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
(重慶市巴南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1320)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人口聚集,但關系陌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少,孤獨癥的學生多。因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心中積累的矛盾無法得到排解和疏導,越積越多:有早戀的;有自控力差,喜怒無常的;有親子溝通障礙的;有社交恐懼的;有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出手傷人的;有抑郁癥的(亢奮或者是抑郁);有幻聽、幻覺精神分裂的;有惹事生非,不遵守紀律規章的;有校園欺凌的;有厭學的;有對前途迷茫、擔憂的;有家庭破產,避難到重慶的;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單靠幾個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該主動出擊,從學生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入手,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預警機制建設。
底線教育: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大多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缺乏規則意識,想干啥干啥,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要讓學生將來少出問題,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底線教育,學會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做人做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要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建設者,首先應有法治意識。筆者從學生易犯的錯誤開始,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講起。人身安全:防運動傷害、防意外傷害、防故意傷害、防止拐賣;財產安全:防偷、防騙、防敲詐勒索、防搶奪搶劫、防惡意借貸、防套中貸。以案例方式教學,逐個解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樹立不偷、不搶、不坑蒙拐騙才是合格好公民的意識。
無傷原則:日有陰晴,月有圓缺,人有七情六欲。悲歡離合在現實中隨處可見。人在順境時要有危機意識,不得意忘形。人在不如意時,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發泄自己的情緒時,注意把握三條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損害公物。曾有一個學生脾氣特別暴躁,生氣的時候,經常拿同學撒氣,動手傷害同學。有時上課突然沖出教室,用拳頭猛擊墻面瓷磚,看著就讓人害怕。因違反校紀,處分已升至“留校察看”。經過多次疏導教育,現在那個孩子已經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班上的安全管理員。
何以為家:針對早戀的同學,推薦同學們觀看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引導學生思考片中的主人公贊恩為什么要控告自己的父母。而且只有一句臺詞——“我要控告父母生下我,我想讓那些無法撫養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啦。”戀愛是有條件的,應該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要有撫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能力,否則生活將難以為繼,而且會影響并波及下一代。片中主人翁從生下來就沒有享受過父母的寵愛,在家里經常被父母非打即罵,一直都在努力地學會以各種方式賺錢,承擔家里大人應承擔的責任,沒有享受到一天作為孩子的快樂。以電影教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使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
爭當優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正確、有意義的事,并經常給予類似孩子小小的獎勵。知識全面的孩子,有專長的孩子,有獨到見解的孩子,樂于助人的孩子,技能成績突出的孩子,膽大心細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會勞動的孩子,人際關系好的孩子,均受到過筆者的物質或精神的獎勵(榮譽證書)。正面的引導,及時的獎勵,在循序漸進中向學生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量身定制:心理健康教育每個班上1節/周,但每個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針對各班不同的情況,應同學們的要求,量身定制一些針對性強的專題教育活動。如同性戀,我們怎么對待它?形成的原因有遺傳影響(家族遺傳);有環境的影響,同性別的人多,缺乏與異性交往的條件;教養方式不對,把女孩當成男孩養,或者把男孩當成女孩養;曾經的感情挫折,對異性無法建立信賴感,于是傾向于同性戀。正確認識它: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應對方法,有的國家認可并允許同性戀結婚,領養孩子,相互繼承遺產;在有的國家屬于禁忌之戀,并列為犯罪,施以絞刑;我國是非主流,不效仿。
敏銳觀察:一般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通過細微的觀察是能夠有所覺察的。天不怕,地不怕,唯有我最大,無敬畏感的孩子;無緣無故高聲說話的孩子;毫無征兆的大發雷霆的孩子;動不動就淚眼婆娑且頻率較高的孩子;玻璃心的孩子;做事無分寸的孩子;愛管閑事的孩子;愛出手傷人的孩子;頂撞老師的孩子;狂躁、性格暴烈的孩子;缺乏自信,膽小、怕事的孩子;自卑、懦弱的孩子;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自閉,朋友少的孩子;性格突然反常的孩子……有經驗的老師,通過敏銳的觀察,能夠篩選出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孩子,以防患于未然。
求同存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引導學生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曾有一次一個學生上課特別守紀律,我就給予他一個榮譽證書,沒想到班上同學異口同聲地反對,我問原因是什么。這些孩子說這個同學經常打同學,覺得他不配得那個優秀證書。然后我就設計一個主題活動“絕對與相對”。同學們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家庭,性格、觀念、看問題的角度都有許多不同,我們在一個大家庭里,要學會求同存異,相同的地方大家都遵守,不同的地方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多看同學的好,求同存異,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要互相撤臺。
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總結出這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慢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越來越近,學生也愿意把心里話告訴我,我在科任老師之間也進行及時反饋,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想辦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不良行為一個個得到糾正,學習慢慢走上正軌,惹是生非的同學少了,德體藝衛處的工作也越來越輕松,校風、學風也越來越濃,“五動”課堂學習行動模式的效果正在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