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玲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水洛學區 甘肅平涼 744699)
在實踐過程中,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把生活元素運用到課堂中是現階段改革的趨勢。不過從實際效果上看,教師對數學生活化有著認識偏差。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展開探究。
現階段,小學教學方式包含兩種,第一種為大眾化,第二種為生活化。小學、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相比較,小學數學對學生們不存在嚴格的邏輯性要求,小學生也不用掌握數學原理,主要為了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可以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1]。從小學生的角度看,他們不太喜歡存在較強邏輯性以及認知心理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是由于他們的天性比較傾向于形象性以及直觀性的數學知識認知,可以按照事實情況來解答數學問題。從另一方面看,小學的數學知識不是全部歸屬于生活問題,兩者之間存在著具體和抽象關系,小學數學問題主要特點有系統性、邏輯性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新課改的改革不斷推進,在小學教學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被教師們廣泛應用,并且慢慢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環節。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比較片面,實踐操作時間較為缺乏,使得學生不能夠真正地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數學知識的主要學習意義不單單屬于計算計數方法的講解,最關鍵的是具體知識的合理應用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鍛煉。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現實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新課改教育發展要求積極響應,大范圍推動教學生活化模式的應用,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向知識實用方向進行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有著很多問題,可以將誤區劃分成下面三點:
教師未看出數學教學實際情況。數學與現實生活主要的不同之處為抽象與具體之間的差異,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并非全部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若是不適用的情況,會使得教師的教學效果產生不良影響[2]。例如,教師對“正負數”進行講解時,按照正負數關系來舉例,分別是“賣東西”“買東西”,將此種教學模式運用至現實生活,就會使得小學生智力方面的挑戰受到忽視,會對以后小學生正負數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
小學數學主要特點是系統性、抽象性、復雜性,這樣在實際生活中是無法找到的。例如,教師對直線、平面特點進行教學時,通常需要長時間積累經驗才可以掌握,教師若是強調情景模式下的相關作用,列舉很多與現實不符的生活案例,使得學生無法完全掌握數學語言,就會阻礙了他們數學思維的提升。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有部分教師只注重于打造情景,從而使得基礎數學知識的講解受到了忽略,雖然課堂氛圍比較活躍,但是教學效果卻不太理想。此種教學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師未能主次分明。例如,教師對加減法計算進行教學時,在課堂上模仿菜市場內買菜的生活情景,運用了諸多生活道具,學生只是將注意力放在“買賣”的環境中,使得計算相關原理受到忽視。因此,教師需要對情景虛構程度加以重視,對于此種能夠使用舉例方法解決的問題,不可以主次不分,使得課堂時間無法得到有效利用。
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時,應該按照實際例子來設置實際問題,不過很多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只是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在數學思維方面出現偏差。如教師對“認識人民幣”進行教學時,想讓學生們對人民幣加以了解,不過沒有預料到學生們可以認識全部的人民幣,這樣學生就不會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使得教學方式無法達到有效的教學作用。
想要達到教學生活化的目標,主要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來展開教學。不過很多教學會把自己的生活想象為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下去,教師的舉例以及情景的創立都是自己熟悉的內容,并不是學生所熟悉的。還有部分教師隨意設立實際案例,例如教師對角、鈍角、直角進行講解時,把角變得人物化:“角”是所有角的統稱,可以稱之為大寶,鈍角稱之為二寶,直角比鈍角小,稱之為三寶。此種擬人化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角”變得生活化,但是事實上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應用此種擬人化的稱呼無法發揮良好的效果,甚至還會使得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出現不良影響。
按照大家掌握的生活化教學可以發現小學數學同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對于學生而言,教學生活化可以開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需要提升數學生活化效率,相關對策包含下面三點:
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為生活化教學提供準備。例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找到和生活化相關的習題,例“乘法運算 ”,若是運用“小王平均每小時可以送10 個快遞,而每天工作時長是8 小時,那么請問小王一天可以送出多少個快遞?”學生看到這種題目無法很好地展開思考,主要是因這道題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題目進行改編“張老師一天可以批改130份作業,張老師的工作時間是一星期5天,張老師一星期可以批改多少份作業?”這種題目比較生活化,學生樂于接受。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教師按照學生比較喜愛、比較了解的生活場景,進而提出相對應的數學問題,帶給學生熟悉的感覺,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較好的教學效果[3]。例如,教師對“三角形”進行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教師找到一把不太平穩的凳子,然后使學生思考應該怎樣修好凳子,讓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三角形知識運用至現實生活中,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景。
教師應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相關知識,然后他們可以根據觀察找到數學中的奧秘所在。例如,教師對圓錐體積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行制作圓錐和圓柱。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玩,教師應按照這種特征展開教學,讓學生將圓錐里面的土倒入圓柱,在其中找到數學的規律。教師把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應用至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所幫助。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諸多數學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展開探索,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帶著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例如,道路中的井蓋,它的形狀為什么設置成圓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主要原因在于圓形的特點,可以防止井蓋掉到井中。除此之外,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支架,它的形狀為三角形,主要原因在于三角形的特征,有著較強的穩定性[4]。由此可見,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掌握更多數學知識,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而言,現階段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與數學發展相關需求是比較符合的,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們的智力開發,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從一定角度上看是存在著非常重大的現實價值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可以只注重趣味性以及現實性的教學手段,需要重視的是現實生活中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對教學模式加以創新,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