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艷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新時代”背景下,“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已奏響,“北京指南”的推出標志著新農科建設和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舉措、新路徑已全面展開。
主動對接“新農科”創新發展新要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構建“新農科”研究生公共英語一流師資、一流課程、一流課堂一體化教學體系,拓展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新農科”研究生公共英語教育教學中,填補“新農科”人才培養在研究生公共英語教育教學環節“三全育人”的缺位,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實現“新農科”人才培養“三全育人”的全覆蓋,著力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農林人才。
在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后,教育部黨組出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了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基本任務,各省也陸續推動試點建設,各高校在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方面也取得了明顯實效,但針對研究生人才培養在公共英語教學環節還存在“斷鏈”情形,“三全育人”的“閉環”沒有完全形成。本課題組及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圍繞“新農科”相關學科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在公共英語教學環節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廣泛調研,基于調研情況和現狀,進行了認真分析認為,研究生人才培養“三全育人”“斷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功能定位與“新時代”“新農科”研究生人才培養需求不匹配。從宏觀上分析,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中規定的非英語專業外語教學,碩士研究生要求“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博士研究生要求“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其功能定位主要體現在閱讀和寫作等語言工具基本使用功能;從涉農高校制定的“新農科”相關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大綱來分析,其基本定位為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語言能力的掌握與基本運用。這與“新時代”“新農科”研究生人才培養應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創新型農林人才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第二,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的育人作用與地位未得到充分彰顯。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投入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對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語言能力的掌握與基本運用方面,對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體現,形成了研究生人才培養在公共英語教學環節的育人“洼地”。具體表現在:一是適應“新農科”人才培養國際化需求的具有留學經歷和從事國際文化研究的師資比較缺乏,激勵或約束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教師承擔育人主體責任的機制尚未健全,提升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教師育人能力相關培養培訓還未完全到位;二是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還未充分挖掘,課程育人的“思政”元素比較缺乏,以“課程思政”為目標,打造線上、線下“金課”,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的課堂育人作用還未充分發揮;三是在知識傳授過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中的文化育人功能表現不足;四是在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基于培養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科研育人作用和能力提升不夠。
第三,研究生育人管理存在脫節現象。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有著相對健全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確定了導師對研究生育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對同一學科研究生來講,導師與專業課程教師在協同育人方面,也建立了相對順暢的溝通協調機制。但在教學全過程育人鏈條中,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育人環節對研究生的課程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科研育人的作用被忽視。適應新時代“三全育人”格局,有效實現研究生公共英語的課程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科研育人目標,在育人管理上明顯存在脫節現象。以“新農科”研究生教育為例,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所在院系無法有效管理“新農科”所在院系研究生,而“新農科”研究生所在院系又無法有效管理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所在院系。同時,因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所在院系與“新農科”研究生所在院系在研究生培養規模、培養目標和需求等方面無法進行及時有效銜接,導致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所在院系在團隊建設規劃、培養計劃和育人環節的組織實施過程中,無法做到科學施策,進而影響“新農科”研究生培養目標達成度、育人效果滿意度、社會需求適應度的高質量實現。
以基本知識傳授為載體,拓展育人功能,以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為要,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本,全面實現“三全育人”格局。
改變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公共英語無差別化教學現狀,針對不同學科門類分類研究制定相應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培養方案。以“新農科”為例,以“新農科”研究生人才需求為目標,以傳授研究生英語基本知識為載體,結合“新農科”人才培養方案和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重點拓展課堂育人、文化育人和科研育人功能。
積極探索課程體系改革。長期以來,各高校都非常重視本科階段英語教學工作,但對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教學總有一些“雞肋”的味道,其課程體系設置與本科階段的英語教學以及本學科專業知識需求有機銜接不夠[2],聯系不緊密,某種程度上來講,形成了研究生公共英語教育的“孤島”現象。以“新農科”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體系改革作為試點,改革的重點,積極探索與本科教育階段有效銜接、與專業英語知識傳授緊密銜接、與“新農科”專業知識背景適當銜接。
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從事課堂教學改革,努力實現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和科研育人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以“新農科”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為例,第一,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文化價值教育缺乏的現狀[3],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研究生繼續扣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粒扣子;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東西文化比較的典型案例分析與探討,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一切正能量知識;第三,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增加一些實踐教學環節,例如,結合本學科專業前沿領域知識,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相關外文文獻資料,撰寫調研報告和科研論文,提升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在實現科研育人功能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基于師資隊伍現狀,有效整合本、碩、博及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組建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與研究團隊,加強“課程思政”研討,打造“金課”,示范引領;探索組建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師教學團隊聯合黨支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思政理論水平;加強師資培訓,重點組織參加師德師風專項培訓、思政專項培訓等;鼓勵教師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學習、“新農科”相關背景知識和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素養學習,全面培養造就一支集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能力于一身的研究生公共英語師資團隊。
針對研究生“三全育人”在公共英語教育環節存在的管理“斷鏈”現象,重點從三個方面探索建立健全相應管理制度,明確責權利,“破島”“接鏈”,打造三位一體管理和育人的閉環,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一是完善研究生管理部門、研究生培養院系和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組織實施院系的溝通協調機制。以“新農科”為例,重點圍繞培養方案在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環節的育人功能定位、“三全育人”組織實施和人才培養需求教學與育人目標達成等方面,進行充分溝通協調,形成“三全育人”管理與組織實施閉環。二是建立研究生管理部門、師資管理部門和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組織實施院系的溝通保障機制。以“新農科”為例,結合研究生培養規劃和師資隊伍建設需求,重點圍繞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以及以公共英語“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等育人能力為目標的師資培養計劃的組織實施,進行充分溝通協調,形成“三全育人”師資隊伍建設、管理與組織實施閉環。三是健全導師、輔導員、課程教師協同育人考核反饋機制。以“新農科”為例,結合研究生培養目標達成度、育人效果滿意度、社會需求適應度等因素,重點圍繞“十大”育人體系的組織實施,制定協同育人組織實施和考核辦法,明確各環節實施主體的責權利,特別是在組織實施“三全育人”過程中,被忽視的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教師必須納入協同育人鏈,形成完整的“三全育人”閉環。
高校研究生教育承載著達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重要功能,隨著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需要,研究生人才培養對接著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服務國家需求的重要使命,“新農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強農興農,提升國家農業全球競爭力,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美麗地球村提供了可靠的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農林人才資源需求保障。因此,“新農科”研究生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愈加重要,必須全面實現“三全育人”,在全員育人方面不能“缺位”,在全程育人方面不能“斷鏈”,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不能形成“孤島”或“洼地”。特別是研究生公共英語教育,不只是實現語言教學需求,同時也承擔著培養研究生中國優秀文化素養,拓寬國際化視野,提升國際交流能力和科研素養的重要職責,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有力促進當前研究生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拓展育人功能,挖掘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梳理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推進“課程思政”,健全“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等體系及育人機制,匹配構建研究生“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高質量達成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實現服務國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