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遙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岳陽 414000)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中指出:勞動觀點教育和勞動技能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應將其納入教學計劃,并使其制度化、系統化。將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結合是成功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可以實現勞動觀念、勞動習慣、思想教育等雙重目標,對高校專業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非常有意義[2]。為了在大學生專業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本文結合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分析技術專業“分析儀器維護”課程教學,結合近年來開展的課程思政教育實踐,開展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育人的“分析儀器維護”課程教學改革。
勞動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是構建“五育并舉”的重要環節,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重要作用[3]。但當前勞動教育大多存在流于形式,與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相脫離,與目前正在實施的課程思政未融合等問題[4]。“分析儀器維護”是我校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旨在通過專業技能的學習,深化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目前的教學中,本課程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強化了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加強了學生專業技能,提高了學生對分析儀器設備維護保養的認知。然而,在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當前勞動教育沒有融入滲透到“分析儀器維護”課程專業教育中,特別是很多相關實訓課本來就含勞動屬性,但在教學中忽略了給學生滲透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意識,沒有發揮課堂勞動實踐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勞動教育的培養目標—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也是思政教育德育目標中的部分內容。然而在分析儀器維護的課程中都沒有很好地融合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分析儀器維護專業課程教學中雖然已開始重視強調實施課程思政,但具體實施中還是存在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教育分離,課程思政流于形式,而且勞動教育未融入課程思政和專業課教學中,特別是在專業技能實踐課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勞動和思政元素資源并將兩者融合到專業教學中來。
在傳統的實踐課程中忽視了勞動素養和思想品質評價,通過期末考試、課堂表現及實訓情況綜合評定來進行課程考核,思想素養和勞動精神的考核所占比例并不多。評價形式過于單一,考核標準不夠全面,應構建出更加全面綜合的考核體系。
為實現腦體并舉、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育人的“分析儀器維護”的課程體系。本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情分析,運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基于MOOC、云班課等各種信息化教學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分別在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教學考核方法等環節增加勞動和思政元素,補充完善現有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方案等材料。
本次課程改革研究的目標是構建彰顯勞動時代性和思政專業性的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育人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提出腦體并舉、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為培養目標的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方法;建立專業技能、勞動素養和思想品質綜合評價的課程考核方法[5]。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標準,在“分析儀器維護”課程中引入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元素,制定具體的勞動教育、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目標,在教學內容上做到專業知識傳授、勞動技能培養、思想素質提升的高度融合。
在教學內容上設置能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模塊,并以培養學生養成愛勞動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勞動品質為目標,在實踐模塊內設立勞動技能訓練專項模塊,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常見故障處理的實訓項目為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儀器設備的拆裝,組內的同學分配任務,分別完成單色器組件、光源燈、檢測器等的拆卸,實訓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學生進行實訓室的衛生打掃。結合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特色,融合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創建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模塊,并在思政模塊內設立“大國工匠”“資源節約”“綠色環保”三個組成部分。最終構建勞動教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聯結的教學內容體系。
當前實踐課程教學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注重學生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忽視了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和思想素質的提升。本次教改通過深入挖掘勞動和專業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建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課程教學方法。
本次教改在教學內容上,以工匠精神培養為核心,設置了以常規分析儀器拆裝操作為主的體力勞動,以儀器部件原理分析、故障處理方法分析等為主的腦力勞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分別采用分組動手實踐和研討的形式開展實訓項目。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和嚴謹細致的專業態度。
課程共44學時,以能進行光學分析儀器、電學儀器、色譜儀器的維護保養、故障處理和性能檢定作為目標。第一個任務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維護保養課程設計中,根據相關知識點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如單色器的光學原理、儀器的測量流程等,鼓勵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腦力勞動。實訓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構成部件及原理,維護保養,故障處理等知識的提問環節,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以往實踐課的考核形式為“實踐操作+問題回答”,實踐操作和問題回答各占50%,本研究在對專業技能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增設勞動素養和思想品質考核,根據學生在實訓中勞動的認真度和完成度,以及團隊協作度、實訓嚴謹度等方面綜合評價,形成專業技能、勞動素養和思想品質綜合評價的考核方法。根據“分析儀器維護”教學實踐,完善考核指標并修正權重,形成了新的課程考核方法。
課程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和思想素養非常重要,實踐教學中要營造光榮勞動和精益求精操作的環境,理論教學中,講大國工匠案例、石化企業勞模事跡,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愛國精神。通過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6],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立德才能樹人,在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揮勞動精神,耐心細致地指導每位學生,操作演示要到位,問題解答要清楚,認真做好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將高尚的道德情操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從而培育出具有優良勞動品質和高尚思想品德的學生。
在專業課程的勞動和思政教育中,除了線下的實踐教學活動,同時要充分挖掘線上的學習資源,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實現“混合式”的勞動和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云班課、職教云等平臺上的教學資源,挖掘具有專業特色的勞動精神和思政元素,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和思想方面的相互交流,學生可在互聯網上與老師分享學習成果。
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職課程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刻不容緩,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育人價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和思想品質。本研究以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析儀器維護”課程教學為例,主要從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三方面進行探討,為高職院校在專業實踐課程中推行勞動和思政教育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