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峰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遼寧 大連 116021)
美食是一個地方的品牌特色,繼承與發揚當地的美食,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形成美食經濟。本文主要分析了美食經濟發展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重點闡述了在新業態新形式下,創新發展美食經濟的策略,以供大家借鑒與參考。
美食經濟的發展需要軟硬件支持,例如美食、文化、產業體系等,下面對此展開梳理。
美食經濟的發展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當地想要發展美食經濟,就需要具備有特色的美食。因此,在促進美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應用特殊的制作方法,烹飪出具有風格和特色的美食,同時保留最初的烹飪藝術。例如,在著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對地方傳統的烹飪美食藝術進行了深入分析,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1]。
美食文化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實際精神需要,還要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為經濟活動賦予更多的含義,從而有效激發起美食經濟的縱深發展動力。尤其是在中餐美食中,能夠合理地通過美食反映出當地文化是十分關鍵的,其對當地美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想要發展美食經濟,就需要借助美食文化以及美食風俗,對當地的各種傳統文化進行深刻的探討。
在發展美食經濟的過程中,只有創建出健全的美食產業體系,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當地經濟的發展或多或少的需要結合美食元素,這就需要從美食的原材料、采買到烹飪等各個環節都形成系統的產業結構。在一些發達地區,有特色的餐飲行業具備原材料加工、生產、物流等基地,還時常舉辦一些美食烹飪比賽以及美食節活動,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當地參觀。例如,江蘇盱眙素有小龍蝦之都的響亮稱號,其具有小龍蝦的培育、養殖、制作、物流、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產業結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美食產業系統。
美食經濟和當地的旅游經濟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它可以充分展現出消費者的體驗式消費狀況。當地需要具備種類多樣的美食,以及能與旅游內容、景區之間形成高度的融合度;需要創建一些風味小吃、宴席菜品等符合當地景點的、和旅游相關的美食內容;還可以在一些地標性的景點發展當地美食,給游客們的旅游創造全新的模式,實現景點、主題與美食的一條龍服務,使游客們感受更加優質的服務,充分體驗當地美食經濟的特色[2]。
新業態形勢下美食經濟需要有新的發展模式、注入新的發展理念,同時還應當考慮其經濟價值的凸顯,因而可以說新業態下的美食經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發展期許,下面從重要價值方面予以分析。
文化價值本身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是需要將人文元素結合到美食經濟中從而產生的深刻含義和重要價值。本文分析的文化價值一般是指不同種類的美食背后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內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美食的需求和其在文化價值上的探究與追求水平也在持續提升。在一些地區,當地典型的美食能夠變成城市的專屬名片,使城市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蘊。此外,一些傳統節日所具有的特殊美食也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內涵,這些特點都可以從側面展現出美食經濟背后包含的文化特點與含義。例如,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由于飲食習慣不同,這種美食文化在南方和北方具有十分明顯的差異性。北方人在制作粽子時,會使用紅棗、豆沙和糯米作為原材料,將粽子制作成甜口的美食,而南方人卻會制作一些咸口的肉粽。粽子中包裹的不同原料,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這樣的文化內涵不僅來源于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還是對美食的一種繼承和發揚。另外,在南北方的不同菜系中,有些經典美食的制作方法也包含著不同的文化內涵。
美食的經濟價值會直接表現在不同種類的美食中。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美食,其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會產生強烈的促進作用與支撐作用。改善美食給人的感官刺激,可以為美食經濟的發展創造動力。美食經濟的主要價值一般是從文化內涵中延伸出來的,從根本上看,我國不同地理環境和民族生活中包含著不同的地域性美食文化,而當地特色的小吃或者經典菜肴是當地美食經濟的主要代表。從當地的實際發展建設上觀察,美食是社會大眾普遍追求的一種豐厚的物質享受,倘若一個地區的美食對人們有強烈的吸引力,那么就能有效促進當地美食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對這個地區形成強大的經濟助推力。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氣候等因素都會對飲食結構特點形成多方面的影響,例如重慶的花椒以及二荊條辣椒就是依賴于當地濕潤多雨的天氣狀況生長出的特色蔬菜以及調味料,更是火鍋得以在全國盛行和推廣、產生火鍋文化的重要原因[3]。
社會生活價值在本文中是指美食在人們的日常實際生活中展示出的一種實際價值,一般和美食保健或者食療有著密切關聯。在我國的美食文化中,很早就有藥材和食材混合烹飪的方法,可以實現食療目的文化。美食的五味中,不同的味道會對人們的身體產生不同的影響。不管是將食物和藥材混合,還是選擇一些具有藥效的食材進行烹飪,都需要烹飪者對食材的營養作用以及藥用作有全面認知,這樣才能保證所烹飪出的美食可以充分發揮出其藥用效果。通過藥膳調理身體已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是因為人們認為飲食治療與養生調理的方法更具有安全性和穩定性,沒有太多的毒副作用。
新業態新形勢下的美食經濟應當延續傳統優秀的發展模式,聚焦當前時代對于美食經濟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整合本土資源,尋求更為高效、極具發展前景的策略,下面將結合工作經驗和感悟予以梳理,并從幾個方面提出發展策略。
景區資源是發展美食經濟的主要方面,也是美食資源十分集中的區域;酒店餐飲可以為美食經濟提供服務;各種商店能夠為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文化創作紀念品、美食特產等。全力發展當地的美食特色內容是促進美食經濟發展的重點,具有明顯特色的內容,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到當地參觀旅游。在開發設計特色美食經濟時,需要將當地的旅游資源、飲食特色、物產特色以及宣傳內容當作主要的條件,將不同的資源實施整合,才能創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經濟。例如,大連的地方美食資源有鐵板魷魚、咸魚餅子、海涼粉、海鮮燜子、大連烤魚片以及雪花扇貝等,當地在發展美食經濟時,就需要根據不同地方的美食特色,創作具有顯著特征的美食品牌[4]。這種與本土資源融合的發展策略具有拓展性、持續性和發展性,也是美食經濟發展能夠擁有源動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發展美食經濟需要當地的政府部門牽頭,引導企業單位都積極參與。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給美食經濟的發展創造完美的形象,明確美食經濟的發展口號,設計與美食相關的大型主題活動等。例如,江蘇常州的銀河江蟹美食文化節就是由當地的農業發展公司以及水產養殖公司共同參與,將當地的特色美食產品進行整合發展,設計出了當地的美食品牌,從而全面促進了當地美食經濟的全面發展。當地政府還依據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美食經濟,將地方特色與民俗、民風等相結合,充分展示出來鄉村文化的特色。
美食在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特點,想要發展美食經濟就需要持續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創建具有特色的美食品牌,形成美食特色,積極對美食品牌文化進行宣傳,這樣才能全面推進美食經濟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有的地方雖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美食文化,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宣傳力度以及宣傳方法,還未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無法吸引更多的人群關注。因此,針對這樣的地區,需要逐漸增強美食文化的宣傳推廣程度,結合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設計具有特色的美食品牌形象。例如,江蘇菜系作為我國傳統的菜系,它形成于先秦時代,因此,從發展美食經濟的角度上看,江蘇菜系是值得被推廣和宣傳的[5]。此外,在當前的新業態下,部分餐飲行業存在無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的問題,如很多揚州的老字號餐飲行業都十分困難,只有很少的一部門可以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對于這樣的問題,在宣傳美食的時候,需要在相關方法上多用心,這樣才能真正地促進江蘇菜系的輸出與發展。
為了全面發展美食經濟,人們可以結合當地的美食特色,提出各種美食文創的創新觀念,促進美食經濟的持續發展。例如,在遼寧的不同地方,有關可以創設美食文化城、美食博物館,以展示當地的特色美食,紅烤全蝦、海菜包子、咸魚餅子、海涼粉、海鮮燜子等,并對名酒、名茶、食材以及水產等進行詳細介紹,方便消費者在品嘗美食的同時體會到當地的風俗文化。創造美食文化城,還能推動當地的美食消費情況,促進美食經濟的發展,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結構及城市品牌。
總之,美食經濟的創新進步與發展,不但能夠充分提升當地居民對文化形成的認同感,還能夠充分繼承與發揚當地的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地區的感染力,促進當地形成完美的品牌形象。因此,積極發展美食經濟能全面促進我國的美食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本文對其展開的深入分析,有利于促進人們對美食以及品牌結構等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