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恒,宋亭,方鑫碧,于潤眾*,張麗媛*
1.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食品學院(大慶 163319);2.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大慶 163319)
中國是農產品生產及消費大國,據悉年秸稈產量有10億噸,這些秸稈的處理成為需要解決的大問題[1]。秸稈的利用主要有秸稈還田、秸稈作飼料、秸稈作能源、秸稈作工業原料和秸稈栽培食用菌,但是仍有大部分秸稈未處理,秸稈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粗纖維含量達31%~41%),若能有針對性的開發利用各組分制備相應的產品,可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創造很大的社會效益。
新型功能性包裝膜成為研究的熱點,鮑文毅等[2]利用殼聚糖溶液包覆法制備纖維素膜,此膜具有良好的隔氧性和抑菌性;王楠等[3]利用豌豆淀粉制出可食用膜,降低塑料使用;孟令偉等[4]以白蘿卜渣為原料制得感官性狀及機械性能良好的膜;田莉雯等[5]以小麥淀粉和玉米淀粉為主要原料,制得復合膜,該膜拉伸強度為14~15 MPa、斷裂伸長率為30%~33%;魏曉奕等[6]用菠蘿葉為原料制得的纖維素膜,該膜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微觀結構;朱昌嶺等[7]通過對淀粉基瓜爾膠可食用膜的研究得出淀粉溶液濃度8.0%、增稠劑含量2.0%(瓜爾膠∶CMC=2∶1)、甘油添加量2.5%時,膜的外觀柔韌有光澤綜合性能好。張華丹等[8]用多糖來制備可食用膜。張伸[9]在海藻酸鈉的基礎上對可食用抗菌膜的制備及性能進行研究。申志翔[10]用玉米-小麥淀粉復合制備出透明度機械性能等綜合能力較強的可食用膜。近年來,在殼聚糖膜、淀粉/蛋白質膜、多糖/脂質膜的研究方面初見成效,但對玉米秸稈纖維素制備功能性膜的研究少見報道。
采用玉米秸稈提取纖維素,并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稈纖維素、瓊脂、明膠、海藻酸鈉制備保鮮膜的最優條件,并對制備的保鮮膜的保鮮效果進行研究。
JJ-1精密定時電動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科興儀器廠);HH-1數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科興儀器廠);JD1000-2電子天平(0.001 g,沈陽龍騰電子有限公司);WH數顯恒溫水浴振蕩器(常州市萬合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玉米秸稈(農田收集)。
海藻酸鈉(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明膠(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瓊脂(BIOFROXX);次氯酸鈉(沈陽市華東試劑廠);氫氧化鈉(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丙三醇(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
1.2.1 保鮮膜的制備
干燥潔凈的玉米秸稈粉碎過0.150 mm(100目)篩,取10 g過篩秸稈粉末,加200 mL蒸餾水,煮沸15 min,冷卻;按料液比1∶10 g/mL加入10% NaOH溶液,在70 ℃煮1 h;冷卻,過濾洗滌至中性,獲得粗秸稈纖維素。按粗秸稈纖維素∶次氯酸鈉∶水=1∶4∶7的比例混合,裝入錐形瓶,75 ℃,25 min,水浴振搖脫色;水洗5次,過濾,制得秸稈纖維素。秸稈纖維素冷凍24 h后50 ℃烘干,研缽磨碎過0.150 mm(100目)篩,將制得纖維素、瓊脂、海藻酸鈉、明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200 mL蒸餾水,95 ℃下攪拌20 min。加入5 mL丙三醇,攪拌均勻,倒入玻璃板,去氣泡。常溫干燥后揭膜,制得的膜進行保鮮性和溶解性的測試。
圖1 制備保鮮膜試驗操作流程圖
1.2.2 保鮮性測定
取新鮮葡萄粒若干。用制備得到的保鮮膜包住葡萄粒3~4顆,設置對照組。室溫下分別靜置24,72,120和168 h,稱量各試驗組的質量并記錄。保鮮性用所測終質量-初質量表示。差值越小,則保鮮膜的保鮮性能越好。
1.2.3 溶解性測定
取20 g保鮮膜,分成4份,分別放入燒杯中;取2份,加入200 mL熱水,95 ℃水浴下攪拌,觀察膜的溶解情況,記錄溶解所需時間;取2份,加入200 mL蒸餾水,室溫下攪拌,觀察膜的溶解情況,記錄溶解所需時間。
2.1.1 明膠添加水平的選擇
設定明膠選取量試驗:取5個50 mL的燒杯編號1~5,加20 mL蒸餾水,分別在5個燒杯中加0.4%,0.5%,0.6%,0.7%和0.8%的明膠,在95 ℃下溶解攪拌,觀察粘稠度,可發現明膠添加量越多則黏稠度越高,但是兩兩相鄰組間的區別不是極其明顯,所以選擇可看出黏稠度有所區別的3組。
根據5個試驗組所得的情況選定明膠添加量為0.4%,0.6%和0.8%。
2.1.2 海藻酸鈉添加水平的選擇
設定海藻酸鈉選取量試驗:取5個50 mL的燒杯編號1~5,加20 mL蒸餾水,分別在5個燒杯中加0.4%,0.5%,0.6%,0.7%和0.8%的海藻酸鈉,在95 ℃下溶解攪拌。由于海藻酸鈉在高于80 ℃后黏稠度會下降,所以用玻璃棒蘸取海藻酸鈉溶液,觀察凝固速度,最后選定海藻酸鈉添加量為0.5%,0.6%和0.7%。
2.1.3 瓊脂添加水平的選擇
設定瓊脂選取量試驗,取5個50 mL的燒杯編號1~5,加20 mL蒸餾水,分別在5個燒杯中加0.4%,0.5%,0.6%,0.7%和0.8%的瓊脂,在95 ℃下溶解攪拌,觀察黏稠度,選定瓊脂添加量為0.4%,0.6%和0.8%。
為確定纖維素、瓊脂、海藻酸鈉、明膠4個因素的最佳參數組合,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因素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試驗設計如表2所示。
表1 因素水平表 單位:%
表2 正交試驗設計表
2.2.1 不同處理下降解膜的保鮮度的結果與分析
不同纖維素、瓊脂、海藻酸鈉、明膠的添加水平下,室溫下靜置不同時間時,保鮮膜的保鮮度測定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添加水平在不同放置時間下可降解膜的保鮮度 單位:g
根據終質量-初質量可知,在丙三醇5 mL、蒸餾水200 mL、攪拌速度320 r/min、攪拌時間20 min、攪拌溫度95 ℃條件下,纖維素含量0.8%、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5%、明膠含量0.6%時質量損失最少;纖維素含量1.0%、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6%、明膠含量0.4%時質量損失最大。
根據v=(t0-t1)/t0,可知在丙三醇5 mL、蒸餾水200 mL、攪拌速度320 r/min、攪拌時間20 min、攪拌溫度95 ℃條件下,纖維素含量0.8%、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5%、明膠含量0.6%時質量改變速率最?。焕w維素含量1.0%、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6%、明膠含量0.4%時質量改變速率最大。
2.2.2 商品膜的保鮮度的結果與分析
從超市購買某品牌保鮮膜,作為對照組,試驗方法同上,測定其對葡萄粒的保鮮情況,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商品膜的保鮮結果
根據終質量-初質量可知,商品膜保鮮性能好。在丙三醇5 mL、蒸餾水200 mL、攪拌速度320 r/min、攪拌時間20 min、攪拌溫度95 ℃條件下,纖維素含量0.8%、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5%、明膠含量0.6%時所制備的保鮮膜與該商品膜保鮮性能相近。
2.2.3 無膜保鮮的葡萄粒保鮮度的結果與分析
以葡萄粒自然放置室溫,檢測其在不同時間下失重的結果,作為試驗的陰性對照組,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無膜包裝葡萄的保鮮度結果
根據終質量-初質量可知,無膜保鮮的葡萄質量損失大。制備的保鮮膜在保鮮度測定中損失量均小于無膜組,所以制備的保鮮膜都有一定的保鮮性能。
2.2.4 溶解度結果與分析
正交試驗不同組別下制得的可降解膜分別在室溫條件下和95 ℃熱水中的溶解度結果,見表6。
表6 各試驗組可降解膜的溶解度結果
結果表明,保鮮膜在熱水中的溶解速度快于在冷水中的溶解速度;各組別在95 ℃情況下溶解所需時間相差不多;制得的保鮮膜在常溫下溶解度低,即使在攪拌的情況下也需要48 h以上;在丙三醇5 mL、蒸餾水200 mL、攪拌速度320 r/min、攪拌時間20 min、攪拌溫度95 ℃條件下,纖維素含量0.8%、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5%、明膠含量0.6%時制備的保鮮膜溶解性最低。
1) 在丙三醇5 mL、蒸餾水200 mL、攪拌速度320 r/min、攪拌時間20 min、攪拌溫度95 ℃條件下,保鮮膜的最佳配比為纖維素含量0.8%、瓊脂含量0.8%、海藻酸鈉含量0.5%、明膠含量為0.6%。
2) 該條件下制得的保鮮膜黏度適中,保鮮度最高,溶解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