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 卓世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應當不斷深化機構以及行政管理體制的有效改革。因此,在統籌與充分考慮機構設置的同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配置有關部門與內設機構應有的權力與職責。在實際統籌應用不同種類編制資源的過程中,已經不斷形成了科學性與合理性并存的相應管理機制,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構建我國機構的組織法。在轉變相關政府部門職能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深化簡政放權,不斷創新與全面優化監督管理方式,進而構建服務型的政府部門。與此同時,予以不同省級與省級以下政府部門諸多的權力與職責,讓其不斷深化對政府部門的改革與創新,不斷加強有著公益性的屬性,從而全面推動事業單位與企業分開以及行政事業單位與事業單位分開。
黨中央與國務院十分重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黨十六大以來,全面推進了我國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加強了政府部門的建設工作,已經有較為明顯的成效。因此,在最近幾年當中,政府部門職責與職能不斷轉變邁出重要的步伐,在市場資源配置當中,其基礎性與實用性在全面提升以及不斷加強,其社會管理以及公共性服務也在全面提升。所以,政府組織機構在全面優化的過程中,公務員隊伍的結構與建設正不斷加強,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也全面提升,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不斷穩步推進,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全面加強行政監管工作。從實際情況出發,我國在穩定推進行政管理體制的同時,應當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全面推進行政管理的改革工作,以及現代社會建設的穩定發展。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當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然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開放已經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和關鍵時期。因此,在面對全新形勢下新工作任務的同時,應當將現有行政管理體制較為不適應的方面進行改進與完善,摒棄以往仍然存在不符合標準的方面。政府部門的職能與職責在現代社會當中轉變不夠到位,對經濟實際應用與運行的干擾相對較多,同時社會管理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較為薄弱,甚至還有部門與部門之間職責相互交叉與權責脫節等嚴重問題。政府機構設置不科學與不合理,而且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其管理制度尚未健全與無法實際應用,導致出現了濫用職權與貪污等現象。所以,以上這些影響因素與嚴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政府部門正確履行相應的職能,甚至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這就需要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完全適應經濟規律發展的必要條件,其貫穿我國社會建設的過程。因此,通過深化改革,有助于徹底消除體制性障礙,將其產生的矛盾與問題在短時間之內及時處理與有效解決,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全面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
政府部門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應當確定政府部門自身的準確定位。因此,其應當明確最為擅長的工作任務,在一定范圍內確立相應的職責。倘若政府部門無法對社會實現精細化管理,甚至難以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在無限的工作任務當中,則在實際運作中其工作效率必然不斷下降。因此,政府部門職能與職責范圍的有效性完全取決于資源,政府部門職能的定位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將行政與事業之間分開,將政府與市場組織之間分開,有利于不斷減少政府部門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有助于中介組織的有效成長。因此,在現代社會領域當中,政府部門自帶長處,其有效運作完全取決于政府部門的干預,不但全面推動了行政與事業單位的分開,以及政府部門與市場組織的分開,而且行政事業單位與市場組織在相同的環境下共同成長,同時還應當全面優化與不斷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有效減少了政府部門的干預。與此同時,為了全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應當對行政管理機制不斷改革,有助于密切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減少行政層面精簡機構的行政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與社會巨大的成就。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公共服務性的需求不斷提升。因此,在廣大人民對公共服務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應當全面提升多元化與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將政府部門當作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導致公共服務能力與需求之間產生了較大的矛盾。矛盾表現在上學、求醫與買房困難等方面。除了供需矛盾以外,其公共服務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問題。例如,政府部門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不足,對衛生公共服務與醫療服務的保障力度不足等等。總而言之,迄今為止我國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的建設工作仍然處于落后狀況會影響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另外,建設服務政府,有助于完善與補充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加強與提升其服務的供給能力,對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應當全面實行行政事業與企業、政企與政資等分開,充分發揮市場。因此,針對不同政府部門,應不斷加強行政審批改革,按照行政許可法,全面促進政府權力的規范。結合實際情況,將權責統一,對職責范圍進行合理劃分應當針對不同部門落實不同的權責與職能。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不可以壟斷包辦企業以及市場的主體行為,必須始終堅守該管則管、可管則管的基本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從而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在加強經濟調控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強宏觀調控,在最大程度上不斷完善與補充宏觀調控的有效機制。當下,經濟社會的發展完全處于發展的重要關口,城鄉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環境、人口與就業等問題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所以,為了全面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防止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較大的波動,就必須進行宏觀調控,全面提升政府部門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協調發展與改革開放兩者之間的關系,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平衡,進而優化產業結構。
結合市場經濟體制的實際需求,必須不斷完善市場監督與管理的職能,構建市場監管體系。因此,在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過程中,打破行業壟斷,建立統一有序的市場體系。所以在制定公平與公正的市場規則的同時,建立有關市場的退出與準入機制,有效規范經濟社會的監管,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在規范現代化市場不同組織的過程中,必須全面推進與引導諸多社會力量投入在其中,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監督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當今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有效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有助于完成戰略目標。在全面推進戰略目標的同時,應當關注戰略之間的有效結合,注重戰略系統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