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祥龍物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城西項目部黨群工作部 魯婷
復合型政工人才就是雖然專職從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又掌握一定生產、技術和管理等知識的一專多能的人才。復合型政工人才既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備一定的技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期要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強調“以改革為動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強黨對國有企業政治領導、促進形成和諧勞動關系、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的重要保證。這對從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工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黨的新思想需要政工人員的解讀和宣傳,同時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結合企業實際,多措并舉促進黨的新思想與企業生產經營相融合,避免出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兩張皮”的現象。學習意識強、學習能力強的復合型政工人才更有助于黨最新方針、政策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機結合,促進黨的方針、政策在國有企業中生根發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等,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也正在逐步深入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已經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現代企業制度涉及公司治理結構建設、領導人員分層分類管理制度、企業分配制度等內容。在現代企業制度體系中,如何使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這對從事黨建工作的政工人員的復合型專業技能要求非常高。探索出一條黨建與現代企業制度相融合的機制對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培養一支符合本企業特定需求的復合型政工人才隊伍是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重要人才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也對政工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黨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如黨員e先鋒系統,黨組織換屆系統,很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政工人員快速學習信息軟件并高效運用,這就要求政工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掌握新本領,適應新時期國有企業發展的需要,保證新時期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
國有企業區別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要追求一定的企業經濟效益。由于經營管理崗位或技術崗位的工作成果可實現量化,較易被認可勞動價值。而思想政治工作對國有企業經營的助力作用較為隱蔽,周期性較長,難以量化。因此,經常會出現部分職工認為國有企業政工部門的工作“虛”或“空”,對企業效益沒有實際作用,甚至部分政工人員自身也有這樣的看法,有的職工還會認為政工部門工作非常輕松,是“邊緣化”的崗位,沒有前途,有輕視成分存在。
政工人才要具備很強的政治素質、寫作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抗壓能力、應變能力,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而培養一名合格的政工人員所需的周期也比較長。不少年輕政工人員待不住,待不長,對政工崗位缺乏正確的認識,不看好政工工作的職業發展前景。部分基層國有企業政工人員多為兼職且素質水平不理想,部分政工人員報給上級單位的報表經常出現“拉抽屜”現象,需要多次修改,影響工作效率。有的政工人員由于自身素質或態度原因學習能力不強,不能及時掌握黨務信息軟件,影響了黨務工作的有序開展。另外,在當前國有企業政工部門,政工人員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壓力也不小,部分國企政工人員存在因身體素質或能力原因而調崗或離職的現象,造成政工人員的流動性較強,不斷培養新的政工人員增加了企業成本,影響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穩定可持續開展。
合理的政工干部隊伍年齡結構應呈老、中、青年齡狀態分布。現實情況中,從事國有企業政工工作的多為70后,80后政工人員較少,90后政工人員幾乎沒有。部分國有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呈現“青黃不接”的失衡狀態。在信息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90后青年干部職工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了解他們的思想需求,調動他們服務企業發展的熱情尤為重要。不合理的國有企業政工人員年齡結構不利于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和創新性開展。
在很多實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大型國企中,政工部門崗位設置的編制非常有限,有的甚至與人力資源部門合二為一,工作量大,職位晉升空間狹小。部分國有企業黨支部存在政工人員兼職現象。與之相反,國有企業管理或技術性崗位非常多,也有更為完備的晉升體系,而政工人才的職業發展局限性較大,發展機會少。
國有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建設復合型政工人才隊伍的重要性。要加強關于復合型政工人才戰略的頂層設計,統籌做好復合型政工人才的培養工作;要避免出現政工崗位兼職現象,保證政工崗位編制設定充足,從學歷水平、年齡結構、專業方向方面配齊配強政工崗位人員;要有規劃性地制定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的復合型政工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復合型政工人才的培養工作,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豐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識儲備,還應采取政工人員到其他管理崗位交叉任職等措施,使政工人員接受實踐鍛煉,在實踐中促進復合型政工人才的培養。其實,很多政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比較高,有豐富政工工作經驗的人才到其他管理工作崗位上交叉任職,不僅可使有著多年單一工作經驗的政工人才消除職業倦怠感,更充分地感受到其自身價值,也可發揮他們的優勢,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要擺脫政工人員是所有員工都可以勝任的邊緣崗位這種錯誤思想。在國有企業招聘時,人力資源部門要與政工部門充分溝通,結合崗位需求,嚴格把握招聘條件,挑選一些學歷高,個人綜合素質好的人才充實到政工干部隊伍中,從源頭上確保政工人員的素質水平。要注意吸收特定比例政治素質高的90后政工人員,不僅有利于國有企業政工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更有助于及時了解青年干部職工的思想動態,促進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有針對性地做好企業青年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時,也要從企業內部積極挑選真正能夠勝任政工崗位的其他部門員工,優化企業人力資源配置。
要不斷完善培訓制度,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加大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培訓。針對政工人才的不同類型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堅持理論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積極開展本單位政工人員與行政部門、審計部門、財務部門、經營部門等崗位的交流,加強本單位政工人員與外單位政工人員的交流學習,開拓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視野,提高國有企業政工人員的政治站位,強化其責任意識,促進政工隊伍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國有企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有規劃有效率,不能放任自流。要定期開展政工人才綜合能力的定期鑒定,考核其能力、素質,并出具鑒定意見。同時,要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跟蹤培養,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對學習不積極、能力單一的政工人員加強教育,提出要求,整改有力。人力資源部門要構建關于政工崗位的人力資源模型,同時要建立能進能出的政工人員績效管理機制,及時調整不適合政工崗位的干部,努力實現政工工作的人崗匹配。
政工人員素質的提升關鍵在于其自身的學習意識和習慣。要從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氛圍入手,強化政工人員的學習意識和危機感,使政工人員意識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性,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生命力,自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作為政工干部,自身也應有較高層次的追求,把不斷學習當成一種責任,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