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 朱遵錦
理想信念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引導大學生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重任往往落在平日與高校大學生密切接觸的輔導員身上,運用合理的方法和策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得青年學習更容易被接受,抓住青年學子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契機,使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受益,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與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新矛盾。高校大學生作為黨的后備軍和社會主義接班人,要有一種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迎接這些新挑戰,解決這些新矛盾?!叭藷o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高校大學生必須時刻牢記初心和使命。
理想信念雖然是一個帶有中國特色的概念范疇,但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現象,它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實踐中,并具有指向未來與指向內心的雙重特性。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理想信念也具有指向未來與指向內心的雙重屬性,但這只是理想信念的一般規定,真正決定其本質的是其特殊規定,即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特性與精神實質。正是這個特殊規定使其不僅是一種科學理論,還是一種崇高價值,更是一場偉大實踐。一是相對于宗教信仰的科學性。宗教信仰訴諸政治權威與宗教權威相結合所形成的“真理”,理想信念訴諸由事實、規律、實踐與真理所構成的權威。理想信念提供給人們的并非現成的教義和教條,而是觀察世界、認識社會、辨明是非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
理想信念具有價值性。堅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理論的清醒和理性的認同之上,但并不會止步于真理。理想信念也是為了守初心,在學生教育中具有深厚的價值意蘊,讓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新時代努力奮進,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理想信念,不僅對學生有價值意義,是對廣大人民的價值引領,牢記黨的囑托,努力奮斗、努力建設。
理想信念具有實踐性。理想信念不是純粹的科學研究,也不是純粹的理論思辨,它提出的最終目的是建設新社會、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切都需要以勞動創造為前提,需要圍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堅持不懈地為之奮斗。引導我們在實踐教育的同時,注重實踐與經驗的融合,實踐性也是有科學的指導意義。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我們更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態化和制度化”,堅持以“先進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工作”。
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生成教育中,總會面臨諸多困難,理想信念缺“鈣”,需要深入剖析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所在,需要深入剖析缺“鈣”的癥結所在。
當前多元文化發展變化,學生所能接受的文化變化多樣、多姿多彩,人們的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傳播環境,是指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廣播、電視、電影、錄像、網絡等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活動,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信息的過程。關于善惡的評價本身就是多元的,因為它涉及價值主體的利益與立場。因此,人們需要根據歷史條件與社會條件在多種多樣的價值體系中確立符合自身利益與立場的標準和尺度,需要在未來之于當下的無數種可能性中選擇自己所相信的價值,并相信自己所選擇的價值,這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對于思想意識還不夠堅定的學生群體來說,非常容易受到影響。在這個“開放的公民廣場”中,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相互碰撞、融合和催化,呈現出一種“眾聲喧嘩”的輿論格局,這不僅給大學生帶來豐富的選擇空間,也使其產生信仰困惑。
當前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教育動力不足甚至于匱乏。一是教育缺乏趣味性與吸引力,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傳統的教育方式對當代學生的吸引力變得不足的問題,甚至于學生對于這種傳統教育模式不“感冒”。很多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存在理論創新性不足的問題,枯燥的語言以及晦澀的理論,難以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導致引導效果甚微。因此,教育中缺乏先進性與趣味性,造成教育動力不足。二是教育方式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足。部分教育者注重灌輸式教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吸收能力差、對知識不敏感;部分教育者過于重視理論層面的教育,未能很好地把握學生特點,切合學生的需求,加強社會實踐教育,促進知行合一;部分教育者未能很好地適應網絡時代,順勢而為,探究教育新渠道、新方法,激活教育動力。在傳統的教育方式桎梏下,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安排,敷衍地完成課程任務,難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甚至出現逆反心理。
在大眾傳播環境下,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革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愈加深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人們既享有其帶來的便利成果,也享有其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大眾傳播在推進我國主體性建設、完善思想輿論引導、塑造人們精神面貌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錯誤輿論給后續發展帶來了錯誤引導?,F在,電腦、手機普及率非常高,高校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每個人都有多種社交軟件,學生容易獲得時事新聞,也容易接觸影響理想信念的負面信息,所以應重視網絡的雙面影響。隨著網絡技術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讓網絡“陷阱”以更復雜難辨的形式展現在大學生的面前。但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可以使用軟件去了解理想信念教育,例如,當下推出的學習強國等平臺,對青年和各界社會人士都起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作用,使得思想意識更為先進。高校的微信公眾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必備工具,學生也會選擇去相信官方系統所發布的信息,我們可以靈活使用這些App及公眾號,利用這些平臺發布一些通知等,既方便又安全,學生也不用去擔心信息的真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變得規范化、安全化[1]。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是對大學生進行概念上的教育,應該實際與經驗相結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一是以科學理論引領理想信念。科學理論是實踐的基石,沒有正確的科學理論的引導,思想上容易走歪,實踐行為將變得不合理?!翱茖W理論是我們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越學越覺得有信心,越學越覺得有力量”[2]。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同時要堅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二是以“新四史”教育堅定理想信念。以史為鑒,通過“新四史”教育堅定理想信念,讓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三是以時事熱點豐富教育內容。當前新聞傳播速度快、流通范圍廣,時事新聞代表當下最熱時事,要用當代最熱新聞教育學生,讓學生感知時代溫度,走在時代前沿,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
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方法要通過多途徑、多方式完善與發展,要注重教育的針對性,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一是促進精準發力,提升教育效果。當代學生課堂教育容易產生“灌輸式”教育的錯誤理解,讓學生在學習中抓不住重點,找不到真正提升自我的實現路徑。我們應該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分清事情的主流與支流,對學生進行針對式教育,精準發力,提升育人效果。二是選樹先進典型,加強示范引領。首先,我們可以從身邊人物楷模出發,挖掘身邊小人物,打造出“小人物大榜樣”的主題活動,引領學生學習,讓大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理想信念、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具體形象的外顯價值力量。其次,可以從先輩楷模入手,學習人物楷模精神,挖掘理想信念教育故事,激勵他們向榜樣學習。
高校在建設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團隊方面,要不斷更新工作思路,學習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開展方式,輔導員應該學會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教學模式,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幫助其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品格魅力,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同時可以運用新媒體等社交媒體軟件工具與理想信念教育進行融合發展,增加大學生學習興趣。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拓寬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空間,積極利用新媒體較強的輻射性和強大資訊功能把理想教育融入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關鏈接
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或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
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專業人才,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具有開拓性的建設與創造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人群。
大學入學方式按照層次通常有多種:專科和本科層次-應屆高中畢業生(含三校生)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為主,還有高中保送、大學自主招生、單招;往屆中等學歷畢業生多以成人高考、國家開放教育、網絡教育(普通高校的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是其特殊的一種教育形式,介于成人與普通之間”、本科學習階段需參加全國公共課統考,方可電子注冊)、碩博層次-以大學專科和本科畢業生參加全國研究生(讀研)考試等多種入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