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冰雪
(湖北開放大學/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當前,我國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行各業不僅注重量的增長,更注重質的飛躍,整個社會對于“大國工匠”十分渴求,而高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相較于以往而言,高校的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收入和業務種類也不斷增加,這對高校的稅務管理體系和稅務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工作實際,聚焦高校的稅務管理現狀,剖析現象背后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高校稅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
高校稅務管理工作是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與教育教學工作和其他行政工作相比,其發展的年限較短、工作體系不完善[1],目前我國沒有針對高校出臺專門的稅務管理辦法,導致高校在稅務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當前,許多高校由財務部門負責本校的稅務管理工作,并未設置專門的稅務管理崗位,財務人員在負責本職工作的同時兼顧稅務工作,因此高校的稅務管理工作很容易陷入混亂,一方面是各部門、人員職責不清相互推諉,導致一些稅務工作陷入無人看管的“真空地帶”,另一方面是各部門、人員交叉負責,既浪費了學校的資源,又耽誤了工作進度、降低工作質量。此外,負責稅務工作的人員輪換、調動較為頻繁,導致學校的稅務工作前后無法銜接,缺乏一貫性,工作質量無法保障。
高校稅務工作涉及稅種申報、稅款計算繳納、稅務政策解讀,以及對各類稅務相關系統的操作,這不僅要求高校稅務工作人員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強大的實操能力,以往“一人”報稅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校如今的稅務工作需求[2]。當前,許多高校缺乏專職稅務人員,對于稅法、稅種、稅務管理條例等稅務知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稅務實操能力也較弱,導致學校出現稅務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稅務處理不規范、稅種申報不全、稅款計算不準確、未按時繳納稅款等諸多問題。
高校在教育教學方面有著十分健全的管理制度,但在稅務管理方面則恰恰相反,缺乏獨立、系統的管理制度。目前,稅務工作管理制度大多零散地分布在財務管理制度或行政工作制度中,并沒有將其整理匯總形成獨立的稅務管理工作制度,導致學校的稅務工作缺乏系統的指導和規范,工作人員在處理稅務相關工作時缺乏依據與制度。此外,學校的稅務政策更新不及時,無法滿足當前的工作需求,使得學校應對稅務風險的能力大幅降低。
當前,全國大力倡導信息化建設,高校雖然也加入信息化建設的大潮之中,但是卻更加注重財務信息化建設,而忽視了稅務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致使稅務信息化建設工作嚴重滯后,其主要表現如下:第一,相關平臺不穩定。稅務工作需要操作許多平臺系統,如“電子稅務局”“自然人電子稅務局”“高校內部工資系統”等,但是這些系統經常會出現稅款計算方法滯后、設置出現漏洞等問題,如此降低了稅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拖慢了工作進度。第二,信息共享程度低。稅務信息系統與單位的業務系統、財務系統脫節[3],一些關鍵信息無法共享導致工作受阻,也使稅務管理的某些工作節點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導致學校面臨的稅務風險顯著增加。
1.學科教育不重視
縱觀國內各高校,設置稅務專業的學校屈指可數,絕大多數學校只有財務專業、審計專業,這些專業雖然也教授與稅務相關的課程,但其重心還是放在會計、審計領域。同時,在課程講授中教師更加關注稅收對于會計工作或審計工作的影響,而對于其中涉及的稅務有關知識缺乏系統、深入的講解,這使學生進入誤區,認為稅務管理不重要,從而不會在稅務領域進行深耕。除此之外,由于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偏頗,導致我國缺乏系統深入研究稅務管理的高校教師,高校教師的缺乏也是導致稅務專業教學無法進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進而導致我國嚴重缺乏稅務管理專業人才,在這種背景下學校只能安排普通財務人員處理稅務相關工作。
2.學校和從業人員不重視
教育教學是學校主要的工作之一,學校的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對學生的培養、對教師的鞭策之上,相應地對于稅務管理工作不太重視,尤其是沒有清晰地認識到稅務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將稅務管理工作與學校的各項經濟活動聯系起來,助力學校更好的發展。由于學校沒有足夠重視,工作人員自然也對稅務工作不重視,認為其可有可無,對稅務工作敷衍塞責,對工作質量沒有更高要求,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從而使得學校的稅務管理工作缺乏自上而下的指導、監督和約束,導致稅務管理工作質量欠佳。
人力資源匱乏是當前大多數高校面臨的難題之一,尤其是財務、稅務、審計類專業技術人才。高校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政府會計準則,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存在較大區別,但是目前對財會人員的培養大多集中在企業會計上,對于政府會計人才的培養則有所忽視[4],導致無法滿足學校稅務管理崗位的人才需求。此外,學校在對外招聘時更多要求應聘人員具備會計、審計知識,而對于應聘者是否具備稅務相關知識則不做要求,這也是學校不得不安排普通財務人員兼任稅務工作的重要原因。
由于稅務工作人才緊缺,一人多崗,工作任務繁重,使許多工作人員只關注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與同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種情況下,稅務管理工作就更難免會出現一些由于溝通不到位而出現的疏漏。
1.完善稅收學科體系,培養稅務專業人才
當前,不僅僅是高校,其他的企事業單位對于稅務專業人才都十分渴求,但我國目前的稅務專業人才卻寥寥無幾,因此,為了解決各單位面臨的實際問題,應當加強對稅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應當盡快完善稅收學科體系,有條件的高校可設置稅務相關專業,條件不足的高校可在財務、審計等專業下設稅務研究方向,找準發展方向,精準發力。其次,各高校應當研究細化稅務專業人才培養的詳細內容,加快完善稅務學科建設,優化稅務專業相關教材,引進稅務專家和高層次教師以提升稅務專業的師資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最后,對稅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應僅僅局限于書本之上,也應當加強學生的實操能力,各高校可與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合作,安排學生實地學習稅務有關的實務操作,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精準發力,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專門從事稅務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此外,要健全稅務專業人才繼續教育制度,切實保障稅務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提升專業水平。同時,各單位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研究改進稅務人員的工作評價機制,使其所學、所評和所用緊密結合。
2.招聘專業人才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如此才能在保證工作質量的情況下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為了提高高校稅務管理的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高校在稅務相關崗位進行招聘時應當要求應聘人員具備與應聘崗位相關的教育背景和從業經驗,這樣新入職人員才能盡快進入角色,同時也能為本單位帶來專業的稅務知識、先進的稅務管理理念,規范單位稅款繳納等稅務行為,提升工作效率、節約辦事成本。
3.加強培訓,提高重視程度
稅務管理工作由于不受重視,導致工作質量欠佳。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稅務局、財政廳等相關機構應對本轄區內各高校的校長、分管領導、財務負責人等做系統培訓,使其充分認識稅務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高校領導對稅務工作的重視程度,從而帶動高校其他人員對稅務工作的重視,進而使高校稅務管理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體系。其次,各高校內部應當定期對稅務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等,提高其業務能力。同時,高校可以對取得稅務師資格證書的職工給予獎勵,以此鼓勵職工主動學習稅務有關知識,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除此之外,學校也應當對其他教職工進行稅務知識培訓,規范其納稅行為,整體提升本單位的稅務管理水平。最后,稅務局、財政廳等相關機構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對本轄區內各高校的稅務工作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求及時整改,以此規范各高校的行為,提升稅務工作質量。
1.建立稅務管理部門
稅務管理部門可以對高校的稅務工作進行統籌和規劃,避免高校稅務工作出現盲區或相互推諉的現象。各高校應設置稅務管理部門,由專業的稅務人才從事稅務相關工作,在提高稅務工作質量的同時也為本單位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稅務管理人才。此外,稅務管理部門應當做到專人專崗,避免出現崗位混亂或空缺的現象。對于不具備條件設置稅務管理部門的高校,可以安排稅務專業人員負責稅務管理工作。
2.健全稅務管理制度
稅務管理制度是高校開展稅務工作的依據和行動指南,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稅務管理制度。首先,各高校應當對本單位內部的稅務工作制度進行全面整理,找出本單位稅務管理制度的滯后條款和欠缺之處。其次,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最新的稅務制度、財務制度和管理理念對學校的稅務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更新和完善。在充分考慮學校實際的基礎上適當借鑒其他單位的先進經驗、稅務管理理念,建立一套符合學校實際的稅務管理制度。
3.形成稅務工作監督體系
為了保證各高校的稅務管理工作質量,高校應當構建關于稅務管理工作的監督體系。首先,稅務管理部門實施自評。稅務管理部門定期組織本部門員工對稅務相關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或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整改,同時出具自評報告向上級領導匯報。其次,充分利用高校的內部監督力量。高校內設的紀委、審計等內部監督機構,應當整合資源,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到崗,對本校的稅務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除此之外,各高校應當定期和不定期的對本校的監督體系進行梳理,防止監督盲區的存在以及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最后,借助外部監督力量。各高校應當定期從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聘請專家,對本校稅務工作進行檢查,規避稅務工作的重大風險,并注意定期更換外部專家,避免校內工作人員與外部專家由于長時間接觸產生密切關系,從而削弱外部監管的作用。
高校應當積極宣傳稅務知識、增強全體教職工的稅務意識,具體方式如下:第一,通過學校的內部OA系統、微信及校內廣播宣傳講解稅務知識,解讀最新政策文件。第二,將稅務有關知識及業務流程制作成動畫小視頻在學校的官網、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上播放,提升全校師生的稅務知識水平,規范師生行為。第三,稅務部門也可定期開展咨詢活動對困擾師生的稅務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對無法解答的疑問進行匯總,向稅務局的專業人員咨詢,得到回復后及時反饋給教職工。[5]
此外,高校各部門、各學院之間,高校與校外企事業單位之間應加強交流,及時掌握最新政策信息,不斷優化自身的辦事程序,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
高校可以結合本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將稅務管理納入到本校的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謀劃之中,充分利用各單位現有的信息化系統,將稅務管理工作的控制節點和控制要求固化嵌入到信息系統之中,確保稅務工作線上流轉、工作全程留痕、控制實時跟進,實現稅務管理體系由“人防人控”向“技防技控”轉型升級,以此規范本校師生的相關行為,增強高校的稅務安全系數。同時,各高校在加強稅務管理信息化系統集成優化時,應當充分整合本校的信息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此外,高校應當經常檢查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信息化管控情況,及時發現信息系統中存在的缺陷和遺漏的關鍵環節,并制定修復方案對其進行改進,同時充分利用實時監測、自動預警等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升學校稅務管理的管控能力和稅務風險識別能力。
總之,高校稅務管理存在專業人才不足、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對稅務學科教育不夠重視、稅務專業人才極度缺乏、高校及相關從業人員對稅務工作缺乏溝通交流等。因此,應加大稅務人才供給,提升稅務人員素質;健全稅務工作體系;加強稅務知識宣傳;推進稅務信息化建設,以提升高校稅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