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學院圖書館 白明鳳
在21世紀激烈的人才競爭下,大學生作為知識時代下的知識群體,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股中堅力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共同理想的實現,因此,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顯得非常重要,不僅要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具有健康的身心和強健的體魄。當代,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促進著校園網的深度開發,信息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大量無用和有害的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互聯網用戶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就是大學生群體,但由于缺乏信息安全知識、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安全道德和信息安全技能,他們難以辨別信息的真偽,容易上當受騙,甚至可能犯下不法行為。因此,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信息安全意識是人的頭腦中用來界定信息化工作安全性的概念,是信息安全素養的前提條件。信息安全意識要求人們在信息化工作中,對可能影響信息自身或信息傳播媒介的外界因素保持敏感的感知力,注意對其造成的傷害。大學生對信息安全問題的主觀印象和感知,可以決定其對信息安全問題的認識和判斷。
信息安全知識是指人們對于信息安全本質的理解以及對于自身信息的安全維護。對大學生而言,主要是指他們自身對信息安全的認知以及對信息良莠不齊的取舍。作為判斷大學生信息安全素養的一項重要指標,它主要考察大學生對信息安全的認知水平,即對信息安全知識的學習與了解是否全面、深度如何。
信息安全能力主要包括四方面:大學生對信息安全問題的分析能力、處理能力、解決能力、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信息安全能力是基于信息安全知識上的,在信息安全知識理論的基礎上,信息安全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也才具有現實意義和發展空間。大學生對信息安全問題如何分析處理,都可以通過信息安全能力體現出來。
信息安全倫理是每一個信息使用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體現出大學生對信息使用的規范性。通過對大學生信息安全道德進行分析評估,間接反映出大學生使用信息的理念以及道德觀念,有助于完善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體系。
盡管許多專家和教授已經開始考慮高校的信息安全素養教育,并認識到高校是信息安全的高危環境,但只有少數學校實現了對信息安全的理解和教育。很少有學校現在能夠系統地開展信息安全素養教育,學校教師和學生對于信息安全的認識還處于懵懂階段。在信息化時代,這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對大學生本身的發展,還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們都應了解并掌握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但學校卻還沒有將信息安全素養教育提升到相應的地位,這兩個問題已經成為一對尖銳的矛盾。
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在我國高校中,還沒有對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進行具體的教育安排,學校也不夠重視信息安全素養教育。其實,加強學生對信息安全的認識,既能保證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又能增長學生的信息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學校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沒有意識到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并沒有提出切實的教育策略和模式。很多高校在進行信息安全素養教育時,忽視了對健康、理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片面地追求學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形式,卻忽略了其本身的意義,并沒有能夠正確地將信息安全素養教育融入已有的素質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對信息安全的認識,不僅僅是提高大學生的信息保護、防范意識,還可以防止他們犯罪。
首先,由于目前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體系不健全,沒有實現規范化和制度化,人財物的投入不足,統籌協調機制缺失。其次,目前的教育教學方法落后。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的方法沒有能夠和其他課程教學一樣跟上時代的步伐,仍是運用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這對信息安全這一新型的教育內容顯然是行不通的。
教育目標是進行教育的先決條件,是教育活動的方向,因此,在構建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體系時,首先要確立其教育目標。
(1)了解威脅信息安全的常見因素,清楚地知道當威脅性信息出現時應該怎么做。
(2)掌握不良信息的來源和特點,有能力準確識別不良的信息。
(3)提高大學生的信息倫理道德水平。
(4)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安全知識和技術。
(5)能夠切實踐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且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
為了將信息安全素養教育落實到位,高校應將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計算機課,同時開設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選修課,特別是要將信息數據安全教學課程納入評估體系,這是首要的,要從課程規劃上讓學生看到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在信息安全素養教育中,應當梳理好相應的教育體系。教師開展教育可以更多地運用案例教學,這樣學生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和引起共鳴,自然也加深了印象。在信息安全素養教育中,采用實際生活的案例,能引導大學生提高對信息安全的認知,從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度展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案例中普及信息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分析信息數據安全中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道德和法律知識。
在建立信息安全素養教育體系時,還要從優選教育教學方法入手,可以采取資源導向式和問題導向式兩種合理的教育方法。
1.資源導向式
該教育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向學生展示各類學習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量不斷積累,達到學習目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使用廣泛的學習資源,設定單元目標,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和內容,并且要明確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必須要好好學習。這一教育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構建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大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方法學會確定學習目標、去哪里進行相關信息的檢索,學會如何檢索、篩選、評價和利用信息,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學會進行自我評價。
2.問題導向式
該教育方式是教師利用實際問題作為教學的載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參與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評價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建構主義觀點,學習是對知識的構建,學生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教育過程中,向學生提供一些生活實際的具體案例,讓學生組成小組共同討論,收集相關信息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中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素養。
把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將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融入校園精神、學術、文化和活動中。在校園內組織開展信息安全活動,既可以使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可以加強學生對于信息安全的了解。將信息安全素養教育融入學校的總體文化,在文化熏陶中強化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安全是一門特殊的專業技術,有很多深層次的知識,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士。高校可以開展相關的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為大學生答疑解惑,普及信息安全知識,將信息安全素養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文化生活。
學校可以與校園俱樂部、學生社團、圖書館合作,組織開展與信息數據安全有關的團體活動,提高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普及大學生所需的信息安全知識與策略。定期為學生組織召開信息安全會議,介紹防止信息泄露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闡述多功能電話系統面臨的各種信息安全隱患,分析各種信息安全威脅的近況。此外,可以合理利用校園里面最為關鍵、高效的課堂時間和第二課堂,建立起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的聯動機制,確保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信息化時代,數據信息爆炸,信息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這就需要對各種信息安全問題做出基本的應對。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制定和完善相應的信息安全法律規范,讓人們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中有法可依。國家還可以開展校園法制教育活動,鼓勵人民警察和基層干部到校園講解網絡信息案件,培養學生對信息安全法律規范的認識,使學生懂得在發生信息數據安全問題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權利,推動信息安全素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