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隊 鄭聰
超高層建筑出現火災后,會形成“煙囪效應”,火勢快速增長且控制難度高,相關的社會人士疏散困難,建筑結構在較高溫度的影響下會出現形狀變化,受力失去均衡性而出現坍塌,嚴重威脅大眾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我國每年高層建筑中發生火災的比例較高,而其中不乏超高層建筑火災,所以了解超高層建筑的火災因素,從源頭預防并提出有效地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在超高層建筑中開設有大量的旅館、圖書館、檔案樓及辦公樓等,其在裝修時所采用的家具、用品均為可燃性的,所以在出現火災后,火勢會在短期內增大并且擴大燃燒范圍。若出現火災,可燃性物品不僅會燃燒,還會生成大量的有毒氣體與煙塵,導致建筑物中的人員及消防員疏散安全范圍受限,同時為火災發展鋪墊提供了條件。此外,超高層建筑中因結構需要,會設有大量的不同井道,如空調風管、電梯井等,不僅有呈現水平風向的,還有垂直風向的,這都是出現火災后造成火勢增長的主要渠道。
現階段,在不同超高層建筑出現火災類型中,由于電氣設備及線路所致的火災風險較高,同時絕大部分是由于電氣設備自身的異常造成的燃燒,如采用的電氣設備不符合安全標準,建筑單位,采購電氣設備時未注重質量而留下安全隱患,承建單位未按照電氣設備安裝規范標本接接線等。
超高層建筑中包含住宅,在日常生活時因未合理用火,而造成建筑火災。這種事故較為常見,無論是在超高層建筑還是高層建筑中,都有極高風險,如家中老人、小孩未合理用火,或廚房有明火的情況下離人而發生火災;如南方冬天有在家中熏臘肉香腸導致火災,這都是常見的生活用火誘發的火災。
吸煙是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為超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埋下了隱患,如超高層建筑中有人高空拋物煙頭掉入生活陽臺或家中引起火災;在禁止明火場所亂扔未熄滅煙蒂,等等。
在超高層建筑中存在施工改建的情況,不規范施工容易造成火災,因不同的消防設施尚未投入使用或不健全,出現火災后難以遏制,如廚房改建時,使用切焊機往往會產生火花,其掉入排煙管道與殘留油漬發生作用,易誘發火災。該類火災往往都是因施工人員未按照規范操作,現場又缺乏對應的消防器材造成的。
超高層初期設計的時候應當按照城市規劃科學化地落實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及消防水源等,同時在樓內準確劃分出防火防煙區域,從而有效降低火勢擴大風險。超高層建筑為符合登高消防車滅火標準,需與鄰近建筑物維持有效的間距,在避免對登高消防車無法接近建筑物,鄰近位置最好是采用隱形線路、電桿等設施,路面與上空障礙物需保持最小4m的凈空高度,同時為登高消防車保留合理的空白操作地。超高層建筑物中可通過防火墻來實現防火分區,各個防區域設置應達到定標準。此外,為避免煙氣直接呈現為煙囪狀,在設計期間需要將電梯井、電纜井、排煙道等均獨立分開,盡可能地避免火勢持續向上蔓延,需要合理地做好防火設計及布局[1-2]。
在電氣、燃氣方面,首先應從設備的選擇中引起重視,盡可能不采用明火或電熱絲裸露設備,同時不要隨意更改線路,安裝線路。在使用火、電、氣時需根據操作規范與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針對操作火、電、氣等相關的工作人員應有相關的技術證書,定期接受統一的安全培訓,確保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與過硬的操作技術[3-4]。其次,消防相關設備設施應定期管理與保養,進一步保障火災發生時能夠作為應急使用,針對老舊的設施設備應當及時更新。
火災發生后除了保持水平線蔓延開,還可借助建筑物墻體、井道、樓梯間等呈現豎直水平線延展,尤其針對電梯井、暖通風井、燃氣管井等豎向通道,應耐火防火墻、門、閥等,并且各個豎井還設置防火分區來進一步隔離,針對各個部位的墻體還應當建立合理的防火門窗、卷簾等,達到科學化的分區隔離。
火災中的煙氣本身對機體存在不同程度的威脅,所以面臨火災時需合理的調節建筑物中的煙氣流動,是降低與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途徑。煙的排放存在自然與機械兩大方式,樓梯間與外墻接近時,利用窗戶、陽臺來實現煙氣的排放;在內部時,可利用強力或增加壓力來機械排煙。
超高層建筑中所無論是商業、住宅等等裝修方面所采用的材料應當具備阻燃功能,便于在火勢較大有蔓延趨勢時發揮阻燃作用。火災發生時直接消除火源難度較高,但可通過難燃裝飾、陳設等展開內部裝修,能夠為防止火勢蔓延,為滅火提供更多的時間,盡可能地降低危害性[5-6]。特別是目前不同現代化塑像制品開始成為家裝材材料,但其具備的燃燒特性更快,同時產生的煙更多,還可能產生有毒性的氣體,這類材料應當杜絕進入裝修市場,從源頭中杜絕易引起火災發生風險的裝修材料選擇。
在超高層建筑遇到火災時,因建筑物高度的影響,從室外往室內供水難度較高,通常需要由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往高樓中提供水源,因此超高層建筑的室內消防水管網應當達到消防所需流量及水壓的標準,所以超高層建筑一般使用高壓消防給水系統為主。但我國絕大多數城市中,實現高壓給水系統的超高層較少,所以,為符合消防用水需要,可在水房中添加增壓泵、氣壓水管等有利于提高水壓的設備。
火災監控系統屬于智能化系統,目前已經在超高層建筑中應用,其能夠探測火災、生成不同的模塊、具有不同火災報警控制器及消防聯動控制的設備,該系統具有區域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與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三大類型,按照保護對象的特征及要求,全方位地斟酌建筑物中的規模特征、火災承受程度、危險程度、疏散難易程度、火災事故的危險系數等,從而在第一時間中報告是否有火災出現,同時提示采用的最佳措施,控制與撲滅火災,在處于火苗階段就消除,作為目前消防中必不可少的安全智能技術設施。
首先,定期檢查疏散走道是否有堵塞或存放物品,由于火災發生后逃離時不能使用普通電梯,所以選擇疏散通道。因此疏散通道的選擇位置應當合理,設置安全的疏散距離,科學化的設置疏散走道、門的寬度與高度。其次,為確保疏散工作的安全展開,超高層建筑最少應當設置兩座能夠有效預防煙的樓梯間,同時應當與外墻位置接近,需要配合采光與避免排煙的設施,最佳的疏散位置應設置在電梯廳旁,并配備高等級的防火門,同時保持開啟狀態,禁止設置門欄。最后,消防電梯是超高層建筑中最直接的交通工具,一般發生火災后難以通過電梯實現人員的疏散,尤其是針對超高層建筑而言,需配置專用的消防電梯,同時該類型電梯所能夠負荷的重量需超800kg,供電、動力、控制電線、電梯內飾裝修材料等方面需要達到防火放水要求,并且符合消防安全標準,進一步增強疏散的有效性,保障疏散的安全性[7-8]。
針對超高層建筑中的所有人員定期展開防火安全教育相關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識,同時展開防火安全疏散演練的練習,從思想意識及實際行動兩個角度展開教育,一旦真正發生火災,能夠從容面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用火,了解不同的規避火災的策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保證在遭遇火災時有秩序、有策略地疏散及應對。
在我國社會化進程的快速推動下,無論是人口、土地資源、工商業、城市現代化建設等都在高速發展,超高層建筑數量及體量的增大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消防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除了了解誘發火災的因素外,還要在思想意識上建立預防火災的隱患意識,遏制和杜絕群死群傷等重特大惡性火災事故的發生,不要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