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宇 段 然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終身體育的逐步養成,學校體育各運動項目的參與人群越來越多,尤其作為三大球之一的籃球運動,因此靈活多變的運動方式、開展形式,豐富的運動特性內涵而備受廣大師生喜愛。由此對體育教師的籃球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技能水平和執教水平的籃球體育教師也備受喜愛籃球運動學生的追捧。如何提高籃球教學水平成為目前學校體育籃球教師廣為關注和重視的話題。為此,本文從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形成的基本規律出發,對籃球運動項目的技能形成規律進行探討和研究,以期為體育教學中籃球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理論參考。
通常而言,籃球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符合體育教學球類項目運動技能形成的一般規律,但與其他項目相比,又有著自身的項目特點。籃球運動教學不同于一般的體育知識教學,在其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中必須實施有效的實踐與操作,它的運動技能教學也不同于一般的技術性操作指導,是運動生理與運動心理二者高度統一的過程。因此,提高籃球運動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益,我們必須了解和掌握其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
在同等教學條件下,體育運動技能依據不同的學習時長和教育方式,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區別。對有關運動技能形成的階段劃分,在目前各類體育相關教材中,盡管不少學者對其名稱用詞有所差異,但對形成規律的本質描述基本相同。這在上世紀末已早有研究,比如學者陳安福(1993)在其著作《體育心理學》的描述是將其分為:認知定向階段、掌握局部技能階段、初步掌握完整技能階段、技能的協調完善階段;又如學者王步標(1993)在其編著教材《運動生理學》中的描述為: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階段、自動化階段;再如學者毛振明(2005)在其著作《體育教學論》中的描述是:粗略掌握動作階段、改進與提高階段、動作的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筆者認為,籃球運動技能教學應結合運動生理學原理、心理學原理、學生年齡特征來論述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這樣才能體現籃球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相對科學性、籃球運動項目教學的特殊性(有別于與之相輔相成的運動機能形成規律)。根據以上思路,我們把籃球運動技能形成的階段總結為:泛化相的運動技能粗略學習階段;分化相的完整運動技能學習階段;鞏固相的完整運動技能掌握階段;自動化相運動技能階段。
首先從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兩個視角分別闡述泛化相的運動技能粗略學習階段的基本特征。從生理學角度來看,此階段籃球運動技能所引起的內外刺激對學生機體來說都是新異刺激,并通過各種感受器(特別是本體感受器)傳到大腦,引起大腦皮層有關中樞神經細胞的強烈興奮,但因大腦皮層內抑制過程尚未建立起來,但是,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都依照大腦皮層本身的運動規律趨于擴散,使條件反射暫時聯系很不穩定,出現了泛化現象。具體表現為動作僵硬,動作不協調、不準確,多余動作、錯誤動作很多,動作時機掌握不準確,節奏紊亂。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此階段學生的視覺起到了主導作用,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教師、優秀學生、教學體的各種運動技能演示,在頭腦中建立比較正確的運動表象,但由于學生在初學時缺乏感性認識與直接的經驗,因此,雖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情緒緊張;心理能量消耗大,在大腦中建立的運動表象或隱或顯,直接表現為動作吃力、不協調。
因此,這一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建立動作的正確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多余與錯誤的動作,并盡力讓學生多練,以建立大腦皮層與肌肉系統的聯系,建立條件反射,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和教學任務,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盡量運用各種直觀的教學手段、簡潔生動的講解和準確漂亮的示范,保證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并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確動作的意義、技術結構、要領和完成的方法;同時,使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時間,幫助學生建立神經系統與肌肉系統的暫時聯系。
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看,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學生大腦皮層運動區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在時空上的分化開始發展,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逐漸集中,由于抑制過程加強,特別是分化抑制得到發展,由泛化進入分化。第一、第二信號系統的相互作用開始得到加強,具體表現為逐漸學會各個分解動作,多余動作開始減少,動作的時機與節奏開始符合要求等。從運動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的注意力的分配能力開始加強,感知覺開始分化,視覺、聽覺、動覺開始同時發揮作用。但此時條件反射還很不穩定,易受新異或強烈刺激干擾,精神依然較為緊張,注意力范圍還很小,技術動作較為忙亂,連貫動作不協調、呆板,出現的錯誤動作很多等。因此,這一階段的籃球教學任務是在粗略學習籃球運動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緊張情緒,熟練各個分解動作,并加深理解各個動作結構的內在聯系,在掌握各個分解動作的同時,建立完整動作的概念與連接。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和任務,教師應運用多種教法,增加重復練習的次數與時間,在不割裂完整動作的基礎上,比較各個分解動作,幫助學生糾正各種錯誤動作,領會技術動作的關鍵,根據完整動作的要求,有節奏地進行各個分解動作的組合練習,從分解動作過渡到完整動作。
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看,通過完整運動技術的反復練習,運動技能逐漸形成,運動動力定型趨向鞏固,大腦皮層運動區內興奮與抑制過程不論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更加集中,有時可以在脫離意識控制下完成動作,在不利環境與條件下,運動形式不會遭到破壞,植物性神經功能與軀體性神經功能開始協調配合。從運動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的精神緊張不斷降低,注意力范圍不斷擴大,語言的作用開始加強,其體表現為:完整動作完成情況較好,動作協調、省力、基本沒有錯誤動作,動作的相互矛盾與干擾逐漸減少,完整動作比較連貫,節奏性較好。
這一過程運動動力定型雖已基本鞏固,但仍然要經常加以練習,否則動力定型還會消退。對于復雜、難度大的運動技術,如果缺乏經常的練習,不僅其運動技能難以進一步鞏固,而且很容易消退。因此,此階段的任務是要求學生在各種條件、環境下經常練習,關注籃球運動技術的各個細節,加深籃球動作技術的理論和原理的理解與消化,并配合運動實踐,從而促進完整運動技能達到自動化程度。
此階段對于學生的體育教學具有特殊的意義與作用。學校體育的一般籃球教學畢竟不像專業籃球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專業籃球運動員具有很好的身體素質與充足的運動時間,而學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時間也相對較少,因此,需要結合學校學生的年齡特征,對于較難的、較復雜的運動技術要進行分解教學。當然,教師在分解動作時不能破壞籃球運動技術的完整性,在分期完成分解動作之后,要注意各個分解動作的連接練習、部分完整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從分解過渡到完整,為熟練掌握完整動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看,隨著籃球運動技能的鞏固與發展,學生掌握的運動技能開始出現自動化現象。所謂自動化,就是指在練習某套籃球動作時可以在脫離意識的情況下自動完成。所謂下意識或無意識完成動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沒有意識地去完成動作,只是指在大腦皮層興奮性很低的情況下可以完成一些活動或動作。例如,在騎自行車過程中人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如車把的穩定、重心的移動、踏車的動作等,都能下意識地加以調整,注意力可以轉移到觀看周圍的情況。從運動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一階段精神緊張完全消除,注意力范圍擴大到最大程度,運動感覺對動作的控制調節占據主導地位等。具體表現為能高度準確、熟練和省力地完成各種籃球技術動作,動作嫻熟、準確、漂亮、省力、經濟,并能體現籃球項目運動技能的個性化特征。繼續發展,可以表現為籃球運動技巧和運動能力,并能隨機應變地、靈活自如地運用。但是籃球運動技能的自動化同其他項目的運動技能一樣,是在下意識情況下完成的,一時的動作誤差往往不易被察覺,如果重復多次而被鞏固下來,也會使已形成的動作技能變質,因此,這一階段的籃球教學任務主要是鞏固發展已形成的動力定型;使學生熟悉、省力、輕快地完成動作,并能在各種變化的條件下自如地運用。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和任務,教師應繼續要求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并注意運動技術的細節問題,使學生參與各種條件、環境下的練習,特別是籃球運動的教學比賽,不斷地鞏固已形成的動力定型。
動作技能形成的四個階段是有機聯系的。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條件、教學的組織和教法水平以及其他有關條件不同,四個階段的具體特點和所需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學生要達到籃球運動技能的熟練化、自動化程度,其難度非常大,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學校體育的籃球教學僅僅是個基礎,關鍵是課外體育和自主鍛煉,體育籃球教師的作用僅僅是把握體育課堂籃球教學的時機,傳授正確的籃球運動技術,激發學生籃球運動興趣,正確選擇各種教法,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對學生掌握籃球運動中各種技能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