斷學習和運用數學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長時間實踐,讓數學文化層面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和自身同步發展,數學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的思維方式,帶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認知特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是指高中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思考方式、學習方法和在面對問題時的解決途徑等[1]。
教師在備課時,要積極創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通過矛盾讓學生在思考時產生思維沖突,提前在教學中設置好懸念,要求學生先獨立猜想、動手、計算,讓學生主動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覺得數學是有趣的、平和的、有情感的、容易靠近的;數學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無趣枯燥的;數學是有內涵、有價值的。教師應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這樣有利于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學體系,深入研究,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網上學習平臺,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很重視知識的交流,卻會忽視學生對自身想法的表達。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聽到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會停止交流環節,只要求學生說出結果但不要求學生說出過程——是通過怎樣的推斷得出結論的,依據是什么,在論證的過程中思想有無發生改變,是否發現新的問題并進行論證等。長期只注重結論的教學課堂,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局限于獨立學習時的經驗積累,缺少一定反思和他人交流的過程[2]。最理想的交流狀態應該是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想法的空間,使學生可以經歷交流、調整、再思考的階段,讓學生的學習反饋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和他人想法碰撞的過程中積累知識,進而形成比較扎實的知識基礎。此外,平常的數學教學比較看重對知識內容的分析,卻忽視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分析;過于重視學生在學習過后所進行的反饋,卻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為發展過程的反思和梳理。在教學總結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多次進行教學總結,要注重對學生認知過程的探究、梳理和思考,進而促進學生認知角度的全面發展。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具備創新能力、勇于開拓的全面性發展人才,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根本,教師要思考怎樣合理引導,什么是教師需要做的,什么內容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教師不能把學生要完成的任務搶過來完成。并且,在講授知識時,要講普遍適用的方法,教學流程應該和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的想法相符合、相適應。同時,教師要提供合適的條件,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獨立感受,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吸收數學內容。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使學生獨立完成觀察、實踐、計算、猜測、總結、概括等一系列過程,自己獨立學會的數學知識,才會讓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3]。
因此可得,在核心素養理念所引導的高中數學教學,應該把提高學生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重心。而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來說,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數學建模和運用,對數據的分析能力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密切關注核心素養理念,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向理想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