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禤寶寶,李廣
高職院校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與學校的實際相結合,與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相結合,與學校深化改革發展相結合,以科學發展新目標凝集力量,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形成以服務為宗旨,學習求發展、發展促服務的基層黨組織。
美國社會交換理論研究學者認為,社會交換是指個體期望從其他個體處獲得實質收益或者個體已經獲得實質收益所激勵的自愿行為。因此,社會交換過程勢必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中被廣泛熟知的原則有交換互惠原則。交換互惠及社會交換活動不可避免地或涉及利益(薪酬)及代價(職責)。黨章賦予基層黨組織管理職責,社會賦予基層黨員教師管理(教學)權利,載體通常為工作崗位及編制。作為得到利益的一方,基層黨組織及基層黨員教師需要承擔與薪酬所對應的工作任務,同時應積極主動服務群眾、服務社會。
高職院校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要以重視黨員思想建設為根本落腳點,從過去“黨員規定做什么”向“黨員愿意服務什么”新觀念轉變,實現這一思想轉變的創新具體做法為:三個增強:。一是增強黨員理想信念,不僅積極為黨員創造學習機會、學習條件和學習平臺,而且要進一步豐富、創新教育模式,可開展最佳黨日活動、微黨課比賽、行走的黨史課、與信仰對話等活動,增強黨員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達到深化黨員角色意識、使命意識、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教育效果。二是增強黨員服務能力,通過為廣大黨員提供服務教職工、服務學生的實踐機會來切實提高黨員服務能力。三是增強激勵服務功能,進一步積極健全物質和精神激勵機制,增加經費支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行政劃撥經費等方式積極籌集資金全力支持黨建活動,做到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大力支持,激發黨員“與校共進”,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有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理念先進、服務能力突出的隊伍,是創建服務基層黨組織的重點任務。加強服務型黨組織隊伍建設要重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專兼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是要大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是社會事業建設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蓬勃發展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如設計研究、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技術人員,長期服務群眾、聯系群眾,與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借此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契機,要大力培養和造就一支人才隊伍,讓他們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服務群眾工作的知識、制度和方法,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作為服務群眾工作的理念,使他們真正擔負起做好群眾工作的歷史重任,以專業知識更好地做好服務工作,成為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工作的新生力量。二是加強專兼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一方面要適當加強黨建人才的配備,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絕大部分是兼職,會受到本職工作的影響,同時,也沒有受過系統黨建教育培訓。高職院校可以適當引進專門人才,以建設“學習型、效能型、服務型、創新型、落實型”的黨務工作者隊伍為總體目標,在完善現有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選人標準,拓寬選拔渠道,明確專職黨務人員的工作職責,避免其他事務的干擾,專心做好黨務工作,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兼職黨務工作者的黨務管理能力,要抓好黨性觀念教育和黨建業務知識教育,堅持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常規和專項的黨務培訓,切實解決少數黨務工作者黨性觀念不強,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業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全面提高黨務工作者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提高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基層黨組織建設不僅需要激發黨員的內生動力,更在于為黨員搭建操作性強、創新性高的活動載體。推進服務型黨組織的創新工作,要在現有的活動載體上不斷優化載體、創新方法,可以推行“網絡化管理,結對式服務”等創新經驗。一方面可以積極探索基層黨支部等團隊上的新形式、新舉措,深入開展黨員進社區、“先進帶后進”幫扶薄弱黨組織等工作,切實做到創新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載體。另一方面,結合現代網絡技術等便民方式創新組織生活載體,既做到方便黨員參與服務,又能拓寬服務大眾的平臺。高職院校黨組織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平臺加強黨員的教育和交流,利用網絡快速便捷等特點,使其成為服務的新平臺,如利用微信、微博、網絡社區等加強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進行黨組織活動和思想交流分享。同時,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也可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簡報信息、遠程教育網和社區公告欄等陣地,加強對黨員參與服務工作的宣傳,大力樹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典型,打造示范品牌、總結推廣經驗,營造黨員積極參與、群眾熱情支持的良好氛圍,也利用現有媒體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加大群眾對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的力度。
高職院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保障在于建立一套以服務為導向的科學、實用、有效的黨員服務工作機制。一是形成黨支部結對服務機制。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可實施“紅色引領、聯動共建”計劃,以黨建帶業務,互融互通,促進資源共享,深化校內黨組織與校外黨組織結對共建,推動各級各類黨組織共同發展。健全學校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聯系聯建機制,落實好聯系服務群眾的具體措施,提升聯系服務的質量。二是建立黨員先鋒模范示范崗制度。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各種活動,圍繞強組織、增活力的黨組織活動主題,宣揚和激勵學校廣大黨員在崗位創一流、爭先進。在完成各種教學教育、科學研究、行政管理等工作指標,履行崗位職責等方面積極進取,為群眾樹立勤懇工作、無私服務的先進榜樣。將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支部的先進事跡材料制作成宣傳畫冊,號召廣大黨員、教職工向優秀人物學習,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導向和帶動作用,形成強化支部、帶動集體、輻射整個校園的作用,營造良好的風氣,創建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三是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以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推動建立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升師生幸福感和獲得感。建立黨員師生志愿服務隊,展現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落實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并開展服務工作,組織好黨組織、黨員為群眾辦實事“雙微行動”(黨組織承接民生微項目、黨員認領群眾微心愿)。以基層黨組織為主渠道,把組織開展的送溫暖、配資源、送服務等各類資源和服務落實到基層,讓基層和廣大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
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工作成效的根本評價標準,應以其服務對象即學校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滿意度為準,校企合作伙伴是否滿意、社會認同度是否高等標準都應作為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開展各項服務工作的依據,統一制定黨員服務檔案和黨員服務反饋卡,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要接受黨支部和服務對象的雙重考核,例如,在學校公共區域設置黨員信息欄公示欄,將黨員的照片、姓名、職務、辦公電話等基本信息公開,旨在全體黨員強化身份意識,履行崗位職責,樹立“有困難,找黨員”等心系群眾的服務意識和切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又要讓黨員自覺接受普通群眾對其日常生活行為的監督。服務評價辦法細化黨員在服務中的考評標準,旨在把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與服務的表現情況作為管理考核,培養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建立黨員服務評價體系,提升黨員的服務意識,督促黨員在做好本職工作和提升技能的同時,盡心盡力地服務好群眾。在服務標準的指導下,依據不同類別基層黨組織的業務工作特點和性質,分別建立各部門基層黨組織以及黨員的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并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賦值,做好信度和效度監測,確保評價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科學。
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本文論述的基于社會交換理論高職服務型基層黨員教師建設途徑仍在探索階段,在高職院校中加以推行驗證的同時,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我們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繼續推進實踐探索,并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基層黨建服務機制,加強基層黨員教師的教育和管理,認真學習和總結高職院校黨建規律,不斷推動高職院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