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天禹國土規劃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陳永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進入新時代,社會中的一些主體問題產生了全局性改變,社會經濟正向高品質階段發展,同時國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正朝著更節約和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想要使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則務必要進行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同時作為節約自然資源、國土空間開發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新體系,此時人類也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對一定范疇的國土空間進行利用、整理、開發以及保護,這也是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定和實行的支持,貫穿了整個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脈絡。本文通過對國土綜合整治以及生態修復的探究,為未來國土綜合整治以及修復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國土空間的規劃內容所針對的是我國的土地資源利用和保護的相關內容,使我國的國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這項工作能夠切實有效地推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與此同時,在進行國土規劃時科學的國土空間規劃,能夠使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國土規劃總體定位與我國的戰略發展方向有著密切的關聯,而其中涉獵到的相關內容,包括國土空間的應用和保護等,這對于我國國土空間的未來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我國相關規章制度中明確指出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工作的開展戰略以及主要功能區發展戰略。這一系列的綱要中,全方位對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工作的正常開展進行了引導,使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管理時能夠針對我國的國土空間作出相應的調整,而我國目前的國土空間規劃領域,與其他國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我國在進行國土規劃時進行相應的應用和管理,使治理工作更順利地進行。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核心功能在于全方位對功能區域進行有效的制度化建設,保障土地在開發過程中能很好地管理,使其具有相應的約束性,這對人口分布和國土資源利用起到促進作用,將各個不同空間的核心功能進行確定,能夠使不同區域的國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這也有助于切實有效地對國土資源的整體開發進行管理,能夠不斷對整體開發的流程進行優化,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來說極為重要。
生態文明是人類長久以來,遵守自然、社會、人和諧發展規律進而獲得的精神和物質成果的總和。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時期,生態資源的核心則是國土資源,有效地對國土資源實行修復和治理,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確保資源的可持續以及再生利用,進而更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關于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問題,務必要遵守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以保護作為優先發展目標,同時加強生態修復,使生態文明制度得以健全,推動環境綜合治理。
近年來,我國明確提出,對山水林田湖草系統進行有效管理并優化我國的生態屏障,使我國未來的經濟建設與發展,獲得來自科技的支持,使我國的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和國土整治工作相結合,達到鄉村振興目標。除此之外,鄉村振興也需要進行有效的國土綜合整治,使生態修復質量得到保障。
自然資源部發出的通知中表明,至2020年,我國試點不少于200個,各省市區試點,需要設置15個以上。在后期的土地整治中,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試點活動,并積極尋找相應的試點方案,這對于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為生態修復以及國土整治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國土綜合整理以及生態修復從全區域全要素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據相關資料表明,對于國土綜合整理以及生態修復要有明確的構思,如,針對空間治理問題,分類開展整理以及修復,有次序盤活存量,并提升國土空間的品質與價值,要將土地整理和生態修復二者不一致的準則和目標以及重大工程等區分開來。本文主要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當作基礎觀點,將生命觀與系統觀當作核心思想,進而建設全區域性、多方面、全周期以及全要素的國土綜合治理以及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可將其分成現狀評判、潛力解析、劃定分區、戰略工程四個步驟實行。
根據“山水林田湖草濕”的實際情況,應用綜合分析評判方法,將存在于自然資源要素中的限定條件和問題找出來。
將區域資源本底條件為基本,運用多因素綜合評判、空間解析以及模型組建等,將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具備潛力的區域辨別出來。主要可從建設用地、農用地整治潛力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其他方面解析。
在每個區域的資源要素基本狀況和潛力分析結果下,將國土開發與保護格局和自然保護地劃定狀況等相結合,應用空間重疊解析辦法,劃定出國土綜合整理和生態修復的重點地區,主要可分為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地區與國土綜合整理地區,再根據各地區潛力狀況,將其明確為二級分區。
依據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中重點指標和每個整治目標的要求,提議有目的性的戰略途徑,明確修復和整理的目標。除此之外,進行整理和修復的重大工程時,要充分考慮地區發展的基本、整理潛力以及群眾意圖還有生態修復的能力等。
在國土綜合整治以及生態修復的發展背景下,其中的運營方式存在極大的差異,前者更加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思想,所以在進行規劃時應當將提高地區生態系統服務能力以及維護當作中心,統籌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環境污染等因素實行整體管理。
先要對該地區的諸要素資源的特性、自然系統與生態系統的構造等有足夠了解,將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生態系統功能修復作為重點,建立國土綜合整理和生態修復分區指標,再根據評判結果來分別劃分修復和整理地區、重要空間、損害空間的范疇和分布,最后分地區、分層次有序展開整理和修復工作。
其次,在進行國土資源的有效規劃時,工作人員需要對土地資源的開發流程高度重視,尤其是需要對各個面積以及開發強度和耕地等進行保留分析了解居民的居住環境,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保留指標進行重點設置,從各個模塊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盡可能提高城市空間的具體規劃方向,因此國土空間在進行規劃時,相關的指標需要與整體的規劃密切連接,這樣有助于促進國土資源整體的安排利用。
從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治理層面來看,需要對城鄉綜合治理目標作出相應的分解處理,并且對土地資源進行有效規劃,利于我國的鄉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還需要盡可能設置更加符合時代的新型土地發展模式,在各種指標建立完整的狀況下,相關的設置需要與我國國土空間資源的具體規劃融合,使整體治理工作更加細化,這樣能夠推動當前形勢下的地方經濟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土地資源利用來說有良好的效果。
在實踐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國土空間規劃領域以及生態修復工作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了解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特點并且建立完整的規劃體系,通過對城鄉空間資源的合理利用,能夠使整體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使居住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城鄉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而在進行生態修復時,工作人員需要制定完善的措施和制度,保障土地能夠科學合理地得到應用,同時也是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建設的基礎以及前提條件。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需拓展交互渠道,使工作人員盡可能參與到國土空間的監督管理中,促進國土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國土資源整治工作的開展。
在進行管理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規定制度進一步完善,兩者之間需要明確制約關系,并且還需要形成非平行的發展關系,兩者之間通過合理的優化能夠實現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生態修復與國土空間規劃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在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土地資源,將國土空間規劃建設與生態修復盡可能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例如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一般會包含新區擴建和舊城改造兩個部分,工作人員需要了解新建用地和舊城改造用地之間的差異,并且在開發區以及小城鎮的規劃過程中,強化兩者之間的連接和互通,使城市發展形成統一態勢,這樣能夠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就目前來說,國土整治以及生態修復成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決策,而我國在進行現代化建設時,需要開展有效的空間環境管理,修復受損的土地,并盡可能提高工程的整體效益,使工程環境的質量得到優化,這對于我國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發展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