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輝 易達敏
(1.重慶市榮昌區學院路小學 重慶 402460;2.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初級中學 重慶 402460)
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明實踐路徑,重申“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創造性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要求,結合我區勞動教育現狀,區域推進城鄉勞動教育協調發展。
物化成果:建立基本組織架構。
堅持“更小一點、更活一點、更近一點、更實一點”原則,創新構建“1+N”勞動教育模式,“1”指組建一個工作室,“N”指各成員項目學校。形成“學校專心于勞動改革、學子潛心于勞動創造、家長熱心于勞動實踐、社會向心于勞動探索”新格局,有力促進區域內中小學勞動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加強組織協調,理順管理機制,推動改革深化,成立了“榮昌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創新工作室”,在榮昌區教委的堅強領導下,依托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優質資源,結合城區學校辦學特色開展勞動教育實踐,促進區域內學校勞動教育與科技創新發展齊頭并進。
城區7所學校(學院路小學、棠香小學、聯升小學、桂花園小學、后西小學、玉屏小學、高新區實驗小學)資源共建;農村20所學校(盤龍中學、仁義鎮中、盤龍中心小學、廣順小學、雙河中心小學、吳家中心小學、峰高中心小學、仁義中心小學、榮隆中心小學、安富中心小學、盛家溝完小、雙河治安中心小學、建設中心小學、雙河回龍完小、盤龍昌龍完小、吳家海棠中心小學、雙河金佛完小、學院路-碧云小學、清升中心小學、吳家榮江完小)共進共享。通過聯合多所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學校和企事業單位,打造一個“勞動教育創新學校聯盟共同體”。
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基點學校(示范學校)評選。經過學校自愿申報,評選出首批“勞動教育示范校”“勞動教育基點校”創建單位,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示范引領,讓更多的學校參與該項活動,提升區域勞動教育整體水平。
遴選優秀教師組成榮昌區勞動教育課程開發核心團隊,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講座,分享他們教育經驗和做法,儲備勞動教育種子教師。
物化成果:初步形成課程樣本。
充分發揮課程教學主渠道作用,以社會參與為突破口、以實踐創新為著力點,結合榮昌非遺、特產等資源,將勞動教育貫穿于活動全過程,擴展了勞動教育時間空間,激發了中小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內生動力,調動了社會各界支持勞動教育的積極性。
根據教育部關于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課程設置相關標準,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每周不少于2課時的勞動與技術創新教育課,并輔以烹飪、手工、園藝、種植、非遺、創想、志愿服務等10余門特色課程。
鼓勵各校結合二十四節氣與農事安排學生進行時令果蔬種植活動,也可以結合地域優勢、學生興趣愛好開展勞動教育,利用鄉遺課程開發——“三縱四橫”+實踐創新特色校本課程。“三縱”指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分低中高段學習目標要求,“四橫”指具體開展的活動項目,如“非遺類”“特產類”“美食類”“人文類”等。
組織勞動教育微信平臺、QQ群。整合實踐基地、優質師資、勞動明星、民間工匠、勞模代表等資源,將課程和項目進行平臺發布,形成線上參與交流與線下輔導實踐、體驗感悟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新模式。
物化成果:加快打通特色路徑。
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愛心公益活動,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升華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初步建成了社會資源充分融合、教育合力凝練融成的新型區域性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
與校內活動結合,將校內種植園、飼養場、觀測場等作為實踐陣地,每學期開展研究性學習、勞動實踐、校園保潔、植綠護綠等活動,積極促進學生成長為“學科知識+專業知識、生存技能、職業追求、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1+N”復合型人才。
聯合西南大學、榮昌科技館、榮昌實踐活動基地等教育、文化陣地建立青少年勞動實踐基地,聯系超市、社區提供學生體驗平臺,推動學校陣地與社會基地銜接互動。
依托榮昌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創新工作室,培養名師和骨干教師直接服務學生勞動教育和創新實踐的服務群體。通過工作室成員的輻射作用帶動區域性勞動創新教育發展。
物化成果:全面構建評價推廣模式。
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評價導向作用,適時舉辦勞動技能比賽和成果展示,營造勞動教育創新環境,為強化勞動教育理論研究、實踐創新和總結提升,開展外延更廣、內涵更深、層次更豐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探索推行收集實時記錄、階段總結、多元評價、分級達標等功能于一體,學校勞動、家庭勞動、社會勞動全覆蓋的“勞動觀念”評價管理模式,有效促進學生樹立“成就自己、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正確勞動價值觀。
按照“樹典型、強引領、爭先進”原則,建立完善區級、校級、班級三級考評機制。各學校每年組織評比,授予參與活動積極主動、具有科學探究精神且成效顯著的學生“勞動新星”“勞動小能手”稱號。在實施多元評價、分級達標考評過程中,學生通過尋標對標、學習先進典型,讓勞動教育的榮譽價值得到有效提升。
工作室成果——“三縱四橫”課程體系在市內外進行交流推廣,力爭獲得好評。達到成果推廣容易,模式簡單,可以復制運用的目的、通過工作室引領作用,讓區域各學校形成積極投身實踐、主動創新創造、志愿服務他人的勞動教育新風尚。
總之,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其目的在于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也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關鍵工程。勞動教育任總而道遠,它將伴隨著人類始終,是人類和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