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學院 王露儀
隨著我國政治開放的深入和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為我國高校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將法治思維重新帶入當代我國高校的管理工作,維護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避免發生學校和學生的法律糾紛等問題是高校管理人員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加強法治思維在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有效運用,是全面推進依法辦學治校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有效途徑。
簡而言之,法治思維就是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關系來認識、分析社會活動、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法治思維的現實意義主要在于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追求合理性。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效穩定社會關系和規范社會秩序,為維護公民權利提供行為規范。在不斷加強全國在校本科大學生法律社會利益法律公共利益服務管理,我們仍然非常急迫需要不斷創新塑造廣大在校學生的各種現代社會法學專業知識和新思維,正確處理和有效維護協調與廣大全國在校本科學生的各種基本法律社會利益服務關系,更好地通過教育引導廣大學生用這種法治思維去看待法律問題、分析處理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正確處理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沖突和矛盾,把這種法治思維的有效運用深深融入學生的生活點滴中。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的不斷完善和提高,高校與廣大學生之間各種維權問題的案例越來越多。在高校與廣大學生之間的一些法律糾紛案件中也常會有一些涉及學生管理上的案件。將部分同類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行為引入更加規范的相關法律法規管理軌道,避免部分同類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行為缺乏其他相關合規法律依據,從而給廣大部分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負責人員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雖然目前國家相關層面并沒有出臺相應的學校管理安全法律法規,但每一所學校往往都會根據自身的管理特點分別制定不同管理形式的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和控制措施。這些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前提無疑是如何保證管理工作本身的正當性。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不斷提高現有法律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適用性,同時還應在新形勢下依法進行更新和完善。制定完善學生管理具體措施仍然是加強高校學生法律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強我國高校學生管理體系法治化的研究,對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高等學校教育是以專業教師和廣大學生家長為教育主體,以教育培養一批合格的專業人才隊伍為主要目的。一方面,學生仍然是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對象,校方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是具有一定權威性和約束力的,學生有義務嚴格服從校方管理。另一方面,大學生是學校提供服務的主要對象,在教學發展過程中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必須為學生學習提供各種服務性的功能。因此,學生管理作為高校最大、最重要的環節,在高校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關系到學校的安全穩定,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從法治思維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建設,對推進高校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義。
高等教育制度建設過程是一個通過實現依法行政依規辦學培養具有科學技術合格的人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特色國家經濟建設目的特色專業人才高等教育發展目標的人類社會經濟主體與其他社會客體相互作用的科學實踐活動發展的全過程。首先,要注重教師和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法治理念是依法管理的基礎和保障。為了加強依法行政,高校需要不斷提高教職工和學生的法治意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全體教職員工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加強全體教職工的法治觀念的培養。當然,專門從事學生管理的學生也需要從學生管理的角度進行培養。加強教師法治觀念的培養,使教師充分認識到法治觀念在學校依法行政中的重要性。同時,不同職業性質的教師應學習不同職業的相關法律知識。法治觀念的培養不是一件需要不斷深化和加強的事情。因此,培訓工作應作為一項長期的、有計劃的工作來開展,并有針對性地認真執行。二是切實加強了對教育、教學、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相關法律措施監督權和檢查,提高學校依法行政的意識。法律基本觀念的知識培養既要依靠法律理論上的研究,又要靠監督實施。對高校教師的日常工作學習過程和生活環節諸如進行紀律監督教育檢查等也是不斷提高高校教師思想法治道德觀念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對日常教育工作的集中監督和專項檢查,有助于引導教師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斷提高法治教育意識,從而讓法治行為成為自覺行動。
對于高中學生的行政法學知識思維的深入培養主要是為了突出行政法治知識觀念在高中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地位,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也就是如何開展完整的行政法治知識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內容應始終貫穿于高中教育政治教學的全過程中,根據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不同政治課程特點進行相應的政治法律知識教育。同時,學生思想法治道德觀念的學習培養還需要與日常社會紀律法規教育和日常管理教育相結合。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們要牢固貫徹法治教育思維,要用法治思想促進師生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廣大學生的法治教育觀念。然后,合理合法地統籌發展國家教育部的教學管理工作,這就是高等教育職業學校基本管理和正常運行的基本管理工作,是保障教師和學生的權益以及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依法依規開展義務教育學科教學管理工作,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有效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也就是人,因此,工作的開展不僅要考慮到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還要考慮到人的基本特點和規律要求。
高校學生服務管理必須盡快建立和貫徹完善學生相關的管理法律、法規相關的規章制度。高校學生應該根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并及時結合高校實際工作情況,制定一套適用于高校學生的規章制度,遵循以人為本、公開透明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利益。制定學校法律法規要堅決削減具體實際的校本專業,避免機械照搬,杜絕一刀切。
高校還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設與行業相關的常規法律法規項目或法律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加強行業法律規范,為學生將來就業后遵守法律規范奠定基礎。
高校的思想教育文化環境和學校文化氛圍建設是高校在長期教育運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教育精神風貌,對每一個教學班級的全體學生的思想教育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在國家倡導通過法治教育建設一個國家、建設一所法治教育學校的當前實際形勢下,將建設法治學校精神教育融入法治校園文化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建設良好的高校法治教育管理環境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公開、公平、公正管理原則,通過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各種法律事務的有效處理,通過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逐步完善形成。關鍵在于如何依法科學正確處理好大學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實際問題,在引導學生中如何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良好氛圍。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學生法治意識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營造良好的高校學生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氛圍,潛移默化地深刻影響著高校學生法治教育意識和新思維在高校在職大學生法治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做好法治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是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的重要途徑。高校可以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的當前在線活動,然后,通過課堂教育和宣傳,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教育功能。法治宣傳應成為全體教職工的共同責任。將學校法治宣傳與開展思想群眾政治路線教育以及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相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校法治宣傳的教學效果。高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與教育法治宣傳教育相關的系列活動,讓高校教師和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也是不斷提高學校法治宣傳教育效果的重要有效措施,它不僅需要能推動提高教育參與者的理論積極性和實踐主動性,而且它還能推動使黨的法治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和落實法治思維在學生工管理作中的實踐。在學生評選工作過程中,要及時公開評選工作措施,還要及時開放評選工作程序以及要保證評選結果的公平。比如:在學生廣泛關注的“國家資助金”評估過程中,應積極貫徹法治思維。運用科學的法治思維深入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體現。最好的學校教育活動方式也就是將學校教育與具體的活動相互地結合,這樣學校才能根據具體教育活動內容,達到更好的學校教育活動效果。最后,做好學校黨務、政務、學生教育工作等公共服務工作。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廣泛宣傳,也大大加強了學生們對學校各項工作的輿論監督。
法治思維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可以促進高校貫徹落實我國依法治國的方針,也可以加大對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力度。我國高等院校應該加強對法治思維的宣傳,讓法治思維深入人心,進而推動高校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