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增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范 凱
為了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接軌,強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教職20 條指出“要求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基礎上,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自2019 年初“1+X”制度試點方案出臺以來,全國各省市的職業院校“1+X”證書制度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因此,廣州市增城區職業技術學校作為首批汽車運用與維修“1+X”證書制度的試點院校單位,結合企業人才需求與汽車運用與維修(以下簡稱“汽修”)專業實際,研究“1+X”證書制度的實施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職業院校學生畢業時不僅要獲取學歷證書,更要掌握職業崗位技能,“1+X”證書制度的落實,加快了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1”學歷證書與“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互融通互相對接,保障了中職學校畢業生掌握必備的知識與能力,拓展就業創業本領,能夠促進職業教育走上良性發展的軌跡。
當今社會對技能人才提出“多元化、復合型”等新要求。通過“1+X”證書制度的實施,可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合,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與專業課學習的融合,培養出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1+X”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來說,為社會培養現代化多元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平臺。
試點方案中指出,職業院校學生應獲得學歷證書+ 若干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需求。因此,要求教師進行自我學習和提升,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教學功底,還要有較強的實踐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在學習中實現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目標。
在落實試點工作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如何將“X”證書培訓內容融入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據相關調研統計發現,有超過七成的學校認為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應實行課證內涵式融通,即將所選“X”證書知識技能點添加到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相關課程中,由日常教學予以實施。而另一種實施方式,則是實行課證外延式融通,即先確定合適的“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采取單獨設置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課程模塊的方式,進行額外的加強培訓,實現對學歷教育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加以補充或強化。
廣州市增城區職業技術學校汽修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了2021 級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吸取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內容,將考核涉及到知識技能點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課程中,實現了課證一化內涵式融通。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廣州市增城區職業技術學校組織由骨干教師、專業負責人、汽車行業、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負責剖析“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挖掘中職汽修專業所銜接“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相關工作任務的知識、技能要求。按照相近性的原則,對所銜接“X”證書的全部知識點進行歸類和排序,而同一類別中,則依據知識點難易程度,遞進式排序,再梳理出各類別知識點與專業教學標準的對應關系,構建與“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和國家標準相適應的專業教學標準,促進“X”職業資格證書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相互對接。
課程體系是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而確定的各門課程的設置和安排。在分析汽車運用與維修“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體系中的10個模塊(含初級、中級、高級)27 個等級模塊證書知識和技能要求的基礎上,與汽修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對比,尋求“1”與“X”的結合點,將汽車運用與維修各個等級模塊證書與專業課程進行銜接,制定課程與證書融通和銜接的整體方案。在“1”與“X”銜接過程中,可通過課程增設或刪減、內容補充、內容強化、深度或廣度拓展以及整合等方法進行融通。同時滿足“1”和“X”的要求,構建出基于汽修專業“1+X”課證融通和銜接的新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為學生設置的一種學習路徑,并在特定的理念與取向指導下,經過精挑細選和組織的學習內容的集合,教學內容確定后就不會輕易變化。
在課證內容相融合的過程中,由于原有課程體系以學科體系為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與完善性以及承上啟下的課程前后銜接邏輯關系。而“X”證書注重專業課程知識的相互交叉、滲透,且原有傳統的課程體系一直存在“門戶之見”,專業課程之間難免出現知識點的重復或缺失,因此,應對傳統課程開展解構和重構。將所銜接“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已分類排序的知識點,與相關課程教學及實訓內容進行契合度比較分析,若契合度較高,融通性較強,則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知識點與相關職業技能融入某一門或幾門專業課程之中;課程已覆蓋“X”證書中的內容,但未能滿足“X”證書考核標準要求,應對課程知識點與技能點作強化處理;課程之間存在內容交叉與重疊的,將通過將課程內容模塊化進行整合優化,全方位保證“X”證書內容與專業課程內容相互銜接與融通。
在“X”證書培訓內容與專業課程內容相互融通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X”證書培訓與專業課程教學同步實施,如對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實踐教學場地、安排師資、考證時間等方面進行統一安排,從而實現“X”證書培訓與專業教學過程的統籌組織、同步實施考核與評價的一體化,也為汽修專業開展教考分離、考培分離打了堅實的基礎。
分析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與“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課證學習成果轉換的融通點,制定“1”與“X”學習成果互認與轉換規則。汽修專業學生通過汽車運用與維修“X”職業技能(初、中、高級)考核后,按轉換規則申請免修相關課程或課程模塊。對于課程與證書彼此內容契合度高、且內容相近度達90%以上時,可標定為學分互認課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可在專業教學進程安排表中用“Δ”符號標注為“1+X”課證互認課程,促進“1”教育教學學歷證書與“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習成果互通。
教師是實施教育教學的主要參與者,也是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核心。為了更好保障的“1+X”證書制度落實,要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全體教師深入解讀“X”職業等級證書的等級標準及培訓內容,并參與到汽車運用與維修“X”證書的技能培訓工作中,研究“X”證書培訓師資要求,并通過師資培訓、企業師資聘用、教師技術服務以及技能大師工作室提升的師資執教能力,建立一支“能文能武”(即理論功底扎實、技能操作嫻熟)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服務于日常教學與專業培訓工作,讓“1+X”制度試點工作“落地有聲”。
依據考核站點建設要求,升級汽修專業實訓條件與環境,通過添加不同崗位的實訓工位和配備相應的設備儀器及實訓軟件、“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方的配套資源、“X”證書考試耗材等,完善優化“1+X”課證融合汽修實訓室的建設,使之滿足“X”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考核的需求,又滿足汽修專業學生日常教學實訓,支撐日常教學與培訓考核。
汽修專業“1+X”證書制度落地生根的關鍵在于課證融通,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專業學歷教育與證書的培訓教育融合為統一的學習階段,并通過合理配置課證融通課程支撐教學條件與資源,實現了培訓考核與日常教學過程的統籌組織。
“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推進與汽修專業建設緊密結合。通過深入剖析“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將“X”證書考核的知識技能點有機融入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汽修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安排、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成果轉化為路徑,高效地促進了“1”和“X”的互相銜接與融合,提升了中職汽修專業復合型人才的職業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