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奎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實驗小學 山東濟南 250300)
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能夠培養自身的認知能力,從學習知識到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學生學習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并以小組為單位,樂于分享自己的思維成果,通過與不同學生的交流,不斷完善自身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興趣一直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引導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化信息為引導,以項目學習為中心,關注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數學課本中枯燥的計算知識鮮活起來,將數學知識與自身生活所聯系,能使學生在計算學習中感受到親切感,減少對新知識學習的抵觸,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減輕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1]。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1到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對1到5數字認識這一項目內容進行探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這些數字,分別是在哪些地方見到的,自己對于這些數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學生對數字有了初步認知之后,教師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一張圖中有兩只小兔子,下一張圖中有三只小兔子,引導學生思考,哪一張圖片中的兔子最多,兩張圖片中的兔子加起來一共是有多少只,在進行簡單的學習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可愛的動物,通過不斷的引導,讓學生將數字計算能力和生活內容相結合,讓數學計算生活化簡單化。
在基于項目的數學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項目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低年級學生對新型的教學工具格外感興趣。基于此,教師在利用項目式教學法開展計算教學時可以巧用現有的教學工具,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在學習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根據書本內容談論自身對數學計算的看法,分享自己在項目學習中遇到過的有趣的故事,使低年級數學教學氛圍更加活潑,讓學生在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自信[2]。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一內容時,在教學開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課堂學習的重點項目和難點項目,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重點探究。在項目探究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比如,為學生播放視頻,在視頻中出現一個賣氣球的小丑叔叔,他一共拿了15個氣球,在游玩的過程中賣出去9個,讓學生回答現在還剩下幾個。教師利用動畫短片作為課堂引導,在提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在小組中積極討論,說出自己的答案和算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在項目探究中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能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項目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主線,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占據主要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角色互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當課堂小講師的身份,充分思考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什么,自己講解時應該如何做到條理清楚。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主導課堂學習時間,促使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這一內容時,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讓學生給老師講題。在課堂學習中,學生通過預習書本上關于兩位數不進位的加法這一知識點,加深了對項目內容的探究,并且在講解中自我吸收,學會了將數學課本中的計算知識靈活運用。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充當教師的進行項目探究,容易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責任重大,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進行項目探究,能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發揮基于項目的學習優勢,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導,開展個性化學習,主動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從宏觀上構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順應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讓學生在低年級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