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羽
摘? 要:高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展相應的資助和培養,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政策。資助育人工作能夠改善學生的生存困境,甚至改變學生的前途命運,讓學生能夠成為家庭發展的關鍵因素,有效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解決貧困學生受教育問題,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關鍵。為了做好精準幫扶,實現學生人生的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高效,必須要將資助育人工作作為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教學公平性的前提。
關鍵詞:高校? 資助育人?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0(b)-0000-00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Fund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Yu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nghai,201620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training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Subsidizing education can improve students' living difficulties, even change students' future and destiny,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key factor of family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ducation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is the key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of accurate assistance,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fe, and promote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we must take funding education as the premis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e the fair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pporting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高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依托于教育公平的觀念,從資助育人的內容的方式出發,有效實現學生的發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還有利于構建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和學校的關懷,在校園中受到應有的教育。對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視,使得高校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形象。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貧困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生存環境,高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要制定嚴格的制度標準,傳播正能量,發揮校園文明活動的作用,依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提升資助育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1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價值
高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是黨和國家對高校提出的要求。高校在幫扶貧困學生的過程中,不僅是改變了學生的命運,還能夠有效幫助家庭脫貧,符合國家的扶貧政策。正是因為高校能夠承擔起資助育人的主體工作,才能有效提升貧困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被關照、被關心、被引導。有了資助育人工作的具體要求和途徑,高校便能夠將人才培養作為實現脫貧攻堅的關鍵手段。同時,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也能夠有效踐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高校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為社會提供合格的人才[1]。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的過程中,高校教育事業發展代表了我國教育的水平。近幾年,為了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學校建設工作的升級,教育部門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開展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對此,高校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生活的幫扶、思想的引領,讓學生在享受公平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提升,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在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高校應進一步重視資助育人的積極作用和主要內容。資助育人工作開展必須要從教書育人的角度出發,用學校精神和學校文化做好對學生的思想引領,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身份責任,在成長過程中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堅定的道德信念,面對各種問題。要想避免問題的發生,必須要制定嚴格的工作制度,讓被資助的學生肩負起回饋社會的責任,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資助育人工作開展還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優秀思想和理念作為依托。尤其是黨的優秀思想是提高資助育人工作水平的理論基礎和出發點。因此,強化習黨中央提出的強化思想引領,貫徹黨的政策方針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要以黨中央為領導核心,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防止不良之風滲入校園,實現高校教育的公平正義。對高校領導干部和教師的思想和作風也要提出具體的要求。只有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工作,才能推進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新發展。資助育人工作開展還應該以優秀的教學風氣和環境為依托。高校學生在校園中接受教育。優質的生活環境和質量,能夠讓高校學生獲得心靈的平靜和精神的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師德師風也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不能忽視對學生成長環境的關注,要塑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關愛學生成長,讓貧困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接受優質的教育,成為高素質的人才[2]。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教育生活中獲得有效的成長,還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塑造高校形象,落實教育部對資助育人工作的要求。
2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狀
對于地方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調查可以有效確保教育部門對貧困生幫扶和培養情況的了解。筆者結合當地高校貧困生對資助育人工作的看法,進行了具體的調查和研究,其中大部分問題,都出現在學生對于這一政策落實的不了解,已經不愿意參與到該項工作之中。非貧困的學生對這一政策不夠認可。由于資助育人政策的落實,全社會對貧困生的教育培養工作十分關注,尤其是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如在雙向選擇的原則下貧困生是否真正做到了回饋社會。因此,地方高校貧困生在畢業后有了更多的選擇,大部分學生會充分考慮個人的專業興趣、未來發展的因素[3]。許多被資助的貧困學生也會因為自身受到了這一政策的積極影響而選擇一些公益性更強的崗位。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在高校對各年級的貧困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此來了解他們未來發展和當下求學的一些看法。其中大一學生選擇了35人,大二20人,大三12人,大四17人。結合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設計了與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相關的問題,最后發現有23%的人都認為資助育人工作沒有獲得有效的開展。有55%的人希望能夠通過資助育人工作改善自己的求學條件,還有22%的人認為自己不想因為被資助而被別人歧視。論及原因,大部分貧困生對資助育人工作缺乏準確而清晰的認識,許多學生之所以選擇放棄,是因為存在錯誤的心理認知。另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缺乏系統性,很難形成完善的自我認知。這些因素嚴重影響著學生的選擇。在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高校應進一步重視資助育人工作的積極作用和主要內容。
3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問題
3.1 政策落實不到位
資助育人工作是由教育部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和教育中,有效落實資助育人工作是對學校的一項具體要求。對此,部分學校之所以難以開展相應的工作和活動,就是因為學生對于相關工作不了解,而且沒有對貧困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探查。在了解學生情況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走訪、搜及、詢問、談話等方式來提高對貧困學生的認識程度,強化政策的落實。部分高校既缺乏落實相應政策的態度,又缺乏落實政策的行動,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逃避責任,甚至會將資助的款項挪作他用,無法有效地提升貧困學生的生活水平,無法做到對貧困學生的有效幫扶[4]。對此,各學校嚴重忽視了國家政策法規的要求,甚至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犯了原則性錯誤。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學校本身認識不清有關,也和學校文化制度的實施相關聯。在日常的管理中,教師應提高對學生的關心程度,尤其是對于那些生活貧困的學生來說,接受常規的教育已經十分難得了,他們無法在生活條件上滿足自身成長的需求。對此,教師必須要深刻地考慮到學生的家庭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更加陽光、自信地接受高校教育。
3.2 管理制度不完備
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決定了常規工作的效果。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不同的學生和情況,管理人員缺乏責任意識。針對管理制度制定中存在的問題,管理人員沒有從思想意識和實踐經驗角度出發,制定切實有效的管理原則和方針。這類制度不僅缺乏執行力,而且會嚴重影響日常工作的進行。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的問題,在許多高校都存在。對此,管理人員必須進一步強化管理制度的制定流程,在管理制度制定之前,相關人員必須要針對本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系統調查和研究。對學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予以重視和解決,只有做到科學規范地執行,才能確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5]。對此,管理者的態度不認真、決策力不足等因素都會影響管理制度的制定情況。在高校工作中,無論是資助育人工作,還是常規管理工作,都需要依靠不同部門的通力合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部門交流較少,且部門管理人員經驗不足,在應對相關工作的時候,明顯存在意識淡薄、管理手段不科學等問題。各部門間的相互合作能夠提高日常管理的互融性,讓各個部門都能夠在整體工作中發揮作用。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部門間的聯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始終處在不同的平臺和層面上,管理優勢得不到發揮,管理思想也得不到更新。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相關工作必然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3.3 工作人員意識淡薄
管理方式的應用需要結合不同工作的性質和部門要求,制定具體可行的管理方式。在應對常規的資助育人和管理工作時,工作人員常會出現管理方式疲軟的現象[6]。這一問題的發生主要應歸因于工作人員本身管理能力不足,再加上資助育人工作繁瑣所導致的。這些因素,使得工作人員無法集中精力將資助育人工作的內容和體系進行有效的梳理,尤其是在面對常規管理的突發現象時,沒法提供及時的應對措施。當不同的問題逐漸積累的時候,高校資助育人的工作就會陷入困境。對此,工作人員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意識,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避免不良問題的發生。
4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對策
4.1 提升資助育人工作的統籌性
在高校,無論是資助育人工作還是常規管理工作都和人息息相關。資助育人工作所面臨的壓力和阻礙,都會影響工作的成效[7]。為了進一步提高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讓資助育人工作起到維護高校穩定,促進貧困學生發展的作用。高校管理部門要嚴格落實資助管理的具體方案,并且能夠引入專業化的人才,讓管理者在具備良好管理知識的同時,在高校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效用。這類管理者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管理知識,這些管理知識應經得住實踐的考驗,并且在實踐中得以完善。此外,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深刻地認識到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靈活地運用資助育人政策提高工作人員的意識和覺悟,發揮資助育人工作的作用,從整體上增強對工作的統籌能力,解決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讓貧困學生在享受優質教學環境的同時,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在今后的發展中關注那些同樣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8]。
4.2 制定有效的資助制度
針對資助制度存在的問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部門的相關人員必須要提高資助制度制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能夠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資助育人的常規工作。為了提高資助制度的有效性,工作人員首先要具備相應的統籌和策劃能力,明確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探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并且對貧困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系統的調研,明確貧困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只有將資助育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才能提高資助育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9]。管理人員還應遵從管理的一般原則,從人性化角度為貧困學生提供更有效的發展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樂觀,發揮應有的作用,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較高的思想水平。管理人員對制定的管理制度還要進行有效的驗收和檢測。一些制度可以采用試行的方式來發現問題,明確政策調整的方向。從這些角度出發,管理人員就能夠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并將這些管理制度應用到常規工作中,提高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水平。
4.3 以育人為工作的根本動機
地方高校貧困生的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無論是資助還是幫扶,都應該從育人的角度出發,不然資助行為就變成的經濟行為。多數貧困學生都是帶著成為優質建設者的目標入學的,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向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強化這種育人動機,另一方面還要幫助貧困生找到發展的新動機。在高校,學生必須要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訓練自己的職業技能[10]。為了發揮學校教育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作用,強化學生的實踐和發展動機,學校應該以貧困生的規劃為教育目標,讓貧困生參與到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有效的實踐,開闊自己的眼界,發現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閃光點。對于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另一方面還要從現實需求出發,尤其是在應對社會競爭的情況下,如何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在今后的發展中能夠自食其力。這些現實性的問題也是影響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關鍵。通過教育和引導的方式進一步激化高校貧困生的學習動機和發展需求是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高校必須制定嚴格的培養政策,幫助貧困生做好發展規劃,激發他們對生活的敬畏之心,讓他們能夠克服成長中的困難,擁抱光明的前程。
4.4 端正學生的思想認識
大部分貧困生之所以缺乏對于資助育人工作的認同是因為受到了太多干擾因素的影響。無論是社會還是現實生活對他們的打擊,還是他們本身的生存條件,都讓他們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資助。這些不利因素極易影響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11]。教師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確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正視社會和學校對他們的資助。對此,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業務能力。教師本身存在業務能力差,道德水平低的問題。針對這類教師,我們不能單純憑學校教育來進行分析,還需要從教師個人的素質問題上進行討論,也就是說,對于教師的評價不能單純地只依靠社會上的輿論,還應該從教育教學水平、能力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面入手。由于部分貧困生在進行職業發展的過程中限于經濟和家庭等問題而不得不委曲求全。這類學生就極易造成逆反的心理,缺乏對人生發展的正確認識,對于這些情況導致的結果,高校必須要強化貧困生對自身的心理認同。這種心理認同體現在對資助的接受和未來的發展上。在日常的學習中,如果學生只會用消極的態度面對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12]。為此,教師必須要采用合理的心理引導手段和心理研究策略,讓高校貧困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找到自身的價值。
5 結語
高校是培養社會人才、傳播人類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場所。提高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力度和水平,能夠發揮高校的育人功能,為學生的成長指明方向,涵養學生的優秀品質,讓學生以高要求和高標準實現人生的價值。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重視從知識和素養雙重角度出發,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此,開展資助育人工作既是對學生教育負責任的表現,又能提高高校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曉燕.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論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76-182.
[2] 楊木,郭桂賢,梁勇.高校資助育人全鏈條模式的構建[J].文教資料,2021(5):143-144.
[3] 趙貴臣,肖晗.誠信教育融入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的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55-159.
[4] 蘇文倩.新形勢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研究[J].文學教育(中),2021(8):143-145.
[5] 王慧,徐新華.高校資助育人思想研究[J].教育評論,2020(4):99-103.
[6] 李若吾."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1(20):186-187.
[7] 黃煌.高校資助育人途徑和方式優化探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3):169,175.
[8] 馬曉燕.理解高校資助育人科學內涵的三個維度[J].資助育人教育研究,2020,36(3):152-155.
[9] 石晨迪.淺析茶文化視野下的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內涵及現狀[J].福建茶葉,2021(1):246-248.
[10]王騰飛,王俐.中美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比較與啟示[J].教育探索,2021(5):86-88.
[11]徐子欣.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功能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12]朱春梅.公平視角下加強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研究——基于對天津市20所高校的調查[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