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華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教育局 河北唐山 063000)
在初中歷史教育中,科學運用微課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科學地使用微課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這些都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并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歷史教師應認識到微課的重要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使課堂更具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初中生在身體和心理上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很好地約束自己的程度。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會“缺席”,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有限,另一方面,初中歷史課堂的內容可能并不是那么有趣,學生會缺少學習的動力。那么,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歷史知識生動地傳遞給學生呢?以形象化、直觀化和清晰化為特征的微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較為簡單地解決學習問題,并幫助他們保留所學知識。微課可以很好地與歷史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像讀故事一樣學習歷史,給他們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微課特別適合于知識相對瑣碎的歷史學科,它可以突出主題,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微課可以突出重要和難點的知識點,讓學生快速理清知識結構,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1]。
初中歷史教師在使用微課時,應確保微課的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歷史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歷史教學本質上是對歷史事實的研究,由于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涉及大量歷史人物、地名、過程、影響和其他知識,學生應該掌握一定的組織和記憶能力,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有助于他們掌握歷史課程的內容。古代史是歷史教育的第一課,如果這一課能增加學生的歷史知識,使他們對歷史充滿好奇,就更有利于學生記憶。教師可以將歷史與現在生活結合起來,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他們喜歡新鮮、生動、有趣的事物。在初中歷史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設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學習歷史,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2]。
例如,講述“伐無道,誅暴秦”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有關秦朝時代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當時的歷史情景,有大澤鄉起義、巨鹿之戰、秦朝滅亡和楚漢戰爭。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于陳勝、吳廣起義和秦亡前后,項羽和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播放完相關視頻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同時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將這些知識有框架、有邏輯地放入記憶庫。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使微課的實施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歷史課堂的積極性,真正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培養學生初步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培養學生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明白秦朝的暴政是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明白人民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主體。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科學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微課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適當調整靈活運用微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微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好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也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初中歷史課本中的知識是零散的、細碎的,學生覺得很難學習,加上心理和年齡因素,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微課視頻很短,可以在學生關注的時間內講解知識。同時,微課可以將分散的、零散的歷史知識系統地整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進行歷史研究[3]。
例如,講授《抗日戰爭的勝利》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認識到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轉折點,青年一代要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信念。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歷史遺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親身體驗認識祖國的強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生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階段還沒有得到穩固的發展,教師在教授課程的同時應關注學生的成長,不僅要教他們如何學習,還要教他們如何做人。教師利用微課創造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并教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能促及學生產生共鳴,形成正確的三觀觀,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鋪平道路。
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在初中歷史課上,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知識的講解流于形式,很少讓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導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薄弱。有的學生甚至產生學習惰性,只會依賴教師講解,這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歷史,提高自學能力。由于共享信息和重復觀看的好處,微學習使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學習和探索歷史的奧妙。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習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洞察力,啟發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4]。
例如,講解《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時,教師可以通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和“埃及戰車”等相關圖片引入,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這四個國家分別有什么特點,利用大國成就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兩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古代埃及國家名稱和統一的時間,進而分析后面的《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和實質,讓學生了解印度的種姓制度,培養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探索這些知識的過程,可將語言敘述與動畫相結合制作微課。學生看到這樣的微課時,會立即被微課中的動畫所吸引,并迅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運用微課進行知識延伸,增長學生的見識,啟發學生的思維。
歷史教學時間比語文和數學少,歷史教學涉及內容廣泛,從古代到現代社會。因此,歷史課時不足是歷史教學的難點,所以教師需要更有效的歷史教學方法,而作為碎片化信息時代的產物,微課可以解決歷史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通過手機客戶端來學習,積少成多,歷史教學時間也能得到保證,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教學成績。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不需要像小學生那樣被老師一步步引導。如果教師給學生一些獨立學習的空間,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但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比較弱,有時很難從書本上弄清章節中的重、難點,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從而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難點[5]。
例如,講解《華夏之祖的傳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找一些關于炎帝、蚩尤和黃帝的故事,詢問學生為什么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在早期人類社會,還沒有文字記錄歷史,這些我們所了解到的是如何保存和流傳下來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討論回答這些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首先自己思考問題,然后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形成思想的碰撞,激發他們的思考。學生不僅要學習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基本知識,還要培養收集信息、快速閱讀歷史知識和概括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獲得正確答案的同時,對內容會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提高獨立學習能力。學生在觀看視頻時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與同伴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形成自己的觀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前將課程學習內容的微課上傳到班級群,讓學生按照微課中提出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分類,收集和查閱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小故事,然后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成果,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一個目標,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微課作為一種新的初中歷史教學形式被引入,以彌補歷史教學的不足,實現更大的教學效果。微課是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教師可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上歷史,從而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