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兵
(湖北省竹山縣麻家渡鎮九年制學校 湖北十堰 442200)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在提高學生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順應時代發展的學生。從現階段的時代發展來看,社會對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人才需求強烈,所以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養能力的學生成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習,其教學目的是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的創造創新能力,所以小學科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在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學生對科學的教與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從學校來說,部分學校由于過度重視應試教育和學生的學科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科學學習;從教師來說,一般的小學對科學教師沒有固定的安排,有些科學教師甚至是其他學科教師臨時擔任的,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也只是將課本上的重點內容給學生們畫出來,讓學生們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將科學知識點背下來,在這樣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也只能簡單地掌握科學知識點,卻不能理解現象產生的原因;從學生來說,部分學生因為科學課堂枯燥,對科學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學習科學知識。
因為部分學校對小學科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對科學課時安排較少,有些學校一周只上一兩節科學課,科學教師由于受到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壓力,只能在課堂上講解重點知識,盡量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掌握考試所涉及的內容。由于科學教學時長較短,科學教師一般很少讓學生利用課上時間進行動手實踐和科學實驗。
目前,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部分教師都是直接根據課本上的教學順序和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講解課本上的重點知識,忽視了課本上有關科學家的生平和背景介紹,也忽視了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實驗教學,這樣的教學內容對小學生來說很枯燥和單調,不能培養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要想培養具有探索和創新精神的學生,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具有深度的科學實驗教學,所以,學校和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思想,提高對科學實驗的重視程度[1]。
由于從前部分學校對科學實驗的重視較低,導致小學科學實驗室內的教學資源不完備,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學校就應該調動更多的資金完善實驗室內的教學用具,在實驗室內設置可以保護學生生命安全的設施,讓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內安全地探索科學奧秘,進行科學實驗。
此外,科學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轉變從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將科學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科學教師也應該更多地增加學生在動手實踐方面的學習,讓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內進行科學實驗,學生可以在科學實驗中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通過科學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在探索科學奧秘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科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會講解重點知識,忽視對科學家的生平和科學現象產生的背景、過程的介紹,導致教學內容過于單調,學生容易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2]。對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一些與科學實驗相關的有趣內容,在激發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無處不在的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部分為學生介紹發現“力學”的科學家“牛頓”,簡單介紹牛頓的生平——牛頓是最有影響的科學家,被譽為“物理學之父”,他是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建立者。在他的一生中提出了很多推動科學發展的定理,如萬有引力定理、牛頓運動定律等。教師也可以將牛頓的生平用短視頻的方式給學生播放,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和吸引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掌握、學習牛頓力學。
在小學科學課堂上,部分教師較少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原因一是小學生對實驗室內的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在進行科學實驗時難免會因為對教學器材的好奇而不認真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導致教師沒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拖慢教學進度;二是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自律性較差,當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操作時可能會因為粗心,無意弄倒實驗器材,引發實驗室危險。所以,要想提高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效率,科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讓小組中的成員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學習進步[3]。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探測暗盒里的電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科學實驗室共同完成實驗,小組中的成員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有的人負責檢查線路的安全、有的人負責對電路進行連接、有的人負責檢測線路的電量、有的人負責記錄等任務,學生之間通過默契的合作學習,共同對電路進行探索學習,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詢問實驗步驟,向組員和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一起通過實踐解決問題。
部分學生在科學實驗室進行科學實驗時,可能會因為其他外部因素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會忽視教師強調的實驗操作步驟,導致在做實驗時手忙腳亂,實驗結果也是參差不齊,實驗教學效率大大降低,科學教學效果也隨之降低。對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之前,可以提前為學生介紹實驗操作,學生也可以提前分析與思考實驗步驟的順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實驗操作,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六年級“鐵釘生銹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將實驗操作步驟詳細介紹給學生,如:準備實驗用具三個鐵釘和三個燒杯,分別在燒杯中放入鐵釘、鐵釘和半杯水、鐵釘和滿杯水,觀察一段時間并記錄不同時間段三個燒杯的現象。講解了實驗操作步驟后,學生做實驗時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在實驗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科學教師可以通過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合理調整科學教學內容、小組合作進行科學實驗、利用微課教學提前熟悉實驗操作步驟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精神,提高小學科學實驗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