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強
(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深灣小學 廣東中山 528400)
特色班集體的構建離不開思政知識的引導,小學思政課程始終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展開教學設計,與小學特色班集體的創建目標不謀而合。因此,教師要善于思政課程創建小學特色班集體,培養一代又一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人才。
思政課堂對小學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基于思政課程創設小學特色班集體是推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關鍵,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保障[1]。然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思想認知不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知識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法治素養,從而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班集體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主要場所,必須將班級建設和思政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可信、可靠、可敬、樂為、敢為、有為的優秀教師團隊,建設具有優秀班級精神的特色班集體,從而幫助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下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一個優秀的特色班集體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是班集體的管理者,必須以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全新的教學管理理念為方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創,建具有特色的班集體,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指引學生在班集體中得到充分的發展。為保證特色班集體的建設,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在不斷的學習和培訓中學習更多管理班集體的知識,做好特色班級的掌舵人[2]。
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模范標桿,真正做到言傳身教。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教材為例,講解《說話要算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事例和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說話算數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講誠信的良好品質。教師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履行自己在教學中的諾言,例如在課堂中承諾給某些同學獎勵,就必須履行自己的諾言,在課堂中親自給這些學生獎勵,用自己的言行樹立講誠信的教師形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從而推進特色班集體的建設。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評價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為了創建良好的特色班集體,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和班級發展的評價,結合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從評價中促進班級以及學生的整體發展,建立與學生學習發展相關的評價機制,指導學生和班級向正確的方向前進[3]。評價機制的創立是建設小學特色班集體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評價機制構建中,教師要注重從班級的整體發展方向出發,結合班集體中每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以思政知識為評價的準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綜合能力進行科學的判斷,以為班集體掌握正確的航行方向,在評價機制的帶領下,做好小學特色班集體的建設工作。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教材為例,講解《當沖突發生》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珍惜友誼,同時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人,培養學生寬容大方的品質。針對這節課內容的講解,當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學生之間發生沖突,要合理運用這一章節的知識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讓同學之間真誠溝通。最終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做法給予積極的評價,例如:“同學A和同學B在發生沖突后,及時找到老師,并且冷靜之后能夠換位思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讓老師十分欣慰。老師希望你們以后和睦相處,在交往中做到寬以待人,結交更多優秀的好朋友。”基于此,根據思政知識針對具體的情況作出評價,創建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和班集體的共同成長。
特色班集體的建設離不開特色精神的指導,班集體的建設需要精神文化的積淀。因此,教師在構建特色班集體的過程中要注重圍繞學生探究班集體的精神,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和班級特色精神的建設完美融合起來,基于思政課程的基礎上挖掘班級的特色精神,創建班級的特色文化,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發展環境,促進特色班集體建設工作的順利展開。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講解《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在主要講解學生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引導學生了解浪費的危害,以培養學生反對浪費、提倡節約的良好習慣。基于此,教師可以以勤儉節約為班級的特色精神,學生存在浪費現象時,及時指出問題。例如,當學生在食堂中買了很多食物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地告誡學生根據自己的食量購買食物,避免食物浪費,同時在同學間形成互相監督的機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反對浪費現象,使學生能在學習中理解班級的特色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構建具有特色精神的特色班集體。
綜上所述,小學特色班集體的構建是一個長期實踐性的工作,在每一個班集體中,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都是相輔相成的,班集體的特色創建離不開思政課程的指導,也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帶領整個班集體走向全面發展的道路。因此,基于思政課程的小學特色班集體的創建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樣的方式促進特色班集體的順利構建,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個性化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