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無錫太湖學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高校的每一位學生,作為從數以萬計的學生中涌現出來的大學生,對于其自身的學習能力,我們無需擔心,也無需置疑,因為中國高考作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考試選拔模式,中國高考的公平公正性、篩選性、難易性、區域性等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是經過時間洗禮逐步進化改善形成的。因此能夠經過高考的洗禮,順利進入高等學府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值得信賴的,但是高校學生畢竟剛剛步入成年人的殿堂,許多學生雖然通過多年的校園教育,形成了自我的意識形態,但依然在思想意識上出現了許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即將踏入社會的高校大學生,許多學生對社會充滿了幻想與憧憬,幻想自己在社會中闖出一番屬于自己的天地,同時對社會也充滿了恐懼與驚慌,因為即將踏入的社會是他們從未涉足的領域,前途一片迷霧,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緩慢前行,撥開迷霧才能看見前方的道路。這種矛盾的心理猶如惡魔附體般時時刻刻困擾著高校大學生,使得許多高校大學生坐立不安,而就業課程教育在此時此刻就能發揮其作用,就業課程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廣大高校大學生明確自身今后的學習目標、工作目標、奮斗目標,還能夠糾正矛盾心理,使得高校學生的心態逐漸平復,從而能夠更好的面對遇到的各種問題。
高校大學生作為初出茅廬的雛鳥,雖然在高校多年的學習生涯中也經過了一些鍛煉,但校園生活畢竟不如社會來的復雜、繁瑣,許多社會上發生的情形未必能在校園內體現,許多校園內的處事方式也未必適合社會,因此如何做好高校和社會的銜接,是每一個高校大學生必須面對的人生難題之一。而就業課程教育作為一個基礎性、廣域性、普遍性的教育課程,許多高校大學生從小就接收相關方面的教育,只是所涉及的教育內容、教育范圍、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在大學里,就業課程教育更加貼近實際,因為許多高校大學生是擁有自我個性的成年群體,寬泛性的群體教育是無法適應這一個性鮮明的群體的,貼近實際的教育才更適合這一群體,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高校就業課程教育更加貼近實際,在課堂中通過實際例子來營造貼近實際的授課氛圍,通過實際例子來展現什么是現代化社會,通過實際例子來展現如何在社會中生存,通過實際例子來帶動、指導每一位高校大學生,使得高校大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能夠從老師的授課過程中更好的了解當今的社會,這樣能夠在高校學習生涯中提前養成步入社會該有的職業素養,比如:敬業、愛崗、認真、踏實、負責,從而提前為自身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礎,使得將來在踏入社會后,就能夠快速適應當今的社會節奏,從而更好的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潛力和能量,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前途。
大部分高校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眼里即使他們已經成年,但依然是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造成了許多高校大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是心理防線較為脆弱,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幾乎為零,用“巨嬰”這個詞語來形容部分大學生是十分貼切的,這充分說明了當代高校大學生急需在心理方面進行全面強化。雖然高校被稱為“小社會”,但在高校內學生的本質依然是以學習為主,以人際關系為輔,多年的高校生活,雖然能夠讓高校大學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強化自身的心理防線,但是當踏入社會時,許多高校大學生就會發現,在高校多年養成的能力和心理防線,一時之間是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而高校就業課程教育作為全方位培養大學生的教育課程,不僅會以書本知識為出發點,教會學生如何適應當今社會,還會以實際內容為輔助,讓更多的高校大學生提前了解當今社會,強化學生的個人心理防線,讓學生具備應有的抗打擊能力,能夠承受失敗、受挫帶來的影響,使得高校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邊工作邊調整,邊適應邊突破,從而能夠更好的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知識儲備及能力,為提升社會自身的社會地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代高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產物,他們在很早的階段就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自我個性。許多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能是當時當地的領軍人物,因為同一目標、同一水平考入了相同的大學,因此在進入高校后,許多高校學生仍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高校的學生旗幟,希望能夠成為班級、年級甚至學校的領軍人物,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高校大學生對自身進行督促、提升。正因為這過于激烈的競爭關系,導致許多高校大學生之間無法相互信任、無法相互認同、無法相互協作,這對于高校學生今后自身的發展,高校的前行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而就業課程教育能夠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各類成功的活生生的先例來提醒每一位要步入社會的高校大學生,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不良競爭關系的有害之處以及團隊協作、團隊互助的有利之處。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英雄主義并不適合現代發展的潮流,現代發展強調的是全球命運共同體,任何事物都是緊密相關的,過渡追求個人主義只會導致高校大學生在踏入社會后逐漸邊緣化,只有團隊協作才能給高校大學生的自身發展帶來動力,給公司的發展創造效益,給社會的前行注入活力。
當代高校大學生是比較特殊的一代,這一代出生的高校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對于從小就身處于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環境中的高校大學生來說,順境對于他們來說是理所應當的,逆境對于他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而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達、競爭性積極其激烈的社會,身處于社會中的每分每秒,每個人都必須時刻緊繃神經,來應對各類挑戰、各類逆境,然而這對于許多高校大學生來說一時之間是無法適應的,許多高校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受到一系列的打擊、刺激后,便會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無法從社會這個泥潭中脫穎而出。而高校就業課程教育恰恰能夠通過鮮活的例子、真實的實踐,提前讓廣大的高校大學生了解真實的社會,將社會的美好與殘酷,競爭與協作、成功與失敗,完整的展現在每一位高校大學生面前,使得從小身處于順境中的高校大學生能夠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教育中不斷的提升自我,培養自身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因順境而洋洋得意,不因逆境而灰心喪氣,使得今后在踏入社會后,能夠經受住社會嚴苛的要求、殘酷的折磨,在工作中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最終為自己打通通往成功的大道,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屬于自身的力量。
眾所周知,枯燥的理論知識往往讓人學起來感到乏味、無趣,而我國的就業課程教育課程都是更偏向于理論,因此容易導致高校學生在學習時感到乏味,在應用時感到無從下手。為了能夠讓高校學生更好的在學習中、生活中、工作中運用就業課程教育相關的知識,在就業課程教育的知識傳授時,需要高校教師能夠更好的理論貼合實際,在講到某些知識點時,可以用高校的優秀畢業生、高校走出去的優秀企業家、社會名人等為活生生的例子,通過這些優秀人士的現實事例,不僅能夠讓高校學生了解、熟悉、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激勵、鼓勵每一位高校學生,特別是那些處于角色轉換的高校畢業生,當他們每次感到迷惘、困惑時,回想起老師平時傳授的就業課程教育知識,回想起一個個優秀的個例時,能夠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認識到他人的優點,從自身做起,查缺補漏,改變自身的缺點,汲取他人的優點,不斷的修正、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把自己塑造成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句警世名言,更是一句醒世箴言,是經歷過多個時代洗禮的至理名言,因此這句名言十分適用于現代的教育事業。雖然現代的高校教育更多的是發生在課堂上,在課堂內給高校學生傳授知識,在課堂內解決部分高校學生的知識疑惑,但是對于就業課程教育來說,實踐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方式,比如:通過社會勞動實踐,能夠讓高校學生知道勞動的艱辛,工作的不易,讓高校學生能夠知道在校園內應該更認真的學習,才能夠在將來踏上社會會后,減輕勞動壓力;通過參觀歷史記錄實踐,能夠讓高校學生明白前人的辛苦工作,才換來了后人的幸福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現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使得高校學生能夠更認真的學習、工作,為個人的幸福、祖國的繁榮貢獻自身的力量;通過工作實習實踐,能夠讓高校學生提前適應社會,明白工作機會的來之不易,使得高校學生能夠在高校課堂上更認真的學習,為今后找到更好的工作,發揮自身的價值提前打好基礎。上述一系列的實踐方式,都充分說明了高校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樣才能讓就業課程教育達到更好的實際效果,讓高校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體驗。
全方位的查看高校的就業課程教育理論,我們不難發現書本中存在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脫節性。因為現代社會是經濟、科技、思想高速發展的社會,時代變化速度已經超過了理論更新速度,與時俱進便成為了高校就業課程教育的頭等大事。高校就業課程教育在教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當進行實時更新,保證教育內容與時代的同步性,特別是對于我們即將步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更應當以貼合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來武裝高校畢業生,讓他們能夠實時保持與時俱進,在步入社會前能夠通過高校就業課程教育對自身進行查漏補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在實踐中更新知識、汲取知識、運用知識,使得高校畢業生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速度,從而做到舉一反三、靈活多變,成為時代發展的助推器。
高校就業課程教育作為貫穿高校學生一生的教育課程,它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課程,更是一門育人課程。高校教師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讓高校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發展自身的個人思想,使得廣大的高校學生能夠始終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從而使得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人生前進中更好的運用自己所學之識,為自身謀發展,為社會謀進步,為祖國謀貢獻,真正的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