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娟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李公樸小學 江蘇常州 213100)
《英語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2]。
我國基礎英語教育專家龔亞夫指出:“僅靠教材本身就能學好英語的想法已經落伍,無論從語言習得研究的角度,還是從教學本身需求的角度,大量的補充教學資源都是現代教材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語言習得的角度來看,僅僅依靠教材的優先輸入顯然不夠,需要補充輸入,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接觸語言的總量,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語言。”小學英語繪本內容豐富、故事有趣、主題蘊含寓意。它能激發小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參與英語語言互動的興趣;能很好地滿足小學生的交際需求和聽、說、讀、寫綜合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目標;情感、價值觀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提升。因而,繪本將會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添加劑”,可讓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就以譯林小學英語為例,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但教材對知識點概括比較全面,缺乏生動、趣味性。因此,如果選擇學生較為熟悉、能夠契合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英語繪本素材,會第一時間引發學生的親切感,同時由于對背景知識的已有經驗,可以容易地實現語言學習的正遷移,幫助學生相對容易地理解故事,更加輕松地學習英語語言。如此一來,會有效緩解教師對教授學生進行英語繪本學習時的焦慮以及學生對學習英語繪本文本的畏難情緒。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內容簡單,學幾個動詞,句型單一,反復操練,學生會感到枯燥,教師可以選用繪本《The day Without the Morning Call》,這個繪本與動物有關,貼近學生的生活。老師可以稍作修改,使得與教材更接近,繪本中Carly the cow can give milk. Hilary the hen can lay eggs. Dennis the monkey can make bean curd. 在老師的引領之下,可愛的小動物、精美的圖畫和內蘊豐富的故事情節能夠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并通過使用大量的夸張的語言和表情演繹,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而在沒有公雞鳴叫的早晨會是怎樣呢?讓學生發揮想象力,以此調動學生對故事的好奇心,使繪本閱讀給學生帶來快樂豐富的盛宴[1]。
葉斯伯森說:“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大約是給學生盡量多的事去做,而且用英語做,學生必須沉浸在里面,而不是不時地噴淋一點水,他必須全身投入水中,感到自然,作為一個游泳能手而左右逢源。”顯然,葉斯博森強調了自然習得及掌握語言所需要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六年級下冊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講述獅子沒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但當獅子落網時卻得到了老鼠的幫忙,最后老鼠獅子成為了好朋友。在此基礎上巧用同類動物繪本《The lion and the rabbit 》,讓學生真正了解到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體會朋友的重要性和它真正的含義。繪本內容是:獅子在森林里處處欺負小動物,動物們貼出告示,誰能戰勝獅子,能夠得到豐厚的獎金。兔子去和獅子進行了三場比賽:1.吃東西;2.知識競賽;3.跑步。老師先讓學生猜猜:Who wins?這樣的問題需要學生認真動腦,不僅要亮出自己的觀點,還要為自己的觀點找到佐證,這既考驗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表達的能力,又檢驗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們不懼權威、暢所欲言,自然、自由、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The lion wins because it’s strong. Because it runs fast.The rabbit wins because it’s very clever...”有學生認為獅子可能贏了兩場比賽,也有的認為贏了一場,還有的認為兔子贏了三場……
這樣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同時這樣的交流使學生言之有物,能夠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情感,在實現英語語言真實交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得到培養。
英語繪本的故事有一個完整而自然的主題,內涵和寓意皆在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故事文本的朗讀、閱讀、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讀悟,在朦朦朧朧中不著痕跡地進行德育滲透,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意境。因而比起教材讀本,英語繪本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上更有優勢。如四年級下冊Unit7 What’s the matter? Story time中出現的是劉濤的爸爸媽媽對劉濤的關心:Dad: Come and have a pie, Taotao. Mum: Are you ill?這個文本中體現出來的愛是單方面的,通過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因而教師可以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問:How do your parents care about you in life? Who cares about you in daily life in your family?根據生活情況,大部分學生會說到媽媽,我們可以加入繪本《Mom, I love you!》的學習,繪本中爸爸和孩子們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媽媽時時關心著他們,并給予幫助。由此,教師可以延伸:How does it feel for Mom to do everything?通過一系列的表演,學生深有體會,紛紛表態:She’s tired./thirsty/hungry/ill...通過閱讀、體會、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了媽媽在各個方面對自己的關愛,明白了親情的意義。這樣就水到渠成地引出“What can we do for Mom?”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因而,培養孩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道德觀念也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孩子們不僅可以在繪本閱讀中得到快樂,增長知識,還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建立正確的“三觀”。
英語繪本課堂上,當學生完成了對繪本文本的語言學習和內容的深度理解,教師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應該是英語語言輸出的高級階段,通常是給學生設計有層次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思考、討論、解答,甚至辯論,這個環節既是英語綜合語言運用和知識的綜合拓展,又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學者Graham, Margaret Jan在《A picture (Book)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的文章中認為,繪本對小學階段的兒童和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夠學到寫作的結構、段落的分配以及承上啟下詞匯的使用等。繪本《Belling the cat》片段之一講的是貓Kitty吃了老鼠Joe,于是老鼠們開會討論如何對付Kitty,老鼠Felix想出了給貓帶上鈴鐺,大家聽到鈴聲就可以迅速逃走,但是誰去給Kitty帶上鈴鐺呢?結果是沒有哪一只老鼠愿意去,故事圍繞著這樣的情節展開對話,趣味性比較強。整篇閱讀,以學為本,問題導學,讓學生的情感、行為、思維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體現生本課堂。文本結束后,教師可以接故事情節發展,創設這樣的情境:“If the mice can’t think of a way ,maybe they will die. Boys and girls, can you help them think of another plan to save the mice?”激發學生的愛心,激活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更多出謀劃策的機會,促使精彩瞬間呈現,使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對文本進行拓展。學生不僅達到了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英語繪本的無窮魅力給學生帶來了美的享受,賦予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幫助孩子們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經驗,讓孩子們見識了五彩斑斕的世界。讓繪本與教材相輔相成,讓繪本成為英語教學有效的“添加劑”,讓孩子們和我們一起閱讀,一起欣賞,一起分享,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